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是推動城市化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效開展的基礎必然依賴于政府與業(yè)主群體決策協同?;陧椖恐卫硪暯?,概述國內外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激勵政策、能效標識制度、融資制約因素、決策支持工具、行為策略等理論研究成果。綜合考慮區(qū)域改造對象的復雜性、產權歸屬的多樣性、主體價值差異性等特征,論證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政府與業(yè)主決策協同機制研究的必要性。
關鍵詞: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政府與業(yè)主決策;項目治理;協同機制
0 引言
既有建筑綠色改造是實現“雙碳”戰(zhàn)略目標、完成節(jié)能減排目標任務、打造生態(tài)宜居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023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678億既有建筑全過程消耗能源總量為22.7億t標準煤,占全國建筑能源消耗總量的45.50%,其中542億既有住宅建筑消耗能源總量為6.4億t標準煤,占建筑能源消耗總量的67.75%。既有住宅建筑規(guī)模大、能耗高、受益廣的特征決定了實施綠色改造刻不容緩。目前,我國多實施以政府為主導的單體建筑節(jié)能改造,全國累計完成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面積近16億,雖在建筑能效降低、功能完善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與“以人為本”“四節(jié)一環(huán)?!钡木G色改造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既有建筑改造效益不顯著、主體驅動力不足及重復改造資源浪費等問題依然凸顯,歸根到底,多元主體價值理念存在差異,行為決策不一致。因此,基于項目治理視角的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政府與業(yè)主決策協同機制是值得研究的課題??紤]到目前有關既有建筑綠色改造的研究成果相對有限,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與節(jié)能改造項目存在核心主體、實施過程、運行模式的相似性和改造內容整體與個體的包含性關系,本文梳理國內外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的理論研究成果,剖析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主體決策行為協同過程的復雜特殊性,以政府與業(yè)主決策協同驅動業(yè)主內源動力,推動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高效治理。
1 國外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治理理論研究概述
1969年,美國建筑師伊安·麥克哈格撰寫了《設計結合自然》,其以促進健康為出發(fā)點的建筑環(huán)境研究在發(fā)達國家的建筑界引起了廣泛關注,成為研究熱點。自此,發(fā)達國家開始建筑節(jié)能改造理論研究,經過50年的探究,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近期相關研究主要圍繞激勵政策、能效標識制度、融資制約因素、決策支持工具4個方面展開。
1.1 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激勵政策研究
激勵政策是激發(fā)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主體能動性的重要手段。Chen等[1]基于委托代理理論,探討激勵政策對不同利益主體的效果,認為政府應制定“固定+可變”的組合政策激勵業(yè)主改造。Zhang等[2]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分析了三方行為策略和演化穩(wěn)定策略的演化規(guī)律,結果表明,激勵政策的實施與業(yè)主節(jié)能改造積極性成顯著的正比關系。Yorgos等[3]提出政府監(jiān)管缺位、資金渠道匱乏等原因會阻礙建筑節(jié)能改造,政府應采取激勵政策有效緩解主體節(jié)能改造經濟等難題。Huang等[4]建議政府針對不同主體制定法規(guī)和激勵政策,其中,動靜態(tài)獎懲組合激勵政策是提高主體改造能動性的主要政策措施。Fan等[5]建立了核心主體演化博弈模型,認為采取補貼貸款、實施階梯式能耗價格等激勵政策是調動節(jié)能改造項目業(yè)主積極性的有效手段。Ying等[6]分析了既有辦公建筑節(jié)能改造相關利益主體行為演化博弈,提出經濟激勵、管理方法等激勵政策是提高業(yè)主節(jié)能改造接受度的有效途徑。
1.2 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能效標識制度研究
能效標識制度是實現信息透明化、消除信息不對稱性的重要途徑。Amaia等[7]運用半結構化的方法收集歐盟能效標識相關數據并進行分析,認為能效標識制度能有效提高居民對能源消耗信息的理解程度,增強改造信息透明度。Sascha等[8]采用離散選擇實驗,證明能效標識制度是解決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有效手段。Kim等[9]通過選擇實驗的方法,使用條件Logit模型分析得出能效標識制度是主體獲取能源信息的有效渠道,可幫助主體實現信息對等。Kamaludin等[10]結合歐洲某國家建筑節(jié)能實驗,提出能效標識制度可弱化信息不對稱性、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負面影響。Skourtos等[11]基于價值特征理論,研究希臘能效標識效果,結果顯示,能效標識制度可促進主體間信任度,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的發(fā)生。
1.3 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融資制約因素研究
項目融資是支撐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實施的關鍵條件。Marine等[12]認為強化融資主體間協作與溝通是成功推行融資計劃的關鍵要素,能夠幫助主體理解彼此的利益訴求,形成一致的目標,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Mohammad等[13]提出,節(jié)能項目風險高、投資回收期長是影響主體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建議采取“社會資本+政府”結合的融資方式以降低融資風險,緩解融資困難現狀。Walter等[14]通過比較東歐和西歐部分國家融資主體的差異性,提出西歐應加強政府、銀行和社會資本合作,創(chuàng)新融資模式和融資來源,以脫離融資困境的建議。Bertoldi等[15]將13種融資方式分別歸納為傳統(tǒng)類、成長類及創(chuàng)新類三大類,認為票據融資、物業(yè)評估、清潔能源融資、眾籌等7種創(chuàng)新型融資方式可以有效消除融資難題,解決融資困境。Brown等[16]探討了6種新型融資機制及融資框架差異,提出降低改造成本是提升住宅改造項目融資可行性的價值來源。Bertone等[17]結合數據收集和情境建模分析節(jié)能改造項目融資制約因素,得到融資渠道單一性是削弱節(jié)能服務企業(yè)改造積極性的關鍵因素。
1.4 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決策支持工具研究
決策支持工具是增加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主體決策過程及結果可靠性的必要手段。Anastasia等[18]基于決策樹結構,提出決策支持工具可使公眾直接參與項目。Rui等[19]認為建筑節(jié)能改造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是開發(fā)決策支持工具,通過提高決策說服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建筑改造過程中,以提高能源投資渠道的效率。Albberto等[20]評估意大利中部馬爾凱地區(qū)住區(qū)建筑改造效果,提出開發(fā)決策工具可有效減少主體決策的不確定性。Arsenopoulos等[21]證明決策支持工具可幫助主體從節(jié)能、風險和成本方面考慮最佳方案,進行最優(yōu)決策,降低決策的復雜性。Gaden等[22]認為決策支持工具可以增強參與建筑改造的決策者之間的溝通,確保共同進行有效決策。
2 國內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治理理論研究動態(tài)
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關注建筑節(jié)能問題,相關理論研究隨之開展,近期研究主要涉及收益分配、激勵政策、主體行為策略、風險分擔及方案評價5個方面。
2.1 基于公平原則的收益分配研究
公平原則的收益分配是促進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主體合作共贏的實施手段。針對PPP模式下的節(jié)能改造項目,張羽等[23]、李艷等[24]考慮資源投入、風險分擔、滿意度及配合度等影響因素,構建了不同主體間的收益分配模型,認為各主體應遵從“貢獻與收益對等、利益結構最優(yōu)及公平科學”原則,協調主體間利益分配。針對EPC模式下的節(jié)約收益分享型項目,孫長健等[25]綜合考慮各主體間的貢獻差異,建立了利益分配模型,明晰各參與方的利益分配機制,確保利益分配過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萬詩羽[26]從合同期決策出發(fā),建立基于合作公平原則的節(jié)能收益分配模型,激勵合同雙方最大化節(jié)能收益;李怡飛等[27]基于Stackberg博弈理論,建立了不同主體主導模式下的收益分配模型,結果表明,收益共享是雙方簽訂節(jié)能合同的關鍵。針對EPC-PPP模式,史發(fā)達等[28]基于利益相關方理論構建了改進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模型,結果顯示,利益相關方組成合作聯盟可實現節(jié)能效益最大化。
2.2 基于正外部性的激勵政策研究
激勵政策是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外部效益內部化的有效途徑。魏興等[29]提出激勵政策是消除節(jié)能市場正外部性和市場失靈的有效手段,強制性政策應與激勵性政策相互補充,形成協同互補機制,促進節(jié)能改造市場健康發(fā)展。陳珊珊[30]提出政府通過制定征稅和財政補貼兩種激勵政策糾正外部性,使成本內部化。宗香等[31]基于節(jié)能改造市場正外部性及信息不對稱性特征,分析我國現有激勵政策存在問題,提出激勵政策是內化市場正外部性、協調主體間信息不對稱性的有效措施。馬彩薇等[32]通過剖析建筑節(jié)能改造市場運行特征,提出政府制定優(yōu)惠補貼和減免稅收等激勵政策以鼓勵市場正外部性行為的建議。楊艷平等[33]分析了既有民用建筑節(jié)能改造的外部性機理并對外部性進行定量計算,得出政府通過經濟激勵政策有效地將外部效益內部化,完成社會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結論。
2.3 基于演化博弈的主體行為策略研究
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實施是主體行為博弈演化策略選擇的過程。朱紅章等[34]構建了政府、業(yè)主與ESCO演化博弈模型,探討不同情形下的演化穩(wěn)定策略,結果表明,政府可以通過提高改造項目增量收益、增加補貼等手段來增強主體間演化博弈的穩(wěn)定性。楊煜等[35]基于前景理論構建了既有住區(qū)節(jié)能改造三方主體演化博弈模型,結果顯示,政府和ESCO實施激勵協同合作策略可對業(yè)主行為策略選擇產生直接影響。吳偉東等[36]建立了節(jié)能改造三方主體演化博弈模型,提出在不同的穩(wěn)定狀態(tài)下主體行為策略選擇受改造增量風險、增量成本及激勵成本的直接影響。高晨暉等[37]基于演化博弈理論構建節(jié)能改造核心主體演化博弈模型,發(fā)現政府監(jiān)管力度對ESCO和業(yè)主行為策略選擇有直接影響。楊艷平等[38]基于EPC模式構建合作主體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在政府激勵契約約束下的業(yè)主和ESCO節(jié)能改造行為策略選擇,得到各主體行為策略選擇的穩(wěn)態(tài)點取決于激勵力度的研究結果。伍紅民等[39]運用演化博弈動態(tài)思想,探析三方主體在節(jié)能改造過程中的行為策略演變規(guī)律,結果表明,所得成本、所得收益及補貼力度三項因素直接影響政府、ESCO和業(yè)主行為策略選擇。
2.4 基于EPC模式的風險分擔研究
EPC模式下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成功實施的關鍵在于合理的風險分擔。戚仁廣等[40]探討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領域應用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項目風險應由政府、業(yè)主和節(jié)能服務公司共同分擔,以降低項目實施不確定性。鹿巍等[41]識別評估既有建筑改造過程中的風險因素,根據重要程度將風險合理分擔至各利益共享主體以減少損失。程準[42]利用改進的Shapley法確定EPC模式下節(jié)能改造項目各主體風險分擔比例,建議優(yōu)化風險分擔流程、完善風險分擔機制,以提升項目成功率。陳為公等[43]基于霍爾三維結構思想并借助ANP法和TOPSIS法,建立EPC模式下項目主體風險初步分擔模型,合理地劃分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各參與主體承擔風險的責任歸屬,旨在實現主體收益共享目標的同時保證項目成功實施。徐弘毅[44]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識別EPC模式下既有公共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風險分擔因素,以收益最大化為目標明確各參與方風險分擔比例,提出采取合理的風險分擔方案,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2.5 基于灰色投影的方案評價研究
灰色關聯投影法是科學評價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實施方案的一種有效方法。陳為公等[45]結合改進的灰色關聯投影法與C-OWA算子賦權法對節(jié)能改造方案進行評價,結果發(fā)現改進結合后的兩種方法能夠分析各個方案的優(yōu)勢及劣勢,實現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方案優(yōu)選。張悅等[46-47]基于節(jié)能改造方案評價指標相互關聯的特征,通過ANP-灰色關聯投影法評估節(jié)能技術方案可行性,為業(yè)主提供最優(yōu)方案的同時,也為節(jié)能改造項目方案的編制和優(yōu)化提供依據。侯立澤[48]結合灰色關聯投影法和多屬性綜合評價模型,綜合評價節(jié)能改造方案可行性,得到基于不同屬性和綜合性能最優(yōu)的改造方案。胡松濤等[49]結合灰色關聯投影法和多屬性決策,以節(jié)能效果最大、經濟效益最優(yōu)為評價準則,為業(yè)主選擇最優(yōu)節(jié)能改造方案提供依據。
3 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政府與業(yè)主決策協同的特殊性分析
不同于單體建筑節(jié)能改造,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是打破原有小區(qū)界限、兼顧功能改善與設施完善、集成“四節(jié)一環(huán)?!钡囊惑w化整體改造。改造內容技術集成性、主體價值差異性、收益度量綜合性、產權歸屬多樣性、區(qū)域改造對象復雜性、實施要求多樣性的多重特征,必然導致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政府與業(yè)主決策協同的復雜性和困難性。
3.1 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內容集成性與主體價值差異性造成收益度量綜合性,加劇決策過程的協同復雜性
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既包括住宅建筑品質和性能提升,又涵蓋公共區(qū)域服務設施系統(tǒng)性、綜合性改造。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區(qū)域改造范圍廣,要求區(qū)域整體功能性提高,在滿足建筑節(jié)能、節(jié)電、節(jié)水、節(jié)地等主要改造內容的前提下,還涉及完善安全便民與醫(yī)療服務設施、改善環(huán)境景觀、構建應急管理設施、增設智慧管理系統(tǒng)等公共區(qū)域設施服務。一方面,基于價值理念差異,整體化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涉及范圍廣、體量大,由于不同業(yè)主的改造理念差異,其社會屬性如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房屋居住年限與業(yè)主參與改造主動性高度相關,業(yè)主易產生價值差異,從而形成個體主觀認知,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存在政府與業(yè)主之間及業(yè)主內部溝通不暢等矛盾,易忽視決策過程中政府與業(yè)主群體協同的復雜性;另一方面,基于利益驅動角度,以改造成本更具經濟性和改造效果更具顯著性為動機的個人利益與功能訴求,與以節(jié)能減排和環(huán)境優(yōu)化為動機的社會、環(huán)境及經濟利益訴求的差異成為業(yè)主和政府在決策過程中難以協同的主要原因。整體來看,政府作為改造項目核心主體和領導者,以改造項目社會價值最大化為導向,兼顧改造項目社會收益、環(huán)境收益及經濟收益所帶來項目價值溢出效應,而業(yè)主決策準則不斷更新,加劇了政府與業(yè)主群體決策過程協同的復雜性。
3.2 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產權歸屬多樣性與區(qū)域改造對象復雜性致使實施要求多元化,增加決策目標的協同困難性
與現存商品住宅小區(qū)產權歸屬私有化、公共空間區(qū)域整體化程度不同,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存在房齡、產權、住戶及不同小區(qū)聯合改造等方面差異,房屋類型和產權歸屬具有多樣性、復雜性特點,包括以私人為產權主體的經濟適用房和商品房、以個人和集體雙方共同為產權主體的安置房、以個人或單位為產權主體的房改房、以企業(yè)集體為產權主體的集資房、以國家或公共機構為產權主體的公租房,以國家為產權主體的廉租房等多元化產權房屋類型。不同區(qū)域、同一住區(qū)不同區(qū)位住宅樓、同一住宅樓不同樓層、同一樓層不同方位住戶之間產權歸屬復雜多元。另外,公共區(qū)域產權歸屬復雜,公有、私有及混合所有的多樣化產權結構共存,各住宅樓及各住戶之間改造意見難統(tǒng)一。政府在充分考慮公共區(qū)域產權歸屬的同時,還要重點關注公共空間改造方案、設施功能效果等是否滿足不同區(qū)位居民生活心理、行為等多元需求,加大了政府協同業(yè)主群體的困難性。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產權歸屬多樣性與區(qū)域改造對象復雜性致使實施要求多樣性,項目成本分攤較為復雜,主體間收益分配比例難以均衡,項目風險分擔缺乏科學性及公平性,造成業(yè)主決策意愿多層次性,進一步加劇了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政府與業(yè)主協同決策的困難性。
4 結語
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是促進綠色低碳、推動城市更新進程的必要手段。縱觀國內外既有住區(qū)節(jié)能改造理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收益分配、融資制約因素、激勵政策、風險分擔、主體行為策略等方面,在研究內容上多聚焦于單體建筑節(jié)能改造,同時存在主體決策異質性、合作驅動力不足等問題,導致項目實施效果不佳、效益不高,影響改造實踐的有效性。基于住區(qū)區(qū)域功能完整性的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是打破原有小區(qū)界限、集成“四節(jié)一環(huán)?!钡囊惑w化整體改造??紤]目前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政府與業(yè)主難以達成改造共識的相關研究較為缺乏,以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有效治理及政府與業(yè)主群體多維度決策協同為導向,綜合考慮區(qū)域改造對象的復雜性、產權歸屬的多樣性、改造內容技術集成性等特殊性,分析我國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問題及致因,梳理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特征與決策原理;探析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政府與業(yè)主決策協同影響機理、演化博弈模型、實施機理與運行機制;構建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政府與業(yè)主決策協同評價指標體系;提出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政府與業(yè)主決策協同實施策略,以業(yè)主與政府決策協同驅動業(yè)主內源動力,促進我國既有住區(qū)綠色改造項目高效實施。
參考文獻
[1]CHEN H,XIAO Y,Liu Q,et al.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subsidy design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public buildings (cmecpb): an overview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J]. Buildings,2023,13(4):984.
[2]ZHANG Z,SONG,J,WANG W. Study on the behavior strategy of the subject of low-carbon retrofi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based on tripartite evolutionary game[J]. Sustainability,2023(15):7629.
[3]YORGOS S,GIOVANNI C,MICHELANGELO S,et al.Passive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retrofitting: performances analysis and incentive policies for the iranian scenario [J].Energies,2022,15(5):1628-1628.
[4]HUANG M,ZHANG X,REN R,et al. Energy-saving building program evaluation with an integrated method under linguistic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20,26(5):447-458.
[5]FAN K,HUI C E.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naly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s of governments and developers on green building incentives[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20(179):106972.
[6]YING X,YISHENG L.Tripartite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stakeholder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in energy-efficient retrofitting of office buildings[J].Sustainability,2022,14(18):11697.
[7]AMAIA A D,MAR D M S.Assessing the EU energy efficiency label for appliances: issues,potential improvements and challenges[J].Energies,2022,15(12):4272-4272.
[8]SASCHA K,FLORIAN K,JOHN T. How to make energy efficiency labels more effective: insights from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s in Ghana and the Philippines[J]. Energy Research amp; Social Science,2022,84(1):1-15.
[9]KIM J,LEE J. Impact of home energy efficiency labeling program on housing decisions in South Korea: a choice experiment approach[J].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2021,37(1):1-22.
[10]KAMALUDIN M,RAZALI M,HARONN F,et al. Energy efficiency labelling: investigating students’ preferences and awareness on the energy-efficient electrical appliances in host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Economics and Policy,2021,11(2):300-308.
[11]SKOURTOS M,DAMIGOS D,TOURKOLIAS C,et al. Efficient energy labelling: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content and style on product choice[J]. Energy Efficiency,2021,14(6):58.
[12]MARINE E,NIVES V D,GIULIA M,et al.The role of European municipalities and regions in financing energy upgrades in buildings[J].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Studies,2023,26(2):369-401.
[13]MOHAMMAD K,ALIYEH K. Financial barriers to residential buildings’ energy efficiency in Iran[J]. Energy Efficiency,2022(15):30.
[14]WALTER F L,MARIIA F,LYUDMYLA Z,et al. Identifying and comparing obstacles and incentiv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saving projects in eastern and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n exploratory study[J].Sustainability,2021,13(9):4944-4944.
[15]BERTOLDI P,ECONOMIDOU M,PALERMO V,et al. How to finance energy renova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review of current and emerging financing instruments in the EU[J].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Energy and Environment,2020,10(1):1-26.
[16]BROWN D,SORRELL S,KIVIMAA P.Worth the risk? An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finance mechanisms for residential retrofit[J]. Energy Policy,2019(128):418-430.
[17]BERTONE E,STEWART A R,SAHIN O,et al. Guidelines,barriers and strategies for energy and water retrofits of public building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 (174):1064-1078.
[18]ANASTASIA I,GIOIA F,CHRISTINA B,et al. A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social engagement,alternative financing and risk mitiga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projects[J]. Energies,2023,16(3):1280-1280.
[19]RUI N,M L C.Simulation-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 retrofitting[J]. Sustainability. 2022,14(19):12216.
[20]ALBBERTO G,ALESSANDRA C,BERARDO N.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scenario analysis in energy refurbishmen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J].Energies,2021,14(16):4738-4738.
[21]ARSENOPOULOS A,SARMAS E,STAVRAKAKI A,et al. A data-driven decision support tool at the service of energy suppliers and utilities for tackling energy poverty: a case study in greece[C]//2021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Intelligence,Systems amp; Applications (IISA).2021.
[22]GADEN A,LARSEN S T ,NISSEN B S,et al.Redis: a value-based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renovation of building portfolios[J].Building amp; Environment,2018(142):107-118.
[23]張羽,唐穎,焦柳丹,等.基于改進Shapley值法的老舊小區(qū)改造三方合作利益分配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22,36(1):65-70.
[24]李艷,孫磊.PPP模式下老舊小區(qū)改造項目參與主體的利益分配研究[J].吉林建筑大學學報,2022,39(4):73-77,88.
[25]孫長健,張悅.基于修正Shapley值的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利益分配研究[J].節(jié)能,2021,40(11):8-11.
[26]萬詩羽. 商業(yè)建筑節(jié)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EPC)運行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22.
[27]李怡飛,劉伊生.節(jié)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收益分配研究[J].建筑節(jié)能,2019,47(10):162-167.
[28]史發(fā)達,朱建君.夏熱冬冷地區(qū)老舊小區(qū)節(jié)能改造綜合效益分配博弈模型研究[J].建設科技,2020(18):81-85.
[29]魏興,郭漢丁.基于市場運行外部性特征的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政策體系架構[J].再生資源與循環(huán)經濟,2023,16(3):9-15.
[30]陳珊珊. 老舊小區(qū)綠色化改造的財稅政策激勵優(yōu)化與影響研究[D].北京:中央財經大學,2022.
[31]宗香,王吉威,徐水太.老舊小區(qū)節(jié)能改造激勵政策研究[J].建設科技,2020(24):27-31.
[32]馬彩薇,廖金萍.基于市場運行特征的建筑節(jié)能服務主體行為研究[J].建設科技,2020(13):18-21.
[33]楊艷平,劉曉君,王博俊,等.既有民用建筑節(jié)能改造EPC主體激勵演化博弈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51(5):763-770.
[34]朱紅章,汪雷.既有建筑綠色改造參與者的行為演化博弈分析[J].湖北農業(yè)科學,2022,61(13):245-251.
[35]楊煜,陳艷.既有住區(qū)業(yè)主節(jié)能改造意愿傳播演化博弈分析[J].工程管理學報,2022,36(3):64-69.
[36]吳偉東,鄧小雪,張琳.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ESCO融資的三方演化博弈分析[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22,39(4):16-22.
[37]高晨暉,郭婧娟.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的EPC項目行為主體演化博弈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22,47(6):40-45.
[38]楊艷平,劉曉君,王博俊,等.既有民用建筑節(jié)能改造EPC主體激勵演化博弈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51(5):763-770.
[39]伍紅民,郭漢丁,李柏桐.多方博弈視角下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市場主體行為策略[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9,36(1):156-162.
[40]戚仁廣,紀博雅,殷帥,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應用研究[J].建設科技,2023(15):6-8,12.
[41]鹿巍,李曉敏,王在興.既有建筑綠色改造項目施工階段風險識別與控制研究[J].石化技術,2023,30(5):277-279.
[42]程準. EPC模式下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風險分擔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23.
[43]陳為公,程準,張悅,等.EPC模式下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風險初步分擔研究[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21,37(10):1166-1173.
[44]徐弘毅. EMC模式下公共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風險分擔研究[D].蘭州:蘭州理工大學,2022.
[45]陳為公,張悅,張娜,等.基于改進灰色關聯投影法的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方案選擇[J].沈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4(4):306-313.
[46]張悅,陳為公.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項目投資方案決策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21,37(12):54-58.
[47]張悅. 基于改進灰色關聯投影法的既有居住建筑節(jié)能改造方案評價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23.
[48]侯立澤. 既有建筑綠色改造方案評價方法及在辦公建筑中的應用[D].天津:天津大學,2022.
[49]胡松濤,李陽盈,季永明,等.多屬性決策及灰色關聯投影法在供暖方案選擇中的應用[J].暖通空調,2019,49(12):80-85.
收稿日期:2023-06-25
作者簡介:
楊帆 (1998—),女,研究方向: 既有建筑綠色改造。
郭漢丁 (通信作者)(1962—),男,博士 (后),教授,高級工程師,天津城建大學生態(tài)宜居城市與可持續(xù)建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 既有建筑綠色改造管理、生態(tài)宜居城市與可持續(xù)建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