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課題,也是一個常做常新的課題。逐夢新時代,學校應該構建什么樣的校園文化?在我看來,校園文化建設不能只滿足于“好看”,更要追求“管用”。2022年9月,經過論證,學校決定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以“16383”模式重塑校園文化。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教學質量突飛猛進,取得了顯著成效。2023至2024學年的隆陽區(qū)學校綜合考核評價中,學校由2021至2022學年的第23名上升至第7名。由于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了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2023年9月,學校被中共保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教學質量優(yōu)秀學?!薄敖逃ぷ鲀?yōu)秀集體”榮譽稱號;2024年6月,學校黨支部被中共保山市委評為“優(yōu)秀基層黨組織”。
兩年多的實踐證明,學校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以“16383”模式重塑校園文化的策略是有效的。
“16383”模式即一個中心(教育教學質量)、建好六塊文化陣地、學生一天三讀、創(chuàng)建八類社團、組織三大賽事(活動)。
教育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也是校園文化的內核。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圍繞教育教學質量展開,才能避免校園文化建設變形。
教師是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第一資源。對于一所學校而言,如果教師不想教書、不會教書,那么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就無從談起。因此,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時刻關注教育教學質量,以“讓教師有覺悟,讓教師有本領”為著力點。
黨建引領,凝心聚力,讓教師有覺悟 學校以黨建引領辦學治校,堅持制度建設與思想教育兩手抓,全方位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yǎng)。
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每次周前會,學校黨支部書記領學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通過扎實的政治理論學習保證教師信念過硬、思想過硬。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扎實開展“聚焦主業(yè),強化作風”“修高尚師德,提教學質量”等師德主題教育活動,持續(xù)推進“轉變作風,提升能力”作風建設,適時開展案例警示教育,通過師德師風學習教育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提升教師職業(yè)道德水平,引導教師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新時代“四有好老師”,促進教師涵養(yǎng)高尚師德師風,凝聚強大師者力量,為立德樹人打下堅實基礎。
加強制度建設。圍繞三年有起色、五年上臺階、八年爭優(yōu)秀的“三五八”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目標建立健全學校考核評價制度,用好考核評價這根杠桿,在績效分配、評優(yōu)評先、職稱評聘等方面體現(xiàn)“質量優(yōu)先”的鮮明導向。
錨定目標,科學管理,讓教師有本領 教師即使有想教好書的上進心,若不具備出色的業(yè)務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也難以有效教書育人。因此,學校積極為教師成長賦能,加速教師專業(yè)成長步伐。在“三五八”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目標引領下,學校制定、推行了一系列舉措,全方位激發(fā)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ié)撃堋?/p>
錨定目標。始終盯著“三五八”目標干,結合上級下達的目標,科學設置學校目標,并分解到掛班領導、班級、教師、學生,讓全校師生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選準抓手。學校以工作計劃、工作總結、述職報告為抓手,每學期開始前要求領導和教師結合工作職責寫出高質量的工作計劃,根據(jù)這張“藍圖”“施工圖”規(guī)劃教育教學工作;要求領導和教師寫工作總結或述職報告時對照工作計劃中的目標和任務清單,說清楚本學期做了多少事、做得怎么樣。此舉有效提高了領導和教師安排工作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抓實常規(guī)工作。學校領導和教師都認真研讀市、區(qū)關于初中階段教師“一評三進三考”的考核評價標準,以“一評三進三考”為依據(jù)建立“丙麻中學常規(guī)任務清單”,以該清單為抓手抓實落細常規(guī)教學工作。
抓好“321”工程。引導每位教師鉆研“三本書”(課程標準、教材和教師用書)、研究好“兩個人”(學生和教師自己)、吃透“一張試卷”(學業(yè)水平考試試卷)。“321”工程是學校保證教師教得好、學生學得好的基礎工程。
抓好“領頭雁工程”。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班主任是學校的骨干,是學校發(fā)展的“領頭雁”。領頭雁迎風奮力,群雁齊心協(xié)力,領頭雁的領飛能力決定雁群能飛多高、飛多遠。學校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領頭雁”,增強他們的“領航”能力,把優(yōu)秀教師發(fā)展為黨員,讓他們擔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班主任,要求他們學在老師前、干在老師前、領著老師干。策劃能力和執(zhí)行能力是學校“領頭雁”必備的核心能力,作為學校教師隊伍的標桿,他們既要會描繪“藍圖”、設計“施工圖”,通過高質量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推進教育教學工作,還要具備高效執(zhí)行的能力。
科學備考。學業(yè)水平考試備考工作以備考方案為抓手,要求每位教師在充分研究學考的基礎上寫出個人備考方案,通過備考教研會整合各學科備考方案,實現(xiàn)智慧共享、抱團取暖、凝聚合力。所有備考方案均凸顯“三備”(備文化、備心態(tài)、備健康),充分體現(xiàn)人文關懷。在夯實學生知識基礎、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的基礎上,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尤其重視備考期間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全程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保證學生以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考試,為學生保駕護航。
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學校的如上舉措讓教師在教學中收獲專業(yè)成長,在教育中收獲職業(yè)幸福。教師們在教書育人的沃土上收獲了屬于自己的金色麥田,為校園文化建設添磚加瓦。
建好六塊陣地 為了讓“環(huán)境育人”理念落地生根,學校著力打造“綠美校園”、圖書室、圖書角、校服、展示區(qū)、網絡平臺六塊文化陣地,讓師生在看、思、踐、悟中感受學校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建設“綠美校園”。學校因地制宜規(guī)劃校園空間,設置校園景觀石,這些石頭既是校園風景的點睛之筆,也是內涵豐富的“文化石”;設置文化氣息濃厚的“書香致遠”主題閱讀區(qū),供學生在大課間或其他課余時間閱讀喜愛的書籍。如今,學生三三兩兩在校園各處閱讀的場景已成為學校亮麗的風景線。
建好圖書室。不斷完善圖書室建設,從圖書配置、開放時間、借閱方式、管理人員等方面為學生借閱圖書提供保障和方便,讓圖書室成為全校師生的文化資源庫和文化窗口。
建好圖書角。每班教室設置特定區(qū)域擺放班級圖書專柜,班主任擔任本班圖書角的第一責任人,按學校專家組提供的圖書角配置書籍目錄清單置辦書籍。班級圖書角是學校圖書室的補充,每班管理方法各異,但均遵循圖書內容健康、圖書種類豐富、方便學生借閱、管理簡潔高效等原則。
讓校服成為“文化服”。在丙麻中學,校服不僅是學生的統(tǒng)一服裝,更是具有文化內涵、傳遞正能量的“文化服”,上面印有連綿的大山、初升的太陽等圖案和醒目的“讀書改變命運”字樣,寓意生活在大山里的鄉(xiāng)村學生如朝陽從群山中冉冉升起,他們渴望知識,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紅太陽圖案里有篆書寫就的“丙麻中學”,印章式字體與隸書文字“讀書改變命運”組合在一起,寓意學校希望每位學生帶著讀書改變命運的信念努力學習,憑借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學校的校服不僅是流動的風景線,也是充滿生命力的校園文化,它讓書香不但溢滿校園,還飄進家庭、吹進社會。
建設好展示區(qū)。學校將走廊、宣傳欄、黑板報、墻壁設置為展示區(qū),長期展示師生的書法、美術優(yōu)秀作品和學校文體活動照片。這些來自師生身邊的榜樣是喜聞樂見的“活教材”,示范效果好,可學性強,是廣受師生歡迎的“打卡之地”。
建設好網絡平臺。建設規(guī)范的網絡平臺,利用學校群、班級群、家長群等發(fā)布學校簡報、文學社社報、學校社團活動簡報、安全教育等內容,擴大校園文化的傳播面,提高校園文化的影響力,讓校園的書香傳播得更遠、更廣。
學生一天三讀 書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伙伴。為了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真讀書的理念得以落地生根,學校規(guī)定,學生在校期間一天三讀——早讀、大課間“悅讀”午讀、充分保證學生有好書讀、有時間讀書、有地方讀書、能實實在在地讀書。實踐證明,一天三讀不僅讓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開闊了視野,充分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也讓閱讀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創(chuàng)建八類社團 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學校創(chuàng)建了文學社、英語社團、書法社團、音樂社團、體育社團、美術社團、棋類社團、信息技術社團八類社團,以補齊學?!拔逵倍贪濉?/p>
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學校社團面向全體學生,保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社團活動。這些社團是學生學習知識、展示自我、全面成長的平臺,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打造學校文化品牌,豐富學校文化內涵。此外,社團也是學??剌z保學工作的重要抓手,在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同時有效落實了“雙減”政策,還為學校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賦予了新的內涵。社團打破了填鴨式教育教師教死書、學生讀死書的桎梏,讓學校成為活力校園,有助于促進師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提高師生精氣神,改善師生精神面貌,為促進學校高質量發(fā)展貢獻了不可小覷的力量。
組織三大賽事(活動) 學校每年定期組織“五四”紅歌賽、“十一”愛國主題演講比賽、元旦文體藝術節(jié)三大校級競賽(活動),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傳承紅色文化,厚植紅色基因,增強學生文化自信,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通過兩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學校基于核心素養(yǎng)以“16383”模式構建的校園文化不僅“好看”,還“管用”,實現(xiàn)了“入得了眼,進得了腦,潤得了心”的目標,是落實“五育”并舉、貫徹“雙減”政策、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舉措,已成為促進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軟實力。
(責編/李希萌 責校/袁園)
董鳴,漢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高級教師?,F(xiàn)任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qū)丙麻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先后被鄉(xiāng)黨委政府、區(qū)教育體育局、區(qū)委區(qū)政府評為“師德標兵”“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共產黨員”“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優(yōu)秀校長”。25年間扎根鄉(xiāng)村學校,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校長。2024年9月7日,《保山日報》以《傾盡丹心育桃李》為題報道了其教書育人、辦學治校的先進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