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入職互聯(lián)網大廠的第100天,我媽在電話里調侃,恭喜我在“與復雜的成年人世界交手”的三個月中,非但沒有敗下陣來,反而好像暫時領先了。我心里暗暗驚訝,原來僅僅從我的語氣里,她也能察覺到我的變化??赡苓@種變化并不劇烈,但卻由內而外地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
這是我“自負盈虧”的三個月,一切自主誠然是經濟獨立帶來的好處,但也意味著我身處更多不確定性之中,不再是學生,也不再是下班后就可以回到學?!氨佑印敝碌膶嵙暽?。自由和責任總是相伴而來,作為先行半步的人,我想分享我landing(指新員工入職后快速融入)全程的一些思考。
平穩(wěn)“著陸”
網上都說互聯(lián)網公司“黑話”(特定的行業(yè)術語)多,landing(著陸)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我心想,為什么不能給新人一段循序漸進成長的過渡時間,等新人從大到小把各方面都了解清楚后,再開始承擔相對重要的角色呢?
辦公樓不大的中庭中,拿著手提電腦穿行的人來來往往、行色匆匆,有的人一邊走一邊看著自己的手機,屏幕不斷閃爍。看著這樣的景象,我不禁有些擔憂:這個landing到底是穩(wěn)穩(wěn)當當,還是伴隨著劇烈顛簸?
半個星期后,這個問題有了答案:確實有時間讓新人學習,但很短(可能只有半天,最長一兩天),邊做邊學、現(xiàn)學現(xiàn)賣才是常態(tài)。我需要學習的,不僅是專業(yè)的產品設計知識,還包括整個工作過程需要知道的所有信息:大到全公司、一級部門、二級部門,小到我所在的小團隊的業(yè)務范圍,包括哪些業(yè)務需要協(xié)同、和哪些部門的同事協(xié)同,雙方的目標是怎么確定的、具體分工如何,當前最重要的項目上線時間是什么時候、面臨什么問題
不夸張地說,入職第一周,我便是在這樣密集的“信息轟炸”中度過的。我經歷了短短一個上午,同時被拉進好幾個群聊參與大家的討論;寫產品方案的間隙,穿行于三個不同的樓層,開會拆解目標、處理N條消息幾乎一刻沒有喘息,時刻感覺千頭萬緒,仿佛一不小心就會漏掉什么事。一直到周五下午,我終于閑下來一點。為了好好消化這一周龐大的信息量,我決定畫幾張圖。
第一張是流程圖。用來梳理業(yè)務的上下游關系,從而更加清晰地定位我、我所在的團隊和二級部門,在整個業(yè)務流程中扮演的角色——理清生產關系是權責分明必不可少的一步。
第二張是思維導圖。從我的工作目標出發(fā),圍繞幾個不同維度的關鍵數據指標,我大致確定了現(xiàn)階段需要完成的幾件事,以及每件事可以進一步分解的具體路徑。這其實就是OKR(Objectives"amp;"Key"Results)方法論中所說的,“目標——關鍵行動——結果”的思考方式。
第三張“圖”和協(xié)同有關,更直白地說就是“認人臉”。在大型企業(yè)里工作,很少有依靠一兩個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合作是必需的。我把上述幾件事所涉及的“依賴需求”以及每個需求背后要對接的產品經理和研發(fā)人員羅列出來,然后在內網中通過照片熟悉他們。
一件一件做完這些事情后,我深吸一口氣。一個下午過去了,但心中已經明朗許多。果然,焦慮來自于對自己處境的不確定感。
被信任
一直到現(xiàn)在,從繁忙的工作中偶爾抬起頭,我還會驚異于自己不再是學生這件事。這不僅僅意味著我無法享受學生票優(yōu)惠,更是在提醒我不要逃避,克服畏懼,因為我需要學會給自己“兜底”——無論工作,還是生活。
上一份實習結束的時候,每天帶我吃飯的姐姐告訴我,以后要更主動地去思考“我需要做什么”,而不是等著mentor把需求給你,讓你去執(zhí)行。“這無疑是一件難事。”她說,“即使工作了四五年,我也不敢說全然做到了,但當你真正做到的那一刻你就會明白,因為那時你肯定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產品經理了?!?/p>
這句話我一直記著,站在這個時間點回想,更是有感觸。以前遇到事情推進不下去的時候,我下意識地會想找救兵,面對難搞的合作方,心想:“搬出我mentor來,看你還會不會為難我?!钡@都建立在我只是一個實習生的基礎上,一旦成為正式員工,心理感受就完全不同了。其實,轉變學生思維的核心就在于,從一個單純的執(zhí)行者變成能夠獨立思考、判斷、決策和承擔責任的合格職場人。
意識到這一點后,我開始思考怎么發(fā)揮自己的價值,體現(xiàn)我的影響力。借著一個從零到一的新項目落地,我開始嘗試獨當一面:建立團隊知識庫,把我之前幾乎沒有的文檔沉淀做好;配合業(yè)務規(guī)劃設計產品路線圖,明確每個產品迭代要解決的問題和優(yōu)先級,并建立“需求池”,方便合作方對接。
同時,對于已經發(fā)展得比較成熟的業(yè)務,我和大家討論確定了“兩周一次產品迭代”的節(jié)奏。在每次迭代需求評審之前,我會和每個運營同事單獨溝通,統(tǒng)一收集所有需求并進行初步評估,其中那些緊急且重要的需求會被我直接加入評審清單,在會議上組織各方討論;而不確定的需求再反饋給主管。這套流程規(guī)范正式運作幾周之后,配合逐漸完善的知識庫,我們的團隊工作變得更加有序和高效了。
轉正述職之前,我有些緊張,一位運營同事為了給我打氣,半開玩笑地說:“你主管把這塊業(yè)務幾乎都放給你接手了,肯定沒問題的,否則他好不容易輕松一點,豈不是過不了幾天清閑日子?”大家嘻嘻哈哈開著玩笑,但從平時合作和溝通的點滴細節(jié)中,我能感覺到他們的認可——被信任的感覺真好。
每天一個職場小技巧
三個月的試用期很快就到了尾聲,和實習轉正答辯略有不同,除了“我學到了什么”之外,主管和評委還想聽到的是“我為團隊和業(yè)務帶來了什么價值”。
而在產品設計的專業(yè)知識之外,其實真正要做到獨當一面,必不可少的還有諸如業(yè)務規(guī)劃、項目管理、資源整合等各方面的能力,而這些恰是校招生最欠缺、也最需要學習的。比如,前文提到的從零到一的新項目,在推進過程中,由于涉及到新產品的面客,我們需要得到財務、法務、稅務團隊的支持。一開始,財務部門并不看好這個產品,而且出于風險考量,極力反對其落地。我溝通了好幾輪,但并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后來還是mentor出面,和對方的負責人把我們的路線規(guī)劃、用戶畫像和商業(yè)化測算邏輯都一一擺出,并邀請對方加入項目組。
一場會議開下來,我醍醐灌頂,瞬間明白了自己之前的溝通方式哪里出了問題——我只傳達出“需要對方支持”的訊息,但在對方看來,自己只是承擔風險的“工具人”。相反,將前因后果、明確規(guī)劃擺出,證明我們立項經過了深思熟慮;邀請對方加入,意味著雙方是平等的合作關系,共享業(yè)務發(fā)展成果,這無疑更有說服力?!奥殘稣鎻碗s。”我不由得心想。但一轉念,世上哪里有不復雜的事情?
正式答辯之前,mentor輔導我修改材料,他說,如果能體現(xiàn)你“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業(yè)務思考,將會是很亮眼的加分項——這其實就是能力上的進階,好像游戲中的打怪升級一樣。大家常說產品經理的權力很大,可以決定很多事情。其實手握這種權限的背后,是需要對業(yè)務的整體發(fā)展承擔責任,更具體一點,就是在產品方案之外要站在今天、思考明天、看到更遙遠未來,要主動去疏通協(xié)同合作關系,為團隊爭取資源和話語權這些都不會寫在招聘須知里,卻必然是產品經理的職責范疇。
進入職場并不意味著學習的停止,而是學習的開始——這是三個多月以來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很早就聽過“社會是一本大書”這句話,此刻才真正明白其中含義。與世界交手,頗有挑戰(zhàn),也自有趣味。
責任編輯:樸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