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擔任校長有些時日了。這段時間總是在千頭萬緒中心神不寧。的確,校長的工作并不單純,很多事情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單是事務性的工作就已經(jīng)讓人應接不暇。這幾天,學校在開展教研活動,老師們也邀請了我參加。于是,我們一起走進了課堂。就在這個課堂上,我突然獲得了久違的寧靜,原本在風中搖曳的心定了下來,我找到了那種久違的“心安”。這一瞬間我悟了:無論學校的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有多么復雜,課堂才是根本,繞過課堂所做的功都是無用功。只有緊盯課堂,扎根課堂,一切從課堂出發(fā),學校管理才能切中肯綮、游刃有余。
風波止于“課堂”,是學校管理的最高準則。
將風雨隔絕在“課堂”之外。當下的學校教育并不單純,有一種“樹欲靜而風不止”的趨向。教師承擔了太多非教學任務,而這些任務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會影響教學的。甚至,那些學校一廂情愿地認為能夠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教科研活動,也嚴重擠占了教師的空間,沒有起到正面的效果。課堂是師生的私密空間,里面有知識的傳遞、心靈的溝通和靈魂的碰撞。而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我們有必要將外界的風雨隔絕在課堂之外,盡量多擔當一點,多做一點,讓教師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學上,使他們在課堂上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借用“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奧卡姆剃刀”原則,學校開展教科研活動也應慎之又慎,充分尊重教師的意愿,以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成長為目的,不要為了教科研而教科研。
學校管理者心里要有一個信條,那就是:老師已經(jīng)很忙了,但是課堂不容有失,我們要為他們減負,而不是加壓;我們要讓課堂變得更加簡單有序,而不是變得更加龐雜混亂。課堂之“神圣”,值得我們用全力去捍衛(wèi)!
讓“課堂”發(fā)揮由內(nèi)而外的力量。為什么我如此重視課堂?因為課堂本身就是學校最大的能量場,它產(chǎn)生的能量是由內(nèi)而外輻射的。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學生在校期間待得最久的地方一定是課堂,師生產(chǎn)生交集互動最多的場所也是課堂?!罢n堂是育人的主陣地”,誠哉斯言!
課堂是匯聚著師生知識與思維、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地方,也是一所學校最不能忽視的地方。在這個有著神圣偉力的地方,我們不能要求整齊劃一、千課一面,而要將它當作一個個獨立的細胞。像細胞一樣,每一個課堂都有屬于自己的內(nèi)核與靈動的呈現(xiàn),每一個課堂都是師生心靈交融的學習場。而這樣一個個健康完整的課堂細胞組合在一起,最終就會形成一種健康完整的學校課堂生態(tài)。
有了這些認識,我的學校管理工作再也不會四處開花了,我更不會因為要四處開花而疲于奔命。我知道我工作的核心在哪兒,該往哪兒用力,而且我堅信這才是學校管理工作命門之所在。
(作者單位:江西省弋陽縣方志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