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wèi)無窮填海心。 ——黃遵憲
追根溯源
語出清代黃遵憲的詩《贈梁任父同年》,原詩為: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wèi)無窮填海心。
這首詩的意思為:國家的每一寸土地我們都把它當成一寸黃金般去珍惜,如今被列強瓜分,誰才能擔當起救國于危難的重任?我便如杜鵑一樣,發(fā)出聲聲哀鳴,流下?lián)鷳n的淚水,要學習精衛(wèi)填海的精神,不把東海填平誓不罷休。
詩詞點撥
作者以杜鵑自比,表達了深切的憂國之情,表達了作者愿意為國家像杜鵑一樣啼叫哀求,呼喚著國家棟梁之材,共同為國家出力。精衛(wèi)填海這個典故作為力量雖然微弱、斗志卻極堅強的象征,作者借精衛(wèi)填海的典故表達了自己要像精衛(wèi)那樣,為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堅定決心。
適用話題
憂國之情 以天下為己任 愛國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創(chuàng)新示例
陽剛之氣,何為“剛”?就是剛毅堅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新青年,就應該勇敢堅毅,鐵肩擔道義,奮發(fā)有為。
憶往昔,《覺醒年代》中的那些年輕人,哪一個不是文弱書生,眼鏡、長衫、圍巾,溫文爾雅,但他們“以我血薦軒轅”,“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wèi)填海無窮心”,或以筆喚天,或投筆從戎,投身于救亡圖存的時代洪流中。
念今朝,清北畢業(yè)生30人“組團”從軍,到邊疆去。他們學成文武藝,青春赴戎機。書生報國正當時,不負崢嶸歲月稠。這些后浪們、青年們,以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和“男兒何不帶吳鉤”的慷慨豪情,繪就成風華正茂的最美圖景!這就是當代青年的陽剛之氣!
因此,陽剛之氣,是一種志存高遠的一身宏謀,是一種當仁不讓的責任擔當,是一種逆流而上的積極進取,是一種心懷家國的胸襟格局。
陽剛之氣,不在別處,就在每一個砥礪自身的過程中。同學們,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涵養(yǎng)陽剛之氣。
你可以“每天鍛煉一小時,快樂生活一輩子”;你可以開始學會獨立自強,挑起一頭連著家、一頭系著國的金扁擔;你可以在不平處義憤填膺,勇敢發(fā)聲,挺身而出;你可以在“風聲雨聲讀書聲”中高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書生報國有他路,何須人人盡披甲?與時共進何所幸,熱血報國當少年。同學們,讓我們雄心壯四海,讓陽剛之氣成為挺立脊梁的“鈣質(zhì)”,浸染最美風華!
(節(jié)選自《雄心壯四海,陽剛?cè)撅L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