一年四季,駕車穿行于京郊的公路,沿途,或是落英繽紛的步道,或是蒼翠欲滴的森林,或是層林盡染的彩葉,或是銀裝素裹的群山。
無論是盤旋于山間的胡關(guān)路,還是穿越太行山余脈的109國道;無論是盤踞于滿族風情村落之間的喇碾路,還是途經(jīng)清幽古寺的108國道,北京市郊的每一條公路都在車輪的轉(zhuǎn)動中展現(xiàn)著獨特的魅力,它們不僅連接著城市與鄉(xiāng)村,更串聯(lián)起山水畫卷和風土人情。駕著汽車行駛在蜿蜒曲折的路上,行至風景美好處,推開車門便可以走向一段段奇遇。漫步于沿途的村莊感受村民的好客與樸實,登上山巔飽覽遠近的美景,沿著河谷探尋大自然的神秘……自駕游的旅途有無數(shù)種解碼方式,每一種選擇、每一段行程都充滿了未知、探索和驚喜。
風土逸旅
在北京的最北端,有一條道路將民族特色和自然風光和諧地串聯(lián)在一起,這條路蜿蜒曲折,像一條靈動的小蛇盤踞在北京懷柔北部山區(qū),它就是被評為2023年度北京市“最美鄉(xiāng)村路”之一的喇碾路。
喇碾路位于懷柔區(qū)喇叭溝門鄉(xiāng),是一條長度約為13千米的鄉(xiāng)村公路。這條美麗的公路尤其適合自駕,駕車暢行于此,兩側(cè)風景如畫,沿線山泉淙淙。喇碾路的四季有不同的美景,無論是春天的花團錦簇,夏季的綠意盎然,還是冬日的白雪皚皚都令人心馳神往,但要論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jié),秋天的景色當之無愧。每年秋季,蒼綠、火紅、金黃、深褐,各種不同層次的色彩仿佛從一片樹葉、一根枝條、一個樹冠上開始浸染,逐漸沿道路兩側(cè)的樹林蔓延開來。放眼望去,林區(qū)色彩斑斕,層林盡染。
喇碾路以喇叭溝門村為起點,蜿蜒地向遠方延伸出去。這條公路上充斥著滿族風情,距起點不遠處就是喇叭溝門滿族民俗博物館。博物館依山而建,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采用了清代王府的建筑風格,流露出威嚴的王府風范。博物館內(nèi)不僅陳列著自漢代以來,各種有關(guān)滿族民間生產(chǎn)、生活的文物珍品,還收藏了滿族書畫名家的字畫。在這樣一座館藏豐富的博物館中,通過實物、圖文、視頻等多種展示方式,滿族的源流變遷、民俗習慣、民居生活等方方面面向參觀者們娓娓道來。
喇碾路兩側(cè)還分布著孫柵子、下河北、中榆樹店等多個滿族風情民俗村。村落中,街上隨處可見具有滿族特色的民居,處處洋溢著鮮明的滿族文化氣息。下河北村等村中還設(shè)立了村史陳列室。在由標準滿族四合院改建而來的陳列室中,陳列著村民過去使用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器具、獨具韻味的滿族服飾和生活用品,一件件展品不僅記錄了村落的昔日生活,更展現(xiàn)了民族的發(fā)展和文化的傳承。
驅(qū)車行駛在這條路上,沿途的建筑和樹木呼嘯而過,目之所及到處是濃郁的民族風情,而夜幕降臨后則可以將車??坑诼愤叺霓r(nóng)家小院,在此留宿一晚。游客在這里可以品嘗到由八個碗菜和八個盤菜組成的滿族特色“二八席”,還有米黃、油餅、黏豆包等傳統(tǒng)的滿族小吃愉悅著人們的味蕾。若是趕上節(jié)假日,還可以觀賞到二魁摔跤等別具特色的滿族民俗表演,被現(xiàn)場熱絡(luò)的氣氛所深深感染。
最美的風景往往在路上,除了風土人情,喇碾路上的自然風光同樣精彩。馳騁在喇碾路上,峰回路轉(zhuǎn),不經(jīng)意間就能與美景不期而遇。停下車,放眼望去,四周被覆蓋著密密植被的連綿山峰所環(huán)繞,耳邊縈繞著群鳥的清啼,這一刻,大自然直觀地向人們呈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魅力。
而風景最為怡人的,是喇碾路所通往的喇叭溝原始森林公園。這是一塊保留了自然風貌的珍貴寶地,是一處原始森林自然生態(tài)景區(qū)。喇叭溝原始森林公園位于懷柔區(qū)喇叭溝門滿族鄉(xiāng)孫柵子村,生長著大面積的白樺、紫樺、高山杜鵑、落葉松、原始橡樹,還混生著紫椴、黃菠蘿等名貴樹種,千巖萬壑間林海茫茫,是名副其實的樹的王國。
公園內(nèi)有三大觀賞區(qū)—冰川觀賞區(qū)、百丈崖觀賞區(qū)和南猴嶺觀賞區(qū)。三個觀賞區(qū)中最令人感到奇特的便是冰川觀賞區(qū)。觀賞區(qū)內(nèi)山高谷深峽窄,日照時間極短,環(huán)境陰寒濕冷。每年10月,山谷內(nèi)開始結(jié)冰,隨著溪水流動,冰面便不斷凍結(jié),到了冬天逐漸形成長達數(shù)百米的峽谷冰川,冰層最厚處可達4米。次年4月冰層才開始慢慢融化,直至7月初仍能看到厚重的殘冰,無冰期通常僅有3個月左右。若遇到氣溫較低的年份,冰川則可全年不化。這樣自然奇觀吸引了眾多游人前來一睹冰川的神奇。
百丈崖絕壁是一道長達數(shù)百米,垂直落差達百米的環(huán)形懸崖。據(jù)地質(zhì)學家的研究,這座懸崖是在燕山造山運動期間,隨著地貌的上升而局部發(fā)生垂直斷裂與塌陷所產(chǎn)生的,已有億年的地質(zhì)歷史。其崖壁光滑如鏡,宛如刀削般陡峭。崖底地勢開闊,植被繁茂,在晴日俯瞰,蒼翠的樹木在地面鋪展開來,如同一幅生動的綠色畫卷;而每逢陰雨天,崖底便云霧繚繞、氣流奔涌,充滿深邃神秘之感。
百丈崖觀賞區(qū)的另一主要景觀為面積達5平方千米的原始橡樹林,這也是北京地區(qū)僅存的一片大面積原生性橡樹林。長于此的橡樹高大蒼勁,茂盛的樹冠層層疊疊,形成了一個安全隱蔽的森林環(huán)境,林內(nèi)還生長著充足的野果和野菜,使得這片樹林成為野生動物們繁衍生息的樂園,處處可見動物們的活動痕跡。
而南猴嶺觀賞區(qū)則以原始白樺林為主要特色景觀,山上覆蓋著因樹皮潔白素雅而被稱為“樹中仙子”的白樺樹。南猴嶺觀賞區(qū)的觀賞路線豐富而靈活,游人既可以選擇平緩的短途線路,也可以沿著長線步道徒步。春夏時分,從圓木鋪就的林中棧道深入景區(qū),進入充滿神秘色彩的原生森林,高大的白樺樹中間鋪滿了濃密如地毯的草叢,青石上長滿了滑溜溜的苔蘚。徜徉在林間,腳下綠草如海般起伏,銀白色的樹干錯落有致,延伸向遠方,偶有一縷薄霧輕輕飄過或是細碎的陽光穿透進林中。置身于此,仿佛進入了仙境,讓人心境澄澈,頓感寧靜與舒暢。
秋天是觀賞白樺林最好的時節(jié)。喇叭溝門是北京名副其實的北大門。這里海拔高、無霜期短,所以秋天來得也格外早,比市區(qū)要提前一個月左右。初秋時分,白樺樹樹葉剛開始泛黃,但尚留有幾分綠色,葉子已經(jīng)開始飄落,但還沒落得漫山遍野,置身林間,不禁讓人產(chǎn)生身處西伯利亞白樺林的錯覺。盛秋降臨之后,白樺樹樹葉全部掉落,遍地金黃。此時也是觀賞喇叭溝門其他品種紅葉的最佳時期,爬到山頂,便可縱覽山坡之上色彩繽紛的妖嬈。紅葉熱烈,黃葉燦爛,山野上色彩層次感非常強烈,整座森林艷麗得如油畫一般。漫步其中的游人如同闖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夢境,沉浸于絢麗的彩葉之中,盡情享受天地之美。頻繁出沒的山雞、野兔和狍子更是給這幅畫面增添了幾分野趣。
北京另一條別具人文色彩與情懷的道路是109國道。這條路是中國“五縱七橫”公路網(wǎng)中的重要干線公路,也是一條著名的旅游公路,它以北京西四環(huán)的定慧橋為起點,穿過京西太行山余脈的崇山峻嶺,山西北部的黃土高原,內(nèi)蒙古的大草原,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波光粼粼的青海湖,格爾木東部的大戈壁,最終輾轉(zhuǎn)進入圣潔的雪域高原。
109國道堪稱世界上最繁忙的道路之一。這條全長近4000千米的公路橫貫中國的東部和西部,將不同的文化和風景連接在一起,也因此成為旅游者的夢想之路。
在北京城區(qū)范圍內(nèi),109國道有“阜成路”“阜石路”“京蘭路”等數(shù)個名字,而在六環(huán)路外它則被稱為“京拉路”。109國道北京段的前身是進出北京的一條要道,它從京西門頭溝區(qū)延伸到河北涿鹿縣,是古時兵家的必爭之地。而在今天,這條穿越北京西部群山的公路以其沿線迤邐的風光和豐富多彩的人文風情吸引著游人的目光。不久之后,連接起北京西六環(huán)和河北省張涿高速公路的109國道新線將要開通,屆時門頭溝區(qū)山區(qū)公路將完成由“翻山越嶺”到“穿山越嶺”的巨大轉(zhuǎn)變,使得山區(qū)公路更加便利和安全。
在109國道北京段沿線,坐落著許多風景秀美的景區(qū),金秋時節(jié),這些景區(qū)吸引著千萬游客前來登高望遠,觀賞滿山色彩斑斕的彩葉,盡情享受秋日時光的美好。妙峰山景區(qū)是109國道沿線上一處著名的景區(qū),從妙峰山牌樓到景區(qū)間的公路是北京最秀麗的鄉(xiāng)村公路之一,開車沿著曲折向上的公路一路行進,兩側(cè)的風景不斷變換,行至高處后俯瞰山野,妙峰山被楓樹、黃櫨等各色彩葉樹覆蓋,滿目絢麗璀璨。
在109國道沿途,還有一處頗受游客歡迎的景點——雙龍峽景區(qū)。雙龍峽以其壯麗的自然景觀而被譽為京西的“小九寨”。最高峰老龍窩海拔1646米,山間奔流而下的大瀑布高達29米,飛流直下,氣勢磅礴,還有近百條小瀑布點綴在山谷間。走進景區(qū),游客可以乘坐極具童話感的森林小火車,在林間穿行,與路邊繁茂的植物和野生小動物們來一場浪漫的邂逅。在雙龍峽景區(qū),人們還可以乘坐富有童趣的鴨子船泛舟湖上。小船隨著碧波飄蕩,環(huán)望四周是美不勝收的山水風光,人們仿佛進入了一個意境深遠的山水畫之中,令人感到愜意又閑適。下船之后,人們可以沿著湖邊的木棧道深入探訪這片靜謐的山谷。途中湖光山色相伴,溪水潺潺作響,腳下是青石鋪就的小路,四周被層林環(huán)繞。無論是徜徉于湖畔,還是在山間緩步而行,雙龍峽的景致無不讓人沉醉其中。
109國道沿線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村落,雙龍峽景區(qū)附近的火村就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村子?;鸫迦姝h(huán)山、一面向川,距109國道僅1000米的距離。火村盛產(chǎn)紅杏,有大片的紅杏林。相傳清康熙年間,有一名為劉懋恒的舉人將山西臨汾的紅杏引入家鄉(xiāng),經(jīng)過嫁接栽培,最終火村因地理條件優(yōu)越和栽培技術(shù)得當,將紅杏種植成功,并且聲名遠播,延續(xù)至今。如今,火村的紅杏種植面積達500畝(約33.3萬平方米),每年7月初紅杏成熟之時,四面八方的人們都會前來采摘品嘗,黃中透紅、香甜可口的大紅杏受到人們的交口稱贊。
歷史悠久的火村中還散布著眾多文物和古樹,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火村東村,建于清乾隆年間的兩座過街樓。兩座過街樓均高3米有余,以磚石砌成,用琉璃瓦做瓦頂。因年代久遠,它們一度布滿了歲月的痕跡,其上的刻字變得模糊不清。現(xiàn)在人們所看到的過街樓是經(jīng)過修復(fù)的,底層的題詞也根據(jù)原有的銘文進行了重新書寫篆刻,兩座穿越時代的文物在今天又煥發(fā)新生、閃耀光輝。村中還有龍王廟、嚴華寺、古井等文物古跡。村中的4棵古槐樹也遠近聞名。在遠離都市喧囂的古村落短暫地休憩,內(nèi)心似乎也找到了久違的安逸平靜。
距離火村不遠處是一座名為靈水村的村落,如同其名字的寓意,這里的確是一處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的所在。據(jù)說早在明清時期,這座村子參加科舉考試金榜題名者不在少數(shù),因出了很多舉人而被稱為“舉人村”。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靈水村中的民居極有特色,古民居布局井然有序,堪稱中國明清時期北方鄉(xiāng)村民居建筑的典范。其中保存最完好的四合院位于92號宅院,青磚灰瓦的建筑透出濃厚的古樸氣息。院內(nèi)的門窗雕刻精美,木雕工藝極為考究,彰顯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與獨特美感。這座古宅不僅保留了傳統(tǒng)民居的風貌,還展現(xiàn)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建筑瑰寶。2005年,靈水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里古香古色的文物建筑和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讓游人路途中的顛簸和勞累都變得值得。
自然奇游
北京西二環(huán)的天寧寺附近是中國第一條國道—108國道的起點,這條路向西經(jīng)過西三環(huán)蓮花橋,西四環(huán)南沙窩橋,西五環(huán)衙門口橋,西六環(huán)臥龍崗橋,并以山路的形式出北京,之后途經(jīng)河北、山西、陜西和四川,最終抵達云南昆明,全長3356千米。108國道北京段的前身是連接北京與山西原平的京原戰(zhàn)備公路,它曾是房山區(qū)內(nèi)山區(qū)的首條干線公路。這條路曾經(jīng)幾乎全程迂回曲折于山間,急彎多、坡度陡,存在多處危險路段,是北京市境內(nèi)干線公路中路況較差的一條。經(jīng)過多年的修整與改造,現(xiàn)在的路況已經(jīng)得到了很大改善。
108國道在出北京前會經(jīng)過兩座位于門頭溝區(qū)的著名古寺—潭柘寺和戒臺寺。這兩座京西古剎給這條盤旋于山嶺間的公路平添了幾分清凈肅穆之氣。駕車從城市中心出發(fā),沿著108國道行駛一兩個小時后便來到山環(huán)水抱的古寺附近,清幽的寺廟是生活在都市的人們內(nèi)心所向往的一處世外桃源。
在北京,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間諺語,它的廣為流傳足可見潭柘寺的悠久歷史和在人們心中的分量。潭柘寺始建于西晉時期,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廟,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潭柘寺在清代時名為“岫云寺”,因寺后有龍?zhí)?,山上有柘樹,故百姓俗稱其為“潭柘寺”,并流傳沿用至今。
正如其本名中的“岫云”二字,潭柘寺如同云朵般飄然于西山南部的潭柘山麓中。它又似九峰環(huán)抱中遺世獨立的花蕊,凝聚了山川天地間的精華。靈氣聚集之地自有靈物,潭柘寺獨特的氣質(zhì)吸引了很多小動物在此繁衍生息,深受游人追捧的赤色“靈狐”就是一例,紅色的小狐貍常常絲毫不懼地出現(xiàn)在游人面前。
人們來到潭柘寺,會在不覺間被它的安逸寧和深深吸引。潭柘寺的下塔林中坐落著48座形制各異的古塔,它們古樸莊重,使人心生敬畏。除了這些獨具一格的古塔外,同樣為人稱道的是此處林立的樹木,高大粗壯的樹木穿插于古塔間,與塔相伴相生。古樹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廣慧通理禪師塔兩側(cè)的兩棵娑羅樹。這種樹木原產(chǎn)于印度,被佛教尊為“圣樹”,相傳釋迦牟尼便是涅槃于兩棵娑羅樹之間。娑羅樹是難得一見的七葉樹,葉片呈長卵形,花朵為淡黃色,十分秀氣。古樹一左一右矗立在古塔旁,它們千年如一日的守護牽動著游人無盡的美麗想象。
潭柘寺內(nèi)古樹眾多,僅國家級重點保護的古樹就有近200棵。寺院中最古老的一棵銀杏樹有一個大氣磅礴的名字—“帝王樹”。已1400多歲“高齡”的古樹仍生機勃勃,樹高24米,需五六個成年人才能合抱。傳說,清代每登基一位新帝,這棵樹的根部便會生長出一棵小樹,逐漸與主樹融合在一起。乾隆皇帝于是為這棵銀杏樹賜名“帝王樹”,并將其西側(cè)那棵稍“年輕”的銀杏樹封為“配王樹”。入秋之后,潭柘寺內(nèi)便是銀杏樹的天堂。順著金黃色的山道,跨過一道側(cè)門,鋪滿金黃色樹葉的院落便赫然出現(xiàn)在面前,呈現(xiàn)出令人目眩的震撼。院內(nèi)黃澄澄的柿子也掛滿了枝頭,不時有幾只喜鵲落在樹枝上,叼啄吸食起果實來。這樣的自然和諧之景,令每位游人心中都萌生暖意。
若想在這人杰地靈之所多停留一陣,潭柘寺梨樹院內(nèi)有一個集咖啡、茶道、素食甜品、禪意文化于一體的體驗空間“加??Х取?。在梨樹院的小門前,“加??Х取钡恼信蒲谟秤谝淮匮┌椎睦婊ㄖ?,顯得意趣橫生。潭柘寺在晉代初建時名為“嘉福寺”,咖啡館取名“加?!保仁菤v史的傳承,又蘊含著增福納祥的意味。小院中氣氛溫馨,在和煦的陽光下,人們圍坐在幾張桌子旁,邊品嘗純素的餐食飲品邊聊天嬉笑,不時有微風吹過院落,響起一陣悠遠美妙的風鈴聲,這空靈的聲音拂過人們的內(nèi)心,使每個置身于此的人都感到平靜祥和。
在潭柘寺的素食餐廳吃過一頓精致的素齋后便可以繼續(xù)開車上路,距潭柘寺不遠處即是另一處京郊名剎—戒臺寺。戒臺寺坐落于馬鞍山山腰,又名“戒壇寺”,以擁有全國最大的戒壇而聞名遐邇。寺中塑像眾多,佛像、羅漢像、天王像等一一具足,神像或威嚴莊重或悲憫慈愛,神情逼真,富有感染力。除佛像外,戒臺寺中的各式古松形成了另一道極具觀賞性的風景線。早在明代,戒臺寺的古松就很出名,有“戒臺以松名”的說法。寺中有十大奇松,有匍匐于地生長,酷似一條臥伏巨龍的“臥龍松”;有臥地生長環(huán)抱一塔的“抱塔松”;有搖一枝而全身俱動的“活動松”;還有名氣最大的“九龍松”,其主干上長出九株枝干,形如九條巨龍,被譽為北京的“白皮松之最”。分布在寺院中的十大奇松各具特色,但它們都同樣遒勁有力,富有滄桑的氣質(zhì)。奇絕的古松四季常青,登高遠眺滿目蒼綠,眼前蔥蘢恬靜的景象頓時驅(qū)散了長途駕車的疲累,令人心曠神怡、精神百倍。
108國道上還有一段險峻和美麗并存的公路“紅井路”。這段路起始于房山區(qū)十渡鎮(zhèn)臥龍村紅港口,止于房山區(qū)霞云嶺鄉(xiāng)井兒峪,全長近19千米,因是連接房山區(qū)西北部108國道與西南部淶寶路的關(guān)鍵通道而有著重要的交通意義。然而,因其蜿蜒曲折的盤山路線和極為陡峭的地勢,它也被人們稱為“魔鬼公路”。在這段路上,駕駛者不僅要小心應(yīng)對上下多層盤旋如同階梯一般的山路,還要承受兩側(cè)帶有強烈視覺沖擊感的懸崖和梯田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尤其在接近娘娘廟山一帶的路段,彎道急轉(zhuǎn)且海拔迅速上升,駕駛者往往需要放慢車速,以應(yīng)對驟變的道路。即使是有著豐富駕駛經(jīng)驗的司機,在紅井路上行駛一圈,也難免心有余悸。
但與此同時,這條以驚險聞名的路也被譽為“最美公路”。無論是在高處俯瞰紅井路的蜿蜒曲線,還是經(jīng)歷艱險之后回望,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成就感,猶如登頂了一座最為險峻的山峰??v然驚險,行駛在這條路上帶來的視覺沖擊和刺激體驗卻是普通山路所不能比擬的。路的一邊是山體,另一邊是懸崖,有幾百米的垂直落差,車輛猶如在云端飛行一般,帶來非同一般的駕駛感受。四周的自然風光也同樣絢麗多彩,山峰高聳入云,仿若龍脊般傲然矗立。每年春天,紅井路兩側(cè)的山巒便會披上綠意,五彩繽紛的野花遍布其中,空氣中彌漫著甜美的花香,令人陶醉迷戀。正因如此,紅井路對于北京的自駕愛好者而言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他們以征服這條最美的“魔鬼公路”為榮耀。
北京地區(qū)內(nèi)有一條常被拿來與紅井路做比較的路,這條路因彎道甚多而被稱為“北京的滇緬公路”,它就是位于平谷區(qū)的胡關(guān)路。胡關(guān)路也是一條真正的險路,雖然相較紅井路其稍微平緩一些,但行駛在這條路上也同樣令人感到緊張而刺激。胡關(guān)路身處“九曲十八彎”中,如同一條纏繞在山間的長蛇,沿著山谷向上生長,不時便出現(xiàn)一個緊急的轉(zhuǎn)彎,有時彎度甚至接近90度,路勢盤繞而陡峭。行至“九曲十八彎”時,許多人都與刻有“九曲十八彎”的石碑合影留念,記錄下自己征服這條險要公路的時刻,這也成為胡關(guān)路上獨特的儀式。
縱然艱險,胡關(guān)路仍是一條備受自駕者們青睞的路線。公路兩側(cè)景色頗為驚艷,沿途植被豐厚,春夏季節(jié)滿目的青綠色舒緩著人們的心情,到了秋季,疊巒山峰上一簇紅一簇黃,帶來層林盡染的美景。這條風景優(yōu)美的路卻并不繁忙,沒有城市道路上的車水馬龍,行駛在路上只有風掠過耳畔的聲音,此情此景使人更能沉浸于與自然親近的感受中。
這條險要的公路沿途分布著非常多的景點。胡關(guān)路沿線分布著天云山、石林峽、湖洞水、京東大溶洞、玻璃臺、中華百帝宮等十多個景區(qū),自駕出游可飽覽景色,收獲頗豐。
天云山被譽為“北方小張家界”,這里寓雄險、奇特、清涼、幽靜于一體,給人們純粹的美的享受。天云山景區(qū)怪石嶙峋,重巒疊嶂,翠屏峰、蓮花峰、四姑娘山、玉屏山等山峰拔地而起直入云霄。山川景色既有北方山峰雄偉壯觀之勢,也有南方山川秀麗婉轉(zhuǎn)之韻。在壯闊的山川中,一條“云中漫步”玻璃大橋橫跨在兩山之間,其海拔1000余米,落差約300米。游人行走在玻璃大橋上,腳下即是萬丈深淵,若是低頭頓時感到驚心動魄,而抬頭向遠處望去,千溝萬壑盡收眼底,大好景色不由讓人抒發(fā)“萬丈高峰拔地起,凌云壯志沖霄漢”的情懷,驚險和豪邁之感同時在心中迸發(fā)。
山中云霧繚繞,空谷鳥鳴,流泉飛瀑,山花爛漫,觀此奇絕的景色使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里也可以見到北京少有的野生白樺林和杜鵑花,茂盛的植被形成了一個天然氧吧,使游人能在此盡情放松身心。這里還是一個避暑勝地,即使在最為炎熱的三伏天里也涼意逼人,成為北京人祛暑納涼的好去處。
距離天云山景區(qū)約10千米,是一處名為“天子谷一線天”的景點。“一線天”顧名思義是一個裂縫式峽谷,從峽谷下抬頭向上張望,只能看到兩側(cè)懸崖峭壁夾縫中那窄窄的一線天空。遠觀這條夾道狀似一條細線,近看發(fā)現(xiàn)這條窄道僅可勉強容納一人穿行。
關(guān)于“一線天”的來歷,有一個充滿玄幻色彩的故事。相傳,明洪武年間,洪武帝朱元璋視察邊關(guān)長城修建時遇到高山阻隔,情急之下,他拔出利劍劈巖開路,一劍下去懸崖竟斷裂為兩半,從此便形成了這“一線天”的神奇之景。這便是附近居民口口相傳的“御劍神功天開一線”的傳說。
一線天夾道曾經(jīng)作為鄉(xiāng)村古道使用,而現(xiàn)在則受到徒步愛好者們的喜愛。深入其中,最為直觀的感受便是寒氣逼人,摻雜著植物清新香氣的空氣非常潮濕,使人感到仿佛處于一個狹窄的冰室之中。人在這夾縫中行走,路況并不平坦,不時還有碎石阻礙,行進頗有難度。觀望頭頂高高豎立的峭壁和狹長的一線天空,逼仄、壓迫之感驟然心生。而穿過“一線天”后,眼前一片明亮廣闊,豁然開朗,此時外面的景象別有洞天。大自然的巧奪天工便在這樣的情境下最為生動地體現(xiàn)出來。
在北京,還有一條自然風光無限好的公路——連接首都和大興安嶺的交通要道111國道。這條路全長約2475千米,以北京東直門橋為起點,途經(jīng)河北、內(nèi)蒙古、黑龍江,終于黑龍江省漠河市,因而又名京漠路。在北京市范圍內(nèi),111國道途經(jīng)幽谷神潭、云蒙山、雁棲湖、密云水庫等京郊著名景點,對于北京的旅游愛好者來說,這是一條寶藏般的景觀大道。
從北京城區(qū)沿著111國道驅(qū)車大約2小時便可抵達云蒙山風景區(qū)。云蒙山風景區(qū)于2000年被評為北京市風景名勝區(qū),2009年被評定為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zhì)公園。這里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峨眉之秀于一體,享有“北方小黃山”之稱。景區(qū)不僅以雄、險、奇、秀、幽、曠的山景見長,更呈現(xiàn)出雄偉巍峨的長城與密云水庫交相輝映的壯觀景象,是北京地區(qū)少有的一處可以同時觀山、水和長城的勝境。
云蒙山景區(qū)內(nèi)有一條長約7000米的環(huán)山公路,這條美麗的公路蜿蜒于起伏的山巒之間,伴隨著峽谷峭壁和多姿多彩的河道景觀,將長城觀景臺、望龍坡、520愛之谷等景點串聯(lián)起來,成為景區(qū)的重要紐帶。秋天是這條公路上最美的季節(jié),駕車或漫步于路上,觀賞云蒙山山脊上的落葉松、蒙古櫟和樺樹金黃璀璨,槲樹和黃櫨鮮紅似火,蒼綠的油松、側(cè)柏散布于紅黃兩色之間;感受秋風在耳畔呢喃輕語;沐浴在金紅色的溫暖陽光之下……種種情景形成了一幅安寧美麗的秋景圖,令游人流連忘返。
沿著這條公路,便可以來到長城觀景臺,這里是欣賞長城、云蒙峽谷、水庫風光和奇石怪松的絕佳位置。據(jù)記載,云蒙山景區(qū)內(nèi)的長城修建于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明代和北齊。于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修建的明長城至今垛口保存完整,而長城的墻體則是在北齊天保六年(555年)所修建的長城基礎(chǔ)之上建成的。兩段長城交錯在一起,與周遭景色相得益彰,體現(xiàn)了人文和自然和諧相融之美。
云蒙山景區(qū)內(nèi)還坐落著一個充滿浪漫情懷的景點,此處是景區(qū)中最曠闊的平地,同時也是一個休閑度假區(qū),因其海拔520米而得名“520愛之谷”,如此唯美的名字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小說《神雕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于谷底重逢的場景,使人浮想聯(lián)翩。游人可以沿著星月湖畔的步道,一邊欣賞自然美景,一邊感受景點內(nèi)愛情主題的柔美氣息。在這樣的漫步途中,云蒙山向人們展示著她的多情與詩意。
在云蒙山的南麓,是111國道沿線另一處景區(qū)—幽谷神潭。來到此處,總會不由得讓人想起唐代詩人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所描繪的那個幽深清凈的水潭。幽谷神潭內(nèi)群山環(huán)抱,林木茂密,溪水縱橫,天然的山水景觀使每一個行至此處的人都沉浸于這里清冷幽靜的氛圍。景區(qū)內(nèi)有二十多處天然奇觀,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神潭”和“飛瀑”。坐落于峭壁之上的飛瀑分為上下兩疊,飛流直下,水花四濺,兩條瀑布夾擁著一個碧潭,兩側(cè)山體為一整塊花崗巖,景致奇特壯觀,是京郊罕見的自然美景。每年4月,山間杏花盛開,花繁姿嬌,與潺潺流水相映成趣,引人入勝。
此外,景區(qū)內(nèi)還有面積達上萬平方米的石刻區(qū),雕刻主題以十二生肖故事和佛教文化為主。游客可以欣賞到形象生動的老鼠娶親、五牛納福、龍生九子等生肖雕刻作品,以及雙面臥佛、觀音、三世佛、濟公等100余尊佛教雕像,雕刻之精美在華北地區(qū)極為罕見,華夏石刻文化在這里閃耀著永恒的魅力。
111國道的南段,坐落著風光旖旎的雁棲湖。雁棲湖位于懷柔城北的燕山腳下,是以湖面為中心的水陸區(qū)域,因每年春、秋兩季常有成群的大雁來湖中棲息,故而得名。雁棲湖由東、西兩個湖區(qū)組成,面積約230公頃的湖面廣袤而開闊,湖水清澈碧藍。來自上游的蓮花泉滋養(yǎng)著整個湖區(qū),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還吸引來白天鵝等珍稀鳥類到此棲息,為湖面增添了生機與活力。
湖區(qū)三面環(huán)山,北面群山起伏,長城如巨龍般蜿蜒盤繞在山間,氣勢雄偉。西側(cè)的紅螺山巍然聳立,千年古剎的鐘聲在湖光山色間久久回蕩。而東岸的金燈山與元寶山宛如兩顆明亮的寶珠,鑲嵌在湖畔。雁棲湖四季的自然風光各不相同,春日山花爛漫,峰巒疊翠,鳥語花香,景致活潑而明艷;盛夏時節(jié),湖水碧波蕩漾,綠意盎然,湖光山色讓人心醉;金秋則是天高氣爽,紅葉滿山,果香四溢,令人流連忘返;而冬天,冰雪覆蓋的湖面與銀裝素裹的群山形成一片純白的世界,朦朧柔美,充滿詩情畫意。
穿行在京郊的山水之間,沿途皆是如畫般的風景。京郊縱橫交錯的路在人們自駕的途中,在四季輪回的時光中,向人們展示著風光多樣而交替變換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