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3周年、即將迎來新中國75周年誕辰之際,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7月5—6日在國家大劇院榮耀上演。北京的歌劇愛好者和暑期來京的各地觀眾,第一次現(xiàn)場觀看《義勇軍進行曲》,在音樂與歌聲中實現(xiàn)了精神的升華與心靈的洗禮。他們用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喝彩聲,表達對藝術家和作品的極大喜愛和由衷贊賞。
這份意義特殊的獻禮之作,由上海歌劇院與上海市徐匯區(qū)文化和旅游局聯(lián)合制作,自2023年12月15—17日首演,大半年時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聽取權威專家和普通觀眾的意見,歌劇《義勇軍進行曲》遵循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從文本音樂到舞臺呈現(xiàn),某些局部做了修改調(diào)整,音樂和戲劇的有機結(jié)合更緊密更合理合度,所有角色形象更豐滿生動、性格更鮮明突出,田漢、聶耳、王人美等思想情感與內(nèi)心世界更清晰可信。全劇成色品相大幅提升,更精煉凝練、更集中統(tǒng)一、更流暢完整,藝術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無不得以有效強化。
最初,這部歌劇并未按照人物傳記展開線性敘事,而是擴展視角揮灑筆墨,舉力著意塑造風云時代風云人物的集體群像。
在現(xiàn)場觀看首版首演后,筆者曾撰文談及編劇游暐之:“用超凡的智慧才情、以全新視角另辟蹊徑?!眹@聶耳、田漢身邊同孕育、催生“進行曲”密切相關的人物,舞臺上,一支“文化義勇軍”釋放和爆發(fā)出來的力量與能量,引發(fā)所有人的想象。本輪的整改調(diào)整,大多集中在一幕的內(nèi)容與形式。有些是一目了然,有些則耐人尋味。所有不一樣的筆調(diào)章法,又為本次觀演增添幾多新奇感受。
本輪演出維持之前兩幕六場的基本結(jié)構。原先拖延至下半場二幕、在團圓之夜姍姍來遲的女二號,現(xiàn)在提前到一幕就開場登臺亮相。曉月攙扶著白山,上來和田漢等人打招呼。此前并未過多琢磨編劇用意,這次突然之間茅塞頓開。在保留歷史人物真實姓名基礎上,兩位虛擬人物流亡學生卻賦予其別具匠心的稱謂。眾所周知,白山黑水泛指東北地區(qū),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隨之全境淪陷。白山,這個角色設置即為嘗盡亡國奴痛苦滋味的東北民眾代表。同理,1937年“七七”事變拉開中國全面抗日戰(zhàn)爭序幕,曉月當由盧溝曉月演化而來。在“一·二八”淞滬會戰(zhàn)三年后的上海,通過曉月哭訴其家庭悲劇的戲,重現(xiàn)1933年那場震驚中外的“古北口戰(zhàn)役”的悲壯場景。
重點來了,“古北口戰(zhàn)役”中青年七勇士,冒著敵人飛機大炮,英勇堅守為國捐軀,正是生動體現(xiàn)“團結(jié)統(tǒng)一、眾志成城、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長城精神。2005年8月15日,用最堅硬的花崗巖——承德特產(chǎn)“神州藍”制成的“古北口七勇士紀念碑”高聳于長城遺址。如此田漢寫作“進行曲”歌詞的靈感與動力,在歌劇中藝術化的點睛之筆,很大程度源自曉月的泣訴。于是,一切鋪墊皆為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縱覽全劇文本并未簡略做些刪減,而是有機有效、正確明白努力去做“四則運算”。我們?yōu)槭裁窗l(fā)現(xiàn)這次所有角色形象更加鮮明?因為他們甫一上場就亮明了身份和態(tài)度,這里加了一段文辭:“中華危亡時刻,豈能逃避逍遙?文人書生多傲骨,捍衛(wèi)尊嚴不折腰?!痹谶@段男聲重唱《捍衛(wèi)尊嚴不折腰》中,非常明確斬釘截鐵提出:“戲劇、音樂和文章,就是我們的武器??v然只有一支筆,也要做反抗的刺刀!”毫無疑問,這如同亮出左翼文化大旗的主題宣言,真好!
因初版演出略嫌饒舌的“上海灘上”群戲,這次做了適度精簡,騰退節(jié)省的時間篇幅留給了主要人物。
開始白山為掩護聶耳而犧牲,只有臨終一句遺言“請送我回家”?,F(xiàn)在劇作家為他添加了一段非常感人的劇詩:“忘不了,強盜沖進我的家,爹和娘慘死在屠刀下;忘不了,小妹最后的哭喊聲,茫茫雪原變成了血洼!”僅止短短三兩句,寫出家仇國恨生命絕唱,英雄的戲劇行動由此找到足夠的心理依據(jù)。同時更深化了小人物、小角色的悲劇性,一個年輕的生命倏忽之間英魂遠逝,這對聶耳也形成強烈的刺激與沖擊,“相同的年紀,共同的理想;你有勇敢無畏,我有熱血滿腔”,這段《我要加入義勇軍》的誓言鏗鏘有力,平添更為可信的情緒支撐:“我要走出亭子間,和你一樣上戰(zhàn)場。我要加入抗聯(lián)義勇軍,從此跟定中國共產(chǎn)黨?!彼皇窃诳蘸翱谔?,而是情動于衷發(fā)自內(nèi)心。同時也為下一場聶耳入黨做好了相當充分的鋪墊。
在司徒慧敏租住的公寓里,黨領導的左翼電影小組即將成立,參加秘密集會的田漢、許幸之、聶耳等“相聚在此商討大計”。編劇特意為本劇女一號王人美添加一段詠嘆調(diào)《演員的榮光》,“如今的銀幕上,到處是這樣的畫面……看不到饑餓,看不到冷暖,看不到國破,看不到家亡”。女明星自有其清醒意識,“粉飾的生活多么虛假,麻木意志消磨堅強。電影不是海市蜃樓,應該是人間真模樣”。
實際上第一版中的王人美,總體顯得有些單薄,重點唱段也只有一首《鐵蹄下的歌女》。現(xiàn)在這段《演員的榮光》,編劇并未人為地拔高女一號的形象。所詠劇詩,基于一個有文化資質(zhì)、藝術理想,有社會責任使命擔當?shù)奈乃嚺嗄?,她與眾不同的獨特性格與人生追求,這一番感懷自然自為,可以想象甚至相信:“粗麻布衣,洗盡鉛華,樸素的語言,自然的情感,唱出紅塵的哀樂,映照平民的憂傷!……我渴望這樣的創(chuàng)作,那是腳踩大地的堅實;我渴望這樣的創(chuàng)作,那是一名演員真正的榮光!”無不都是王人美應該說也會說的真話。有了這段話,在歌劇舞臺上,這個人物就更加豐美飽滿真實可信,女一號展示發(fā)揮的空間也得到應有的拓展。
筆者對劇中田漢與夏衍重唱《這是一條艱險的路》記憶深刻,只聽一遍即可入心:“這是一條艱難的路,坎坷遍地荊棘無數(shù)……這是一條信仰的路,一往無前堅守如初?!睂懙锰昧耍÷櫠杂X能動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由此更增加了說服力、可信度。新加的下面這段《深藏心中的夢想》特別好,清晰明確地寫出聶耳從追求進步的文藝青年,到投身革命的無畏斗士的成長過程與心路歷程:“回首來時路,多少無助迷茫。走進社會離開學堂,尋尋覓覓南來北往。縱然有音樂陪伴,心靈卻無有依傍?!庇谑牵谏钏甲允。骸扒啻涸撚惺裁礃拥氖姑??中國的前途又在何方?”于是,聶耳明確選擇:“一個民族需要先鋒,一個國家需要領航。上海,上海,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的地方!”聶耳堅定立志:“我要將永恒的誓言,鐫刻在鮮紅的旗幟上!我要讓畢生的追求,在信仰的道路上閃光!”這是能夠真正引發(fā)觸動觀眾情感共鳴的偉大誓言!這段修改后要比前一版領讀、復讀入黨誓詞,更具有藝術化、歌劇化的功能效應。
還有一處堪稱神來之筆。聶耳遵照黨組織安排,即將告別故土遠走他鄉(xiāng)。聽著聽著,怎么感覺《等著我,祖國》這次要比上次更感人肺腑更扣人心弦?原來,編劇重新調(diào)整了劇詩文詞。在告別的時刻,那些不舍和留戀有了更具象化、更個體化的表述:“亭子間琴聲飛揚,霞飛路日升月落,冬雪夜圍爐談笑,盛夏天斬浪劈波?!甭櫠慕?jīng)歷與性格,無不閃耀著人文、人性的光輝:“秋落梧桐少年也傷感,春來生發(fā)知音最難得。有多少至愛真情,都想要譜寫成歌?!边@一定是二十多歲青春年華的藝術家、音樂家的心里話。
這一次編劇也是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在刻畫塑造田漢這個角色的形象上,又用了好多心思、下了好大力氣。一幕一場,白山犧牲后、聶耳悲憤交集,表示自己也要參加義勇軍,這里加了一段田漢獨唱《堅守我們的陣地》,全新劇詩、全新的內(nèi)容,一是使田漢的形象更加鮮明,二是刻意突出了老大的重要,三是強調(diào)了二人的關系:“小弟呀!我們有深深的悲傷,我們有僨張的激昂。此刻你我感同于心,都想披堅執(zhí)銳戰(zhàn)沙場!可是你知道嗎?我們還有另一個戰(zhàn)場?!边@就是田漢和聶耳非同常人、亦師亦友的特殊情感的深刻表達?!澳闷鹗种袆倓诺墓P,讓沖鋒號角勇敢吹響!”這段獨唱暗含機鋒,預示著兩人將共同譜寫出中華民族的軍歌、戰(zhàn)歌、國歌。
緊接著一曲《我們都是義勇軍》,因前面鋪墊重要“序言”奠定了基礎和依托,后面再你一言我一語“魯迅先生是我輩楷模,他用文字為民族吶喊!”“我們在同一個亂世,我們在不同的戰(zhàn)場”“槍彈武裝抗敵軍隊,文化鍛造民族力量?!边@首重唱合唱順勢而為一氣呵成,文辭包含了非常多的信息量,所有左翼文化人應該有的歷史與社會的責任擔當,左翼文化運動對于抗戰(zhàn)強大的推動力量都在其中。非常關鍵的是,編劇寫出了以田漢夏衍為代表的左翼文化人,尤其是歌劇中的這幾個角色,其思想的高度、銳度和情感的深度、濃度。
通過觀賞本輪演出,筆者更加確信一條真理,好戲是“磨”出來!經(jīng)過不斷的磋磨、打磨,磨出了本質(zhì)的光彩。新的文本之新,那是劇作家傾情著意用心投入的結(jié)果。
全劇文本的精心修改,為作曲家提供了新的創(chuàng)作基礎與發(fā)揮空間。依照新的文本,音樂和歌段,有的全新創(chuàng)作,有的局部調(diào)整,有的擴展補充。
還是那句話:如若沒有電影《風云兒女》,何以孕育催生《義勇軍進行曲》?這一點很明確,孟衛(wèi)東寫的是歌劇《義勇軍進行曲》,而非通常概念、重大活動、國際賽事中唱奏的國歌。
序曲開始,從第一個樂句聽到典型化的、大調(diào)屬音上行四度跳進至主音的G—C音程走向,兩個音的動機隨即展開變化。作曲家并未隨意套用原曲旋律,而是機巧地采用連續(xù)二度級進音程,形成一種很節(jié)制又隱忍的層層遞進的趨勢。凝重舒緩的沉思與奮起反抗的激越,兩種情緒的反差對比鮮明。從屬音到主音 “起跳式”動態(tài)性的特定主導動機貫穿全劇,但其每一次出現(xiàn),總是經(jīng)過變異通融模進遞進,在調(diào)式調(diào)性更迭變化中注入新的元素。
前文提及,一幕一場白山犧牲前,新增歌段《送我回家》,編劇特意標注“音樂要有比較鮮明的東北民歌風格”。流亡學生、青年軍人演唱這首只有三兩句文詞的短歌,孟衛(wèi)東沒在文詞上白費勁,而是在斷斷續(xù)續(xù)的歌唱間奏中,采用長笛吹奏《月牙五更》旋律。在原曲基礎上,帶有濃郁東北地域的特色標識,經(jīng)過基因變異為悠然幽怨、沉穩(wěn)靜默的情思,表達出白山對家鄉(xiāng)親人黑土地的感念,同時也預示著英雄的一縷魂魄,將要飄逝回歸故里的特定意象。
《上海灘上》過去是一大段群演,感覺多少有點冗贅。新版刪減掉將近一半,重點是留出空間,新增一曲《向全新的目標邁進》,田漢、聶耳、夏衍等穿行于各色人等之間的重唱:“侵略的硝煙還在彌漫,上海卻一派歌舞升平……文化圍剿形勢嚴峻,宣傳抗戰(zhàn)決不能停?!北憩F(xiàn)出在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東方巴黎”,左翼文化人卻在堅持抗戰(zhàn)革命。如此下接特務甲乙丙的插白對唱就顯得更自然:“都說這上海灘是冒險家的天堂。我看最大的冒險家就是那共產(chǎn)黨!”“用筆桿子對抗阿拉手槍,左翼文人都是瞎鬧忙!”“儂勿要小瞧這些文人,上海灘被伊搞得勿像樣!”再轉(zhuǎn)接提籃橋公寓里的秘密集會,更是筆觸精到意味深長。
這戲真是越改越練達順暢,越聽越引人入勝。全新創(chuàng)作的王人美詠嘆調(diào),音樂和劇詩大大強化了女一號的人物形象,更加富于歌劇化、角色化、性格化的特征。夏衍首倡:“上海的電影方興未艾,我們須占領這個陣地?!甭櫠嶙h:“人美姐上過舞臺,演過電影,她一定有很多感想!”于是,《演員的榮光》應聲而起。非常好聽的一首詠嘆調(diào),音樂飽含角色應有情緒情感、情思情懷,將來或許能夠作為音樂會或比賽的女高音可選曲目。
寫給王人美的詠嘆調(diào),引用任光的《漁光曲》音樂素材沒問題。但,用多少?怎么用?這就看作曲家的想法和做法。優(yōu)美的旋律百聽不厭,此時的王人美卻非彼時的徐小貓。作曲家僅選擇原曲的主題動機,用于“榮光”歌聲中的間奏,很少也很巧,這就是點睛之筆生花妙筆。既明確了王人美明星女伶的特殊身份,又昭示了左翼電影的代表成果,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參會成員隨之高歌《扛起文化救國大旗》,重唱一曲群情振奮,七嘴八舌你言我語。田漢開聲:“我們要走進工廠碼頭,我們要深入鄉(xiāng)村田間?!毕难芎蛻骸拔覀円惺苋碎g疾苦,必須為勞苦同胞代言?!甭櫠髦荆骸拔覀円V寫大眾旋律,只有靠真誠動人心弦?!彼就交勖羟髮崳骸半娪笆强茖W技術產(chǎn)物,技術才是核心的要素?!痹S幸之提議:“你們研發(fā)錄音新設備,堅持獨立自主是關鍵?!边@次的劇詩得以擴充,在聲部上,作曲家為輪唱重唱增加了某些復調(diào)的形式,豐富了織體上的層次感與立體化。
第一版演出后,有些專家提出聶耳似乎缺少大段詠嘆調(diào)。編劇新加《深藏心中的夢想》,希望更加突出聶耳的形象,同時也是為了展示其心路歷程與成長軌跡。孟衛(wèi)東將這段劇詩譜成時長約五分鐘的詠嘆調(diào),基本同王人美那段《演員的榮光》一樣,在歌劇中應屬篇幅大分量重的獨唱。這首詠嘆調(diào)起伏跌宕一詠三嘆,要比朗誦入黨誓詞更富于音樂的感染力。
田漢、夏衍、聶耳、司徒慧敏同聲《唱出青春熱烈的歌》,這次也有一定的擴充。“一首《畢業(yè)歌》,天才的創(chuàng)作,完美的組合”,它作為一種鋪墊,很像是經(jīng)典的“序曲”,引出聶耳為電影《桃李劫》譜寫的主題曲。實際上還可以做另外一種設想:從天幕赫然打出“‘三友式’電影錄音機橫空出世,中國制造有聲電影蓄勢待發(fā)”報紙宣傳,司徒慧敏演唱“‘聲音’就是我的武器……要讓全世界,都聽到中國的聲音!”無須過渡直接轉(zhuǎn)到《畢業(yè)歌》錄制實況似也未嘗不可。
本次修改主要集中于第一幕,第二幕基本維持原狀。但,可以看到二幕三場《風云兒女》拍攝現(xiàn)場,原本王人美會以兩種不同的情緒和狀態(tài),演唱兩遍《鐵蹄下的歌女》?,F(xiàn)在的處理是許幸之“講述”了創(chuàng)作的意圖和要求,女高音直接以理想的狀態(tài)一次性地完整演唱,如此不單節(jié)省了表演的時間、帶動了戲劇的節(jié)奏,而且女主角的形象塑造更突出,在情緒上也更流利順暢。
還有一個重要的詠嘆調(diào)——聶耳的《等著我 祖國》時長大概6分50秒,可能是全劇連續(xù)獨唱最長的一段詠嘆調(diào)。因為新的劇詩修改擴充,音樂也相應相合相輔相成,聽覺審美更是得到滿足,相當過癮!這首詠嘆調(diào),更加美化了聶耳的鮮活形象,更加符合其內(nèi)在氣質(zhì)與外在風韻。要祝賀孟衛(wèi)東,又寫出一首飽含豐富情感、妙用專業(yè)技巧并可能入選“教科書”的男高音獨唱作品。
此番修改還不止于劇詩歌段的增補刪減,在間奏上作曲家同樣做了某些調(diào)整。一幕二場聶耳宣誓入黨后,有段情緒激昂的合唱“我們以筆為劍,為民族解放高歌!”。接下來轉(zhuǎn)到田漢自編自導電影《民族生存》的拍攝現(xiàn)場,導演廖向紅感覺這部分音樂略顯沉悶,情緒一下有點往下“掉”。孟衛(wèi)東欣然接受建議,重新寫了一段幕間曲。聽起來比原來好聽,且符合戲劇的脈動走向,仿佛時間流逝歲月穿梭,更富于動態(tài)感與行動性。在配器上色彩的濃淡明暗、質(zhì)感的疏密厚薄,這次也都做了精心的調(diào)整。
該劇主創(chuàng)團隊有目共睹,作曲家為這個劇的音樂付出多少心血和勞動。從3月9日開始到4月28日,大概歷時一個半月時間,全力以赴投入重新修改的“工程”,一遍又一遍、一稿再一稿。只為讓編劇、導演和演員、觀眾滿意??梢哉f,新版的音樂唱段,更加有效地催化激活了指揮樂隊和所有主演群演二度創(chuàng)作的極大熱情,真的非常好。
想借用男主角田漢首個唱段的一句歌詞,“青年是民族希望”,舞臺上《義勇軍進行曲》演出陣容非常年輕化,這多么讓人欣慰:青年也是歌劇的希望!
上一版太多的亮點精華,在這一版得以完整保留。上一版看過兩遍,第二遍比第一遍動容。本次三刷,淚點更多。上次沒發(fā)現(xiàn)的好,這次真是好;上次發(fā)現(xiàn)的好,這次更是好。一磨再磨,《義勇軍進行曲》硬是磨出了更多的光彩和亮點,必須大贊嘉許。
一部戲、一部好戲,我們作為欣賞者,同樣的一看再看也有必要。假若只過一遍,根本來不及顧不上周全周到去琢磨去發(fā)現(xiàn),藝術家創(chuàng)作者如何精心布局合理結(jié)構,在細節(jié)上運用技能巧思心機,傾注了那么多智慧才情。實際上,很多中外經(jīng)典,如《茶花女》《托斯卡》《繡花女》《湯豪舍》等等,如《白毛女》《原野》《黨的女兒》《駱駝祥子》等等,無不需要再三甚至更多遍的不斷重復現(xiàn)場觀演,這才越來越能體味到好作品之奇妙、高妙、絕妙。
本輪演出,序曲第一個樂句出來,音樂給人感覺更清晰、更動聽。無論強弱的變化、速度的掌控、音色的調(diào)配,許忠指揮樂隊,越發(fā)從容不迫得心應手,同演員的配合亦是更加互感默契。導演廖向紅團隊在視覺審美上、舞臺調(diào)度上,越發(fā)章法合度游刃有余。無論主演還是群演,在舞臺上形體表情都更加自然舒服。
再次復習劇中合唱,越聽越好聽、越聽越振奮、越聽越感動。經(jīng)過大半年打磨,全劇的歌譜、戲劇、調(diào)度等等,合唱隊員愈來愈熟稔自如,歌聲中情感更豐沛圓融、行腔更順暢貫通,感覺更到位也更入味了。序幕混聲合唱《中國不會亡》先聲奪人非同凡響,歌聲尚在持續(xù),全場氣氛已然熱度升溫,所有觀眾被喚醒的內(nèi)心共鳴,仿佛身臨其境心神往之于淞滬抗戰(zhàn)的烽火硝煙之中。
所有原創(chuàng)合唱歌段中,筆者最情有獨鐘的三段均集中在第二幕,一是《長城萬里長》,二是《風云兒女》,三是《五月的風》??梢哉f,這既是優(yōu)秀的歌劇合唱作品,也是感人的藝術合唱作品。無論膾炙人口的劇詩、感人肺腑的旋律,還是聲情并茂的歌聲,無不富含傳播深廣久遠的強大感染力:“關山明月千年望,蜿蜒青石鑄脊梁”的蕩氣回腸;“千磨萬擊堅忍不拔,哪怕面對驚濤駭浪”的感心動耳;“五月的風,有多溫暖就有多徹骨;五月的風,有多浪漫就有多傷感”的催人淚下!2024年7月6日上海歌劇院合唱團的現(xiàn)場演繹版,絕對堪稱歌劇藝術合唱的高端頂級范本。贊!
終場《義勇軍進行曲》大合唱之前,編導特意設計了當年百代唱片公司錄音棚里的場景,還原再現(xiàn)《義勇軍進行曲》的錄制過程。重新追溯回味這一段,更為作曲家的“工于心計”而由衷贊嘆。歌劇這段配器不求壯闊聲勢,開始盡量貼靠電影音樂的原始形態(tài)。用小眾單薄的小組唱為最后完整呈現(xiàn)《義勇軍進行曲》的大合唱做足鋪墊。精悍短小的一曲,孟衛(wèi)東寫得極為傾情用心別具深意,高音區(qū)一聲“起來!”驚心動魄振聾發(fā)聵,緊接著倏忽沉入低八度演唱:“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全曲氣韻豐滿氣勢恢宏,高潮迭起振奮人心。
筆者曾對《義勇軍進行曲》編導用一部新戲、一部群戲為一眾青年演員提供寶貴的實踐機會和開闊的表演空間,大加贊賞。果然,本輪演出所有角色演員都比首輪演出有更好的表現(xiàn)。這一點非常令人欣慰鼓舞。
還記得上一次有人提出青年男低音歌唱家余楊,身量形貌高大壯碩,似與夏衍原型不符,筆者也略感青年夏衍深沉穩(wěn)重有余而激情活力不足。但,應該肯定他聲音造型濃厚結(jié)實,同夏公作為左翼文化旗幟人物的身份氣質(zhì)相當,他很努力認真地完成角色所有獨立或合作的唱段。這一次聽北京首演第二場,真的感覺余楊進步顯著,他的演唱與刻畫人物更自信了,舞臺上的夏公,可以讓觀眾對其外形忽略不計。因為夏衍的人物感覺令人信服,需要表達的情緒情感也有相應的起伏變化,不錯不錯!
這次的司徒慧敏是一張新面孔,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董正研“臨陣磨槍”并不遜色,一幕三場在“三友”錄音機問世之際,司徒慧敏在內(nèi)心思忖與感嘆:“‘聲音’就是我的武器”唱得挺好,人物情緒處理也很到位。二幕三場《風云兒女》攝制現(xiàn)場,“走進她們的內(nèi)心吧,忘掉自己的存在。”陳朝賓飾演的許幸之對王人美一番點化語重心長。兩位青年演員現(xiàn)場發(fā)揮穩(wěn)定,很好地完成獨立歌段,表現(xiàn)人物也合情合理。這一次,編導作曲為白山擴展了表演空間,從一首短歌到一聲詠嘆,青年男高音伍洲,從英武的形象到疏朗的歌聲,也有了較為理想的表現(xiàn)。
因為音樂和戲劇越來越熟練,三位女角兒也是唱得演得越來越有角色感。王瀟希飾演司徒慧敏的媽媽,“一盆湯圓”溫溫潤潤好暖心;肖昕怡飾演的曉月唱起“回不去的北平城,失去親人相守的幸?!薄R皇讕в袛⑹赂信c控訴性的小詠嘆調(diào),卻不乏內(nèi)涵豐富的感染力。王人美,這次又加唱又加戲。宋倩在舞臺表演經(jīng)驗與塑造人物上的優(yōu)勢,更為突出。歌劇里的王人美非電影中的徐小貓,女高音演出了明星紅女伶與進步新青年的風采神韻。終于,女一號除了一首《鐵蹄下的歌女》,在《演員的榮光》里有了更為出色的發(fā)揮。宋倩將王人美的自我覺醒深度思考,有層次、有脈象地娓娓道來,這個角色,一下就更豐滿、更鮮活了。
在這部群像劇里,原本上半場亮點不太突出的聶耳,這次也是有了更多發(fā)揮的空間和優(yōu)異的表現(xiàn)。新添加或再擴充的歌段,絲毫未覺生疏,《我要加入義勇軍》《深藏心中的夢想》等都唱出了人物應有的情緒情感、情思情懷。李新宇是非常有能力、有魅力的一個演員,最后一段大詠嘆調(diào)《等著我 祖國》,歌聲好有亮度、好有力度,好有藝術審美的高度,更是將聶耳的內(nèi)心世界與理想信仰,演化豐盈在無限深情的詠嘆中??梢哉f,北京首演,青年男高音以接近理想的完美表現(xiàn),奮力登上又一個新的藝術高峰。
孫礫作為這一代杰出的歌劇表演藝術家,他在舞臺上塑造的“田老大”,高度符合我們對歷史人物的想象與期待,一上場仍像是被角色通電靈魂附體,自帶一種大氣場。筆者這樣形容:“‘老大’的歌聲活像擎天支柱威力強大魅力四射。”無論道白還是歌唱,那副金嗓銅喉永遠是雄渾剛勁聲震行云。新增加的田漢唱段,孫礫也有獨立的詮釋與表現(xiàn)。重音的力道落點、尾音的收放幅度,一切都做得恰如其分非常熨帖,感覺他在腔詞上運用自如的真功夫、硬功夫,已然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筆者一向認為,上海歌劇院堪比中國歌劇的“國家隊”,某些方面優(yōu)勢可能會更突出、更明顯一些。這次觀演過后不久,即傳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歌劇《義勇軍進行曲》以全方位的優(yōu)質(zhì)高水準,成功入選2024—2025年度“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fā)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相信經(jīng)過不斷深度加工、精度磨礪,這部“進行曲”一定會唱響全國走向遠方,我們期待那一天,田漢、聶耳他們挺進世界舞臺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