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音樂歷史的長河中,似乎沒有哪位作曲家與中國如此親近——普契尼筆下的中國曲調,借助圖蘭朵公主的威望和影響,給了世界一張“識別”中國的名片。普契尼逝世100周年之際,世界各地的紀念演出活動絡繹不絕,普契尼和他的音樂再次巡回,從意大利到歐洲各地,從大都會到南美境內,最后遠赴中國。世界,再次被普契尼點亮。
托雷德拉戈是意大利托斯卡納大區(qū)的一座小鎮(zhèn),位于普契尼的故鄉(xiāng)盧卡省,圍繞馬薩丘科利湖和茂密森林,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著稱。這座小鎮(zhèn)占地面積不大卻享譽國際,只因《托斯卡》(Tosca)、《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和《圖蘭朵》(Turandot)等家喻戶曉的名作誕生于此。普契尼曾在這座小鎮(zhèn)的湖泊和叢林中漫步,度過他人生中大部分的時光并長眠于此。每年,數(shù)以萬計的歌劇愛好者遠赴千里到這座小鎮(zhèn)朝圣,小鎮(zhèn)為了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愛樂者,改名為“托雷德拉戈普契尼”。有著近百年歷史的“普契尼音樂節(jié)”(Festival Puccini)也在這里舉辦,露天循環(huán)演出普契尼歌劇,世界各地歌劇愛好者每年夏天如約而至,與普契尼和他的音樂狂歡。時值普契尼逝世百年,第70屆“普契尼音樂節(jié)”將舉辦長達18天的“歌劇拉力”,上演六部普契尼歌劇的全新制作,包括《威利斯》和《埃德加》(7月12日和19日)、《曼儂·萊斯科》(7月13日和8月2日)、《波希米亞人》(7月20日、27日;8月8日、22日)、《托斯卡》(7月26日;8月9日、18日、24日)、《圖蘭朵》(8月3日、10日、17日、23日)。為慶祝《蝴蝶夫人》首演120周年,此次音樂節(jié)還將推出《蝴蝶夫人》特別制作版(8月31日和9月7日)。
本屆“普契尼音樂節(jié)”的看點在于全新制作的歌劇舞臺。為此,音樂節(jié)邀請皮爾·路易吉·皮齊(Pier Luigi Pizzi)擔任藝術總監(jiān)。皮齊的歌劇制作一直不落窠臼,他制作的《阿依達》《塞維利亞理發(fā)師》《莎樂美》等歌劇版本被視為歌劇制作的“教科書”,皮齊也被視為當代最重要的歌劇導演和舞臺導演而享譽國際。作為意大利著名的鬼才舞臺導演,他的舞臺設計以簡潔有效的視覺效果著稱,擅長在音樂文本中挖掘視覺元素,賦予經典作品當下的視角和表達。
除此之外,皮齊也是當代最出色的普契尼詮釋者之一。他曾如此描述普契尼:“在去世一個世紀后,賈科莫·普契尼的人氣從未減弱;相反,還有所增長。他在今天的意義是,人們繼續(xù)在劇院和作品深刻的人性中認識到自己,因為他的戲劇是在與每個人對話。”皮齊的舞臺同樣如此,立足于觀眾、立足于當下,與作曲家及作曲家所處的語境對話,從遙遠的19世紀將普契尼歌劇抽離出來,移植到21世紀,制作成當下聽眾能感同身受的作品。
普契尼與皮齊的“組合”可謂是歷史的佳遇。眾所周知,普契尼擅長在歌劇中塑造女性角色。作為歌劇導演,皮齊也同樣擅長挖掘作曲家筆下的角色和人物,他的角色塑造手法使得人物入木三分。正如皮齊所說,普契尼賦予了女性角色最崇高的時刻,曼儂、咪咪、巧巧桑、柳兒這些角色,直至今日仍具有讓人感動落淚的力量。人們難以預知,皮齊在這個夏天會帶來怎樣的舞臺;但我們可以想象,皮齊將會在普契尼作品中打開一條詮釋女性的新路徑。
與皮齊不謀而合的是意大利拉文納音樂節(jié)(Ravenna Festival)。作為每年舉辦的國際音樂節(jié),拉文納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愛樂人,它在今年舉辦了專場音樂會,致敬普契尼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6月13日,拉文納音樂節(jié)舉辦了一場特別的音樂會,名為“Prime Donne”。作為歌劇歷史中的重要術語,“Prime Donne”意為“第一夫人”,通常指在歌劇、戲劇或其他藝術形式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女性,后來延伸到各行各業(yè),用以形容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杰出女性。拉文納的普契尼紀念策劃關注了普契尼歌劇中的女性力量,邀請意大利著名女高音弗蘭西斯·德·布拉斯(Francesca De Blasi)、小提琴家戴維德·阿倫那(Davide Alogna)及鋼琴家安東尼羅·德富那里奧(Antonello d’Onofrio),音樂會選曲展現(xiàn)了當代女性對普契尼的再詮釋。值得一提的是,拉文納音樂節(jié)今年的主題為“有晚上,有早晨”(“And it was evening, and it was morning”,出自《創(chuàng)世記》),強調時間的流逝和光陰變換,象征著重生和希望。結合普契尼逝世紀念音樂會的主題,在女性主義逐漸走進的今天,普契尼筆下的女性作為一種角色符號,在當下也將被賦予新生的意涵。
米蘭作為歌劇藝術的腹地,今年也將舉辦大量普契尼紀念演出。其中最讓人期待的當數(shù)將于斯卡拉歌劇院上演的“向普契尼致敬”,這場特別音樂會將由意大利著名指揮卡爾多·夏伊(Riccardo Chailly)執(zhí)棒,著名女高音安娜·奈瑞貝科(Anna Netrebko)和男高音喬納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領銜,曲目結合多個普契尼經典作品片段——指揮夏伊在業(yè)界廣受好評,有兩位世界頂級歌唱家助力,當數(shù)今年最具看點的普契尼紀念演出之一。除此之外,在歐洲的其他地區(qū)也在紛紛紀念普契尼逝世百年,如保加利亞普羅迪夫的歌劇節(jié)在今年6月上演了《圖蘭朵》。
據(jù)《泰晤士報》報道,意大利傳奇航母朱塞佩·加里波第號(Giuseppe Garibaldi)即將退役,屆時它將從母港普利亞大區(qū)的塔蘭托出發(fā),沿著海岸航行,抵達拉斯佩齊亞灣。??亢?,飛行甲板上將搭建一個20米×8米的舞臺,舞臺中央設有管弦樂隊演奏池,演出時還有兩架直升飛機停在舞臺兩側。整個制作將以船為載體、以海洋為背景,由此描摹《蝴蝶夫人》的故事情景和戲劇底色。舞臺導演保羅·帕尼扎說:“(在演出時)觀眾可以把頭轉向海灣,感覺自己身臨其境般處于長崎灣?!?/p>
如此恢宏的演出配置使得這個版本的觀摩券早早售罄。此情此景,難以想象演出當天會有多么美妙。當巧巧桑唱出“美好的一天,你我將會再見,一縷青煙,自大海邊際升起……”時,觀眾隨之眺望港口,看青煙升起,聽海濤波浪,與巧巧桑共赴山海之約。
在歐洲大陸之外,對普契尼歌劇最為狂熱的地區(qū)當數(shù)美國。普契尼歌劇在美國享有極高的聲譽,是各大歌劇院的保留劇目。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歌劇院,如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 House)、舊金山歌劇院(San Francisco Opera)、芝加哥抒情歌劇院(Lyric Opera of Chicago)、洛杉磯歌劇院(Los Angeles Opera)都是普契尼歌劇演出的重地,上演過多部普契尼歌劇的經典之作。公眾印象中的圖蘭朵公主,鳳冠霞帔的舞臺形象便是來自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版本。大都會長期以來一直是普契尼歌劇的重要舞臺,在每個歌劇季都會上演普契尼的經典作品,如《托斯卡》《蝴蝶夫人》《圖蘭朵》。為紀念作曲家百年,大都會歌劇院今年將繼續(xù)推出普契尼歌劇的冷門劇目《燕子》(La Rondine)。
在紀念普契尼逝世百年之際,美國其他劇院不遑多讓,在制作中推陳出新,打造數(shù)個極具特色的歌劇版本。作為歌劇院演出季的一部分,洛杉磯歌劇院推出全新制作版《圖蘭朵》,國際藝術大師大衛(wèi)·霍克尼(David Hockney)親自操刀舞美,夸張的線條、繁復的花紋及高飽和的色彩,為圖蘭朵公主附上一層奇幻的東方色彩。
普契尼筆下的音樂影響力巨大,以至《茉莉花》一直被用作中國音樂的標識,而圖蘭朵公主卻直到在20世紀末才“榮歸故里”。1986年帕瓦羅蒂首次訪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獨唱音樂會上演唱來自《圖蘭朵》的選段,此時這位中國公主對于中國而言還極為陌生,央視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客串音樂會主持,報幕時將“Turandot”讀為“圖蘭多特”。9年后,中央歌劇院首演該劇,時任院長的王世光取“一朵蘭花”之意,才將中文譯名敲定,得到市場和觀眾的認可,“圖蘭朵”正式命名并沿用至今。之后“圖蘭朵公主”在中國被數(shù)次演繹,張藝謀導演、祖賓·梅塔執(zhí)棒的紫禁城版本;中國作曲家郝維亞續(xù)寫的國家大劇院、中央音樂學院版本。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時,中央歌劇院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了全新制作的《圖蘭朵》,這一版本在保留意大利原文唱詞的基礎上,增加了中文字幕,使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劇情。舞臺設計上,這一版本還原了北京的皇宮景象,展現(xiàn)了更為真實的中國風情,圖蘭朵的造型抹去舶來品的扭捏,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中國公主。直至今日,《圖蘭朵》還在國內反復上演,不同的版本為她增添新的生命力。
今年5月下旬,上海辰山植物園舉辦了一系列普契尼主題音樂會,結合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為觀眾提供獨特的沉浸音樂體驗,演出包括普契尼的著名詠嘆調和選段,如《圖蘭朵》中的“今夜無人入睡”(Nessun Dorma)、《波希米亞人》中的“冰涼的小手”(Che gelida manina)等。演出邀請國內外知名的歌劇演員和樂團參與,以露天舞臺的形式唱響普契尼,共同致敬這位與中國結緣的作曲家。
值得關注的是,在《蝴蝶夫人》首演120年之際,上海歌劇院攜手英國皇家歌劇院、上海大劇院聯(lián)合制作的版本即將在中國首演。這個版本的《蝴蝶夫人》最早于英國皇家歌劇院首演,由莫舒·萊澤爾(Moche Leiser)和帕特里斯·科里耶(Patrice Caurier)聯(lián)袂執(zhí)導,意大利著名指揮安東尼奧·帕帕諾(Antonio Pappano)執(zhí)棒,阿爾巴尼亞裔美籍女高音爾莫內拉·亞霍(Ermonela Jaho)飾演女主角。帕帕諾贊譽亞霍的音色飽滿卻不失少女的純真感,以極其驚人的洞察力從眾多女高音中挑選她來飾演這個版本的初代巧巧桑,為《蝴蝶夫人》再添一版經典制作。
普契尼曾說:“我的蝴蝶永遠不會死……她將受到世人的歡迎?!睘榱俗層^眾接受《蝴蝶夫人》中的東亞故事背景,普契尼五次大修總譜,不厭其煩地將巧巧桑推薦給聽眾,在歌劇歷史中留下一筆瑰色。普契尼借巧巧桑之口唱出:“燕子向南方飛遷,離開冷暗家園,尋找紫羅蘭盛開的春天,愛的歸宿和幸福的庭院……請你別忘記我,我的生命和你緊相連……在夢中和你常相見”(出自詠嘆調《請不要忘記我》)
該版《蝴蝶夫人》的視覺效果獨具匠心。劇場舞臺布置為一座日本數(shù)寄屋,平面自由、布局敞開,用十一扇紙格門切割出矩形室內空間,幾乎所有戲劇的發(fā)展都在這間房屋中完成,僅通過布景變化來“改變”房屋的朝向,由此呈現(xiàn)出巧巧桑遭遇的不同情景。日式紙格扇隨著劇情變幻出不同圖案和色彩效果,規(guī)整、雅致的視覺效果直擊觀眾,給予演員更多的發(fā)揮空間,也將日本“玄幽”的民族美學詮釋得恰如其分。上海歌劇院院長、著名指揮家許忠有豐富的歌劇指揮經驗,曾受意大利維羅納歌劇院、威尼斯鳳凰劇院、都林歌劇院等世界知名劇院邀請,執(zhí)棒過《后宮誘逃》《羅恩格林》《漂泊的荷蘭人》等劇目,也在2023年演出季執(zhí)棒過兩部普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和《托斯卡》。在許忠的引領下,該版《蝴蝶夫人》會在中國煥發(fā)出怎樣的光彩,值得期待!
在普契尼逝世百年之際,世人從未忘記這位作曲家。從經典到當下,普契尼筆下的人物在一次次重演中延續(xù)著戲劇的生命力;從歐洲到美洲,普契尼的音樂陸續(xù)點亮世界地圖;從托雷德拉戈小鎮(zhèn)到中國,“普契尼”作為一個象征著洞識和品格的符號,歌聲中的那只燕子,揮舞著音樂的翅膀,在時代的新聲中回旋不絕。
(張婕怡,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