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成為新的學科門類之后,為藝術學學科發(fā)展和理論研究帶來新的機遇。當前,加快建構(gòu)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對中國藝術學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藝術學研究書系》第一輯(10冊)、第二輯(10冊)的陸續(xù)出版,是藝術學學科建設的新收獲。該書系由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藝術評論專委會會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池瑜擔任主編?,F(xiàn)《書系》第二輯10冊已由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系的主旨是加強中國藝術理論和藝術史研究,建構(gòu)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藝術學理論,推進中國藝術學學科建設和發(fā)展。
《中國藝術學研究書系》第一輯出版以后,在學界產(chǎn)生良好反響。第二輯10冊的作者為來自清華大學、四川大學、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語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藝術學領域的教授及清華大學等高校畢業(yè)的優(yōu)秀博士與出站博士后,10本專著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學術成果。該輯研究內(nèi)容包括中國美術學研究、中國古代戲曲表演理論、中國古代書畫理論與史學理論,以及20世紀中國藝術思想、西方漢學家的中國藝術史研究、王國維的藝術理論等,對美術、戲劇、書法、繪畫史論及20世紀中國藝術思潮等專題進行深入探討,關注各門類藝術的形式、風格、媒介、材料、思潮、觀念等,提出很多新的理論觀點,取得可喜的理論研究新成果。
《建設中國美術學》是陳池瑜30余年來從事藝術學和美術學研究成果匯集而成,對美術學的研究對象和學科特征,對中國美術批評的范疇、批評方法與價值標準,對中國古代書畫史論中的相關重要專題和個案,進行深入探討,并對當代中國美術批評、美術創(chuàng)作、美術思潮,發(fā)表諸多新的學術見解,是當下中國美術學研究的重要成果。劉志梅的《中國戲曲表演意象》,揭示戲曲表演以“意象”為中心所體現(xiàn)的中國表演藝術智慧與戲曲形象的審美特征,用大量的經(jīng)典劇目表演資料證實了表演意象在我國戲曲中的重要性。段偉的《中國古代繪畫文獻知識體系》,以畫論為中心,對中國古代繪畫文獻版本、內(nèi)容及畫學理論做了細致的整理與研究,建構(gòu)我國古代畫學知識體系。楊娜的《唐宋時期的王維畫史研究》對唐代詩人和畫家王維山水畫風格特征、《輞川圖》的圖像與詩文關系、王維在宋代的畫史形象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趙盼超的《元代書畫史學理論》對元代書畫史論著作及史學觀念與方法,進行系統(tǒng)整理與研究,并對元代書畫著作中記載的民族美術交流狀況、私人書畫庋藏狀況進行探討,提出了新的見解。張明的《元代館閣文人群體書法研究》對元代書法史中館閣體書法進行專題探討,是元代書法史研究的新成果。尹成君的《清代畫論研究》對清代畫論中的重點著作進行深入剖析,揭示清代畫論中所呈現(xiàn)的核心藝術觀念和繪畫美學思想。王洪偉的《20世紀中國藝術思想與史學論稿》,收錄作者近30篇關于20世紀中國藝術思想和藝術史學等方面的論文,對相關重要藝術理論家和畫家的藝術思想的形成和多位中外藝術史學者的理論觀念,進行了深入分析,澄清了之前學界有關畫史的模糊不清的認識。趙成清的《20世紀上半葉西方漢學家的中國美術史研究》,首次對20世紀上半葉西方漢學家的中國美術史研究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和詳細的分析,分別從繪畫、玉器、青銅器、陶瓷、建筑以及裝飾藝術等角度對西方漢學家的收藏、譯介、展覽以及著述進行了研究,可供國內(nèi)中國美術史研究學者參考。許俊的《王國維藝術理論研究》對國學大師王國維的繪畫理論、書法理論、美育理論等進行深入探討,揭示其藝術理論的系統(tǒng)性和對我國現(xiàn)代藝術理論的開創(chuàng)之功。
《中國藝術學研究書系(第二輯)》展現(xiàn)了中國藝術學研究多角度的最新研究成果,重視跨學科交叉融合,拓展藝術學研究的路徑、方法和界域,展現(xiàn)了作者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的理論自覺,體現(xiàn)了在當代中國藝術學理論建設中的獨特價值?!?/p>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