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之會上,藺相如憑借自己的機智、膽量和才華,抵抗強秦,不僅保住了和氏璧,同時也捍衛(wèi)了趙國的尊嚴。澠池之會結束后,藺相如回到趙國,由于其功勞大,便被封為右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覺得自己有攻城野戰(zhàn)的大功,被封為大將實至名歸。而藺相如只憑言辭立下功勞,職位卻在他之上。對此,他不服氣,也感到羞恥,揚言說:“我遇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碧A相如聽到這些話后,不肯和他碰面,不愿跟廉頗爭位次。甚至遠遠看見廉頗,也會掉轉車子避開他。
于是藺相如的門客認為他過于懼怕廉頗,覺得追隨這樣的人十分羞恥,堅持要離開他。藺相如坦誠內心,真誠挽留,向他們解釋,他連秦王都不怕,躲避廉頗并不是怕他,而是因為他知道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對趙國用兵,正是因為有他們兩個人在!現在如果兩虎相斗,勢必不能共存。他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
廉頗聽到這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引導至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兩人和好,共同輔佐趙王,強大趙國。
●素材解讀
藺相如以大局為重,隱忍退讓,始終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他以大局為重的舉動最終使廉頗慚愧不已,自愿負荊請罪??梢姡t遜不是認輸,更不是懼怕,而是心懷更寬廣的世界,擁有更廣闊的格局。因為志存高遠,所以能克服小我的私欲,超越個人的怨懟,具備容納的雅量。藺相如可以以“武力”的形式與秦王抗衡,也可以以退讓的姿態(tài)“躲避”廉頗的傲慢,因為他的內在具備飽滿的精神力量,心有山河,自然能容納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