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多雨的天氣影響,深圳大學(簡稱“深大”)校園里的荔枝產量明顯減少。但深大人對荔枝的熱情并未因此減退,圍繞荔枝的各項主題活動、荔枝美食和荔枝文化創(chuàng)意依舊精彩紛呈,吃荔枝、逛集市、體驗水槍大戰(zhàn)等活動讓人應接不暇。2024年6月22日深大校園開放日,粵海校區(qū)舉辦的“荔枝美食薈”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烤羊肉串與荔枝的奇妙組合、香氣四溢的荔枝飛餅讓人垂涎欲滴。與此同時,麗湖校區(qū)的荔枝文化節(jié)更是熱鬧非凡,萬人參加“荔荔園上跑”與多巴胺水槍大戰(zhàn),場面十分熱鬧。
荔枝,于深大而言,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物質意義,它扎根于校園文化之中,成為深大獨特的文化符號,融入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荔枝文化緣起
1983年,深大獲批落地建設,校園四周荔枝林環(huán)繞,學校順應自然地形依林而建,因此得名“荔園”。由于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深大的荔枝產量極為可觀,2004年,荔枝產量達15萬斤以上。這些成熟的荔枝若按照市場價賣出,無疑會為學校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然而,深大始終秉持著一份特別的情懷,將大自然的這份饋贈無私分享給荔園師生。每年夏季,當荔枝成熟,學校便會派發(fā)荔枝,讓這份來自荔園的甜蜜成為師生共同的夏日記憶。
“今年六月時,荔枝分如舊。相約綠蔭下,紅果盈懷袖?!?005年,時任校長章必功賦詩回應學生“今年還分荔枝否”的詢問。
2006年,深大首屆荔枝文化節(jié)盛大開幕。在激動人心的摘荔枝大賽中,當時的深大學子穿著粗布鞋,手拿長竹竿,捧著厚紙箱,在荔枝林間穿梭摘果,忙得不亦樂乎。
自這一年起,深大每年舉辦一屆荔枝文化節(jié),為師生們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驚喜。2023年,學校后勤保障部推出了一批荔枝創(chuàng)新食品,“荔枝慕斯”“荔枝烤肉”給深大學子留下深刻印象。每個學院會在校園種植范圍內領養(yǎng)荔枝樹,讓荔枝文化在深大的每個角落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近年來,深大還推出了多款以荔枝為主要元素的文創(chuàng)產品,比如深大的吉祥物——勵勵,以其“爆炸的荔枝頭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形象深入人心,它有“吃甜蜜的荔枝、過‘勵志’的人生”的美好寓意。2022年,深大更是別出心裁地將荔枝木、泥土、水和空氣經過處理后分別裝入4個試管,作為畢業(yè)禮物送給畢業(yè)生,象征著“把母校打包帶走”。無論未來身處何方,學子們看到這份禮物,便能回想起那年盛夏的校園生活。
荔園“藝術家”的養(yǎng)護之道
建校至今,深大校園里的這些荔枝樹見證了學校的成長與發(fā)展,也見證了無數(shù)師生的青春歲月。目前,粵海校區(qū)進行有效管養(yǎng)的荔枝樹有4500余棵,麗湖校區(qū)的荔枝樹則約為3500棵。
荔枝樹的養(yǎng)護需要精細的管理和豐富的經驗,園林師傅們時常需要面對各種病蟲害以及臺風、高溫等挑戰(zhàn)?;浐P^(qū)特別設立了園林綠化中心荔枝園養(yǎng)護班組,分片區(qū)精細化管理和維護荔枝樹,每400棵荔枝樹配備一名專業(yè)養(yǎng)護人員。
園林綠化中心的荔枝園組長林京志正是荔枝林的守護者之一,他對校園內每一棵果樹的生長情況都了如指掌。農民出身的他自1999年加入深大以來,便與這片荔枝林結下了深厚的情緣。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園林專家,林京志不僅精通修剪枝丫、防治病蟲等日常養(yǎng)護技巧,還擅長運用創(chuàng)新方法對荔枝林進行特殊養(yǎng)護,如使用“吊針輸液”等方式為樹木輸送養(yǎng)分,增強其抵抗力。
在荔園,還有許多像林京志一樣的園林師傅,他們默默無聞卻至關重要,幾乎每日穿梭于綠蔭之間,悉心照料著每一棵荔枝樹?!拔覀円^察樹木開花、結果的情況,留意樹木的生長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各種潛在問題,如樹木枯萎、倒伏等安全隱患,確保照料到每一棵樹。”
漫步在深大荔枝林間,此起彼伏的蛙聲、蟬鳴聲和鳥叫聲在耳邊響起,后勤保障部園林綠化中心主任李富強看著成片形態(tài)舒展、枝繁葉茂的荔枝樹自豪地說:“我們的園林師傅不僅是植物醫(yī)生、天氣預報員,還是出色的藝術家。”校園綠化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荔枝樹的生態(tài)功能和景觀效果,力求營造出和諧自然的校園環(huán)境。而園林師傅的養(yǎng)護則是將東方園林美學與勞動技能、自然環(huán)境結合在一起。他們對樹木的修剪講究層次感,通過給樹木設計適宜的地形、風水和光照,不僅有助于樹木生長,還讓游人在荔枝林中能夠移步換景。因此,即便已在荔枝林里走過無數(shù)遍,李富強依然喜歡拿著照相機記錄荔枝林的光影變化。
在荔枝收獲的季節(jié),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撩開夜的帷幕,摘荔枝的工人們便已經肩扛梯子、手握鉤子,攀上了荔枝樹。摘荔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時常會遇到暴雨等,蚊蟲叮咬也不可避免,摘完后經常會皮膚瘙癢。李富強深有感觸地說:“采摘荔枝,不僅僅是簡單的體力勞動,更是一次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在汗水與勞作中體會生活,收獲來自大自然的治愈與饋贈?!?/p>
麗湖校區(qū)的荔枝林養(yǎng)護工作則是由園林管養(yǎng)公司承擔,據麗湖校區(qū)管理辦公室鄭曼老師介紹,企業(yè)化運作使校園里的荔枝樹得到了專業(yè)照顧。校區(qū)園林養(yǎng)護人員需要做好綠地管理養(yǎng)護、荔枝林地的管養(yǎng)、有害生物防治、綠地和林地設施維護、林地的巡查以及自然災害的應急事宜處理等,并在荔枝采摘的季節(jié)增加人手進行采摘,并運送到學校各個餐廳進行分配發(fā)放。
深大每年的荔枝產量通常在10萬斤以上,年景好時可高達20萬斤,主要涵蓋黑葉、桂味、糯米糍和懷枝4個品種,它們的成熟時間錯落有序,時間跨度有1月之長,“深大師生可以第一個星期吃糯米糍,第二個星期吃桂味,在不同的時間嘗到不同的甜蜜滋味?!崩罡粡娬f。
每到紅荔飄香的時節(jié),火紅的荔枝掛在枝頭,師生們翹首以盼。去年學校的荔枝迎來了大豐收,荔枝樹慷慨地奉獻出累累碩果。今年由于多雨少晴的天氣,荔枝產量明顯減少。對此,李富強解釋道,每一次的盛開與結果都是對樹體營養(yǎng)的極大消耗,就像人跳完一場激情四溢的舞蹈后,需要休息和恢復體力一樣,荔枝樹在大量結果后,也需要一段時間的“靜養(yǎng)”,來調整自己的營養(yǎng)分配,控制生長的節(jié)奏,為下一輪的綻放儲備力量。再加上今年廣東忽冷忽熱的氣候變化和連綿陰雨,許多荔枝樹難以汲取足夠的生命源泉,也錯失了成花的最佳時機。
荔枝樹作為深圳的市樹,默默地在這座城市中扎根生長,無聲地滋養(yǎng)著這片土地。正如那些默默耕耘的深大園林人,以自己的方式,為這片土地、為這所學校帶來無盡的生機與希望。
荔枝——“勵志”
深大荔枝文化節(jié)誕生于荔枝的香甜之中。鄭曼老師說:“荔枝文化節(jié)于深大,如春節(jié)于中國,每年都值得期待?!?/p>
自2006年起,深大荔枝文化節(jié)已有十九載,成為一代又一代深大人共同的美好記憶。人文學院韓老師感慨道,她已在學校工作了10年,許多美好的記憶都與這盛夏甜蜜的荔枝相連。
荔枝果實得以及時分享,離不開學生志愿者積極參與采摘和分發(fā)。心理學院研二學生龍同學就曾參與學院組織的荔枝采摘志愿服務活動,她說:“采摘時,雖然天氣很炎熱,但大家都很享受親近自然的這個過程?!?/p>
可以說,每一年的荔枝文化節(jié)是深大人狂歡同樂的時刻,更是深大人情感的紐帶與榮譽的傳承,獨具地域特色和校園風采的荔枝文化就此生根發(fā)芽。
荔枝有“勵志”的諧音,與深大“自立、自律、自強”的“三自”校訓精神相契合,它是深大校園文化的底色和核心,鼓舞著荔園學子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每年6月,既是荔枝豐收的時節(jié),也是深大學子的畢業(yè)季。當荔枝與個體相連,成熟的果實仿佛就象征著荔園學子沉淀4年后的蓄勢待發(fā)。學子們帶著自強拼搏的荔枝精神走進社會,開啟屬于自己的未來新篇章。而荔枝文化如同一首悠長的詩篇,年復一年地在風中吟唱,講述著深大歲月的溫柔與堅韌。每當夏日微風輕拂,荔枝的芬芳便在空氣中彌漫,勾起深大人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
責任編輯: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