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罪犯懺悔錄》,書中的“主人公”們談及自己走向墮落和犯罪的那個“拐點”時,差不多都會說自己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一失足成千古恨”。這種“幡然醒悟”未免來得晚了點,如果能“省”得早一點,也許就能“醒”得早一點。
“省”是反省、檢查,是一種自我反思、自我檢點、自我完善的自覺行動;“醒”是清醒、明白,是一種理想的精神狀態(tài),也是一種處世態(tài)度和人生境界。一個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在關(guān)鍵事情、關(guān)鍵時刻不糊涂,必須注重自我審查、反躬自省,清洗思想的塵埃,堅守做人的底線,練就對不良誘惑的抵御之功,時刻防止思想滑坡、行為走歪。
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有那么一些人,忽略了“省”與“醒”的關(guān)系,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說話做事從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對己不克制、對人不友善、對事不用心、對物不珍惜,不注意言行的檢點,結(jié)果是不僅不受歡迎,而且四處碰壁,以至于捶胸頓足,悔恨交加。
對人來說,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了解自我??鬃?、孟子、荀子等先賢圣哲特別強調(diào),人要保持清醒,并做到思想有所長進,必須“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人要了解與完善自己,就要經(jīng)?!罢甄R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搞明白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怎么去”,不斷地認清“自我”、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自己的言行舉止順應(yīng)時代發(fā)展、合乎社會期待。
人的自省還有一個寬與窄、高與低、嚴與松、對與錯的標準和方向問題。真正的自省,是要參高看遠、比先競優(yōu),在寬中“省”胸懷,在高中“省”水平,在遠中“省”視野,在先中“省”差距,在優(yōu)中“省”距離,嚴于律己,把自己整理成最好的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要留下人生穩(wěn)健的足跡,就必須以“省”促“醒”,讓自省成為一種自覺和習(xí)慣,把自省當作鏡子和良藥,將自己的不足找出來,將自身的毛病醫(yī)治好,做到頭腦清醒、思想健康、行為穩(wěn)健。
(摘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評析
文章首先引用《罪犯懺悔錄》中“主人公”的懺悔話語引出對“省”與“醒”關(guān)系的闡述。接著,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等先賢圣哲的觀點,強調(diào)了人要保持清醒并不斷完善自己的重要性。最后,文章提出了自省的標準和方向,呼吁人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檢點,成為對自己和他人負責(zé)任的人。整篇文章邏輯清晰,觀點明確,語言簡練,富有哲理和啟示性,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