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考古學的發(fā)展,甲骨學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因此關于甲骨文的相關字詞典也逐漸被人們關注。目前為學界廣泛認可與使用的辭書有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趙誠的《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及崔恒昇的《簡明甲骨文詞典》,本文對這三本工具書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了搜集與整合,分析了當前甲骨學界對這三部著作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成果,望能為今后的甲骨學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甲骨文字典》;《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簡明甲骨文詞典》
【中圖分類號】H06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22-0066-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22.016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于主題分類的甲骨刻辭類纂與詞典編寫及數(shù)據庫建設”(項目編號:23amp;ZD308)。
隨著甲骨學的發(fā)展與成熟,甲骨文研究的相關工具書也應運而生。但因甲骨文字自身的形體復雜多變、構造也并非單一,因此各部工具書在編纂體例及編纂過程中都難以做到盡善盡美。正因如此,筆者對目前為學界廣泛認可與使用的三部甲骨文字詞典——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趙誠的《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及崔恒昇的《簡明甲骨文詞典》的相關研究作了全面考察,對檢索到的成果進行了分析。本文旨在對這三部甲骨文字詞典類工具書的研究成果做出全面考察和梳理,希望能夠對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一、甲骨文字詞典的研究情況
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趙誠的《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及崔恒昇的《簡明甲骨文詞典》都是被學界廣泛認可并使用的,因此對于單獨這三本專著的相關研究成果數(shù)量也很可觀。
(一)《甲骨文字典》研究情況
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以下簡稱《字典》)出版于1988年,由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該書在編纂上借鑒了《甲骨文編》和《甲骨文字集釋》的長處,全書共分為序言、凡例、目錄、檢字、引書目錄以及正文幾個部分,收錄了甲骨文代表性字形并加以考釋,每個字只選擇有代表性的字形,以分析字形、考察字義為主。按照斷代標準,分屬于五期,然后分為“解字”“釋義”兩欄。解字是從字形結構上加以解說,釋義是說明每一個字在辭例中的各種用法。所舉例句,在原片臨摹后有今釋隸定。釋字上吸收了一些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也兼有作者自己的一些見解,對當時的學術界影響深刻。
自《字典》出版以來,不少專家學者對它進行了研究分析,本文主要從字形、釋義、詞條等三個主要方面對其相關研究進行綜述。
1.《甲骨文字典》的字形研究
尚久孝(1992)《它們是假借字嗎?——〈甲骨文字典〉讀后》[1]一文提出,《字典》中“從五至九,則利用假借字”的觀點不恰當,作者認為甲骨文中的五至九與一至四一樣,都是表示數(shù)目的指事字,而不是假借字,并依次舉出大量文獻典籍中的辭例加以佐證。
陳海倫(2004)《〈甲骨文字典〉疑義一則》[2]一文指出《甲骨文字典》中“高”字條中所釋的“殷代早期皆為穴居”“甲骨文毫、京、郭、復、良、丘等字皆與穴居有關”[2],筆者認為這一觀點不恰當。原因如下:一是當時我國已經出現(xiàn)木骨泥墻的簡易式地面建筑,與半地穴式房屋并存。前者多貴族居住,后者多平民所居。不應不加區(qū)別地將商代房屋一概認作半地穴式。二是“高、亭、郭、毫”等字所從的上半部分都像“高臺之屋”。三是諸多古代典籍中的用例也都更符合“高建亭屋”這一解釋。
陳仕益(2004)《〈甲骨文字典〉的字形處理指瑕》[3]一文指出了《甲骨文字典》在字形處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共分為四個方面:一是誤已識為待識,或相反,如將“晛、紹、公、各”等字當做待識字處理,將“”誤認為表示駐扎的“次”;二是失收與重出,如失收了“”等字,而“史、事、吏、使”四字因字形字義上的聯(lián)系而表明互注,因此出現(xiàn)了必要的重出;三是誤甲字為乙字,如誤“啓”為“”,誤“埐”為“”等;四是誤多字為一字,如誤“御、”為“御”,誤“十朋”為“朋”等。
2.《甲骨文字典》的釋義研究
陳海倫(2007)《〈甲骨文字典〉釋文補正二則》[4]一文補正了徐中舒主編《字典》中存在的兩個問題:一是“乍”字除了字典中所列的四種用法以外,還有第五種用法:作“祭告義”;二是對“高、京、郭、毫諸字”構形說解不準確的問題。
鄒淵(2012)《補釋〈甲骨文字典〉器物字詞義》[5]一文以《甲骨文字詁林》為依據,補釋了《甲骨文字典》中器物字23個,補釋義項29項。
劉成龍(2012)《〈甲骨文字典〉所引例字校訂》[6]一文指出了《字典》在例字部分還存在疏漏之處:一是例字摹寫失真,包括表現(xiàn)為原片字形上缺筆、衍畫的輕度失真和表現(xiàn)為原片字形與所引例字形體差異很大的重度失真,如摹倒、摹成原字異體、或出現(xiàn)擴引、合引、縮引等問題。二是例字與字頭矛盾,如《字典》493頁的“工”當釋為“壬”。三是例字重出,包括同字頭下例字重現(xiàn)和不同字頭下例字的混用兩種情況。四是例字用殘,《字典》在有些字頭的選取上有所疏忽,選取的字形不具有代表性。五是例字引習刻和偽刻,習刻和偽刻之字在《字典》的用例中不在少數(shù),但其本身是不具有代表性的。六是例字分期問題,《字典》中很多的例子都出現(xiàn)了分期錯誤的現(xiàn)象。七是例字出處問題,《字典》中例字的出處問題集中表現(xiàn)為例字出處不詳,個別表現(xiàn)為例字出處有誤。八是存在無從查緝之字,部分例字原片并無此字,究其原因可能是出處有誤或拓片模糊。
郭麗華(2013)《〈甲骨文字典〉釋義補正》[7]一文指出了《甲骨文字典》中所收的個別字的釋義有誤問題:(1)“隹”《在甲骨文字典》中的釋義是:“用為語詞之唯,典籍作惟、維。”[8]390但在甲骨卜辭中,用“隹”的本義“鳥”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甲骨文字典》對“隹”的釋義有所疏漏。同樣的,《甲骨文字典》中,對“鳥”的釋義也缺釋本義。(2)“玉”在《甲骨文字典》中的釋義是:“計玉之量詞?!盵8]34但一些卜辭中,“玉”所用的含義是名詞而非量詞,取“玉石、玉器”之義?!都坠俏淖值洹啡贬屃诉@一含義。(3)“行”在《甲骨文字典》中的釋義是:“行走之義。”[8]182但“行”的本義是像十字路口之形,《字典》也沒有收這一義項。(4)“執(zhí)”在“甲骨文字典”中的釋義是:“拘執(zhí)也?!盵8]1170但在甲骨卜辭中,“執(zhí)”常用作表示“俘虜祭祀”的名詞?!蹲值洹啡贬屃诉@一義項。(5)“啟”在《甲骨文字典》中的釋義是:“一、通啟,晴也,雨止也。二、稟告?!盵8]331但“啟”的本義是“開啟”之義,《字典》卻并沒有解釋。同時,“啟”是“啟”在“晴也,雨止也”這一義項上的后起字,因此《字典》將“啟”列在“啟”下,是不妥的。
劉成龍在其(2012)碩士論文《〈甲骨文字典〉所引材料校訂》[9]一文中指出了《字典》存在的一些有待完善的疏漏之處,全文共分為四章:第一章介紹了本文的選題意義及研究現(xiàn)狀,并對《字典》進行了簡要介紹;第二章首先介紹了《字典》例字常見的錯誤類型,接著從所引例字字形、選字、例字與字頭對勘、出處和分期等幾個方面校訂了《字典》所引的例字;第三章首先介紹了《字典》例句常見的錯誤類型,接著從《字典》所引例句摹寫、用例、出處、用偽等方面對《字典》進行了校訂,最后對《字典》所引例句進行了補釋;第四章提出了《字典》出現(xiàn)的常見問題以及提出了改進方法。
3.《甲骨文字典》的其他研究
陸慶和(1991)《繼承創(chuàng)新 后出轉精——評〈甲骨文字典〉》[10]一文對比了《甲骨文字典》與《甲骨文編》(孫海波)、《續(xù)甲骨文編》(金祥恒)及《甲骨文字集釋》(李孝定)的特點,總結出了《字典》的特色之處:(1)字形搜集全面、精煉、按期分列;(2)解字釋義,匯集精華,時有創(chuàng)新;(3)辭例分析明確清晰,利于參照。
彭裕商(1998)《徐中舒先生在古文字學上的貢獻》[11]一文提到了《字典》的獨到之處:(1)兼采各書之長,獨創(chuàng)最先進的編纂體例;(2)字形收集上都選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字形;(3)在古文字考釋上強調文字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解決了許多之前未曾解決的問題。
陳煒湛(1998)《讀〈甲骨文字典〉兼論甲骨文工具書之編纂——為紀念徐中舒先生百年誕辰而作》[12]對《字典》進行了高度評價,指出《字典》具有體例新穎、增釋新字、風格獨特、書寫精美等優(yōu)點,但也指出了該字典存在不錄合文、未編附錄、未充分利用海外刊布的甲骨資料、解字釋義的準確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的遺憾。
柳春鳴(2000)《甲骨文工具書綜論》[13]中部分提到了《字典》的作者、出版時間、體例等基本信息,并指出《字典》的特點:在此之前的工具書或偏重于匯集字形,或偏重于羅列解說,而《字典》集二者的優(yōu)點。
郝文華(2005)《〈甲骨文字典〉中的“勿”、“不”和“弗”》[14]一文討論了甲骨文時代的幾個否定詞出現(xiàn)和搭配情況。一是勿,“勿”主要出現(xiàn)在命辭、占辭中,不出現(xiàn)在驗辭中。常出現(xiàn)在假設分句中,前面的主語多為卜人所代表的王室,后面的動詞皆為自主性動詞,它所在的句子常為兼語句。二是不,“不”可出現(xiàn)在命辭、占辭和驗辭中。后面的動詞多為非自主性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不是卜人所代表的王室所能決定執(zhí)行的,形容詞多由它否定。三是弗,“弗”主要出現(xiàn)在命辭中,很少出現(xiàn)在驗辭中,少見占辭中的例證,主要出現(xiàn)在疑問句中。
趙愛學(2009)《評〈甲骨文字典〉溝通字際關系術語的使用——兼談同類工具書的編纂》[15]一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敘述了《字典》字際關系術語溝通中的字際關系,主要包括兩大類情況——“溝通甲骨卜辭用字和后世文獻用字”和“在甲骨卜辭內部溝通字際關系”。溝通甲骨卜辭用字和后世文獻用字具體包括:本字—借字,如“妹讀為昧”;本字—區(qū)別字,如“土讀為社,乃土地之神”;借字—借字,如“讀為格,來也,至也”。在甲骨卜辭內部溝通字際關系具體包括:本字—借字,如“錄,讀如麓”;同源字,如“典通冊”;同形字,如“女讀為父母之母”;同義字,如“家,與宗通,先王之宗廟”;異體字,如“羋疑同岳”。其次,“溝通甲骨卜辭用字和后世文獻用字”的辭例共有131組,“在甲骨卜辭內部溝通字際關系”的辭例共有55組。最后,站在字際關系的角度看,本文將《字典》溝通每種字際關系所用的術語作了總結與梳理。第二部分提出了《字典》在字際關系術語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第一,用一套術語指稱不同性質的兩類字際關系;第二,術語與指稱不一一對應;第三,術語的使用有一定的隨意性。第三部分總結了同類甲骨文工具書在編纂方面應注意的問題:一是字際關系術語沒有定指;二是采用已有考釋成果中有關字際關系的材料時處理得不好;三是過度使用字際關系術語;四是純字形觀點導致用字際關系術語溝通的字際關系混亂。
(二)《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研究情況
趙誠的《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以下簡稱《甲簡》)1988年由中華書局出版。該書是吸收了前輩和當代研契諸家的成果編寫而成的,作者的工作主要是加以選擇或作一些必要的補充,其間也有一點個人的研究所得。這本書對于各詞的解說,有的基本上從一家之言,有的是綜合了各家的研究成果,有的又是在某些考釋的基礎上稍加補充,有的雖然從某家之說但又并非全部采用。在字序方面,該書按作者劃分的卜辭內容26類排列甲骨文字,每字字頭下列出部分考釋意見,并由此解說殷商的社會、歷史,不失為學習了解殷商史的讀本。對《甲骨文簡明詞典》進行專項研究的成果較少,相關研究主要是對《甲骨文簡明詞典》進行的綜合性評述:
柳春鳴(2000)《甲骨文工具書綜論》[13]指出《甲簡》不僅考釋詞義,還由此解說殷商的社會和歷史,不足之處是收集的甲骨文字形不夠完備。
趙誠(2006)《二十世紀甲骨文研究述要》[16]856-859(下編)在簡述了何似先生和王宇信、楊升男《甲骨學一百年》[17]對《甲骨文簡明詞典》的評價后,總結《甲簡》的長處是簡明,不足之處也是簡明,存在著一些應收而未收的詞條。
趙靜在其(2014)碩士論文《〈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研究》[18]一文中對《甲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為四個部分。首先緒論部分介紹了《甲簡》的作者趙誠及《甲簡》本書的相關信息,說明了本文的選題意義和學界的研究現(xiàn)狀。然后從辭書學的角度對《甲簡》進行了研究與探討,主要包括《甲簡》的性質和內容、編排法和索引及其隸定與釋義。接著是分類專題研究,主要是對《甲簡》的動詞、虛詞、祭祀類、人名類和一些難以歸類的其他類詞語進行釋義和校讀。最后附趙誠先生的研究論著及《甲簡》的收錄詞表。
(三)《簡明甲骨文詞典》研究情況
崔恒昇的《簡明甲骨文詞典》(以下簡稱《簡甲》)1993年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予以增訂。初版收單字1201個,收復音詞和短語848條,增訂版增收詞目千余條?!逗喖住访孔趾笙攘屑坠俏淖煮w,接著闡述詞義,釋義援引各家學說,注明來源。書后附有“安陽殷墟范圍圖”“干支表”等學習資料,便于初學者了解信息,一目了然。《簡甲》以隸定字筆畫數(shù)多寡排列,通過筆畫索引檢索。對《簡明甲骨文詞典》進行專項研究的成果較少,相關研究主要有:
林方(1993)《〈簡明甲骨文詞典〉評介》[19]一文提出,在《簡甲》之前,其他關于甲骨文的字典都是集甲骨文單字為主,而以甲骨文單字和語詞為詞典的著作,惟崔先生的《簡甲》是創(chuàng)新。并且該書于甲骨文字的形、義之后,又收錄了該字有關的詞語、詞義。同時指出《簡甲》全書旁征博引,匯集多家之言,卻又能做到簡明扼要、內涵豐富,令人嘆服。
陸望琪(1994)《甲骨文初學者的良師益友——介紹〈簡明甲骨文詞典〉》[20]一文細致地介紹了《簡明甲骨文詞典》的編纂背景、編纂目的、體例,以及呈現(xiàn)在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之處和所收字、詞的數(shù)量特點、印刷版本等多個方面,內容翔實,語言簡明易懂。
二、三本字典的比較研究
《字典》《甲簡》和《簡甲》作為三部風格相近,且又在同一時期編纂出版的字詞典,經常被專家學者用以作對比研究。
郭麗華在其(2008)碩士論文《甲骨文字詞典基本詞匯釋義疏證》[21]一文中比較了《字典》《甲簡》和《簡甲》三種甲骨文工具書基本詞匯釋義的異同,對甲骨文基本詞匯的詞義進行了梳理,對部分釋義進行了疏證,進而探討了甲骨文基本詞匯的特點。同時,也簡略地評價了三部字典各自的特點及得失,并從詞義歸納、釋義方法、詞語檢索等角度對甲骨文字詞典的改進和完善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郭麗華(2013)《小議甲骨文中的指示代詞“之”》[22]一文中,作者比較了《字典》《甲簡》和《簡甲》三部字詞典中對“之”的例字和釋義,進而闡發(fā)了自己的觀點:“之”由本義到指示代詞,可能是詞義的引申。
趙靜(2014)《從“異”字看三種甲骨文字詞典存在的釋義問題》[23]一文通過對“異”字在《字典》《甲簡》和《簡甲》三種甲骨文字詞典中的義項分析,認為目前的甲骨文工具書的釋義存在以下問題:所引辭例不夠準確、成書年代已久、工具書對義項的取舍需謹慎。由此提出,隨著甲骨文新材料的陸續(xù)出現(xiàn),新方法的大量引進,甲骨文字詞典確實有了補充修訂的必要。
三、總結與展望
由于《甲骨文字典》《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簡明甲骨文詞典》三部辭書均起草于20世紀70至80年代,受當時出土材料、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限制,三部辭書收錄的甲骨文字形、釋義和卜辭的內容難免有錯漏之處。除此之外,三部辭書編纂體例并不統(tǒng)一,也存在著不科學之處。在三部辭書出版后的幾十年間,陸續(xù)有一些文章對其進行研究和校對,但多是對《甲骨文字典》的釋義進行辨正;通過對比方法對三部辭書的釋義進行梳證的較少,且研究成果時間較為久遠。
因此本文認為,今后可以利用新時期的現(xiàn)代化數(shù)字技術對三部字詞典所收錄的甲骨文單字進行釋義疏證,并對它們的編纂體例進行梳理,為總結一部全新的、更廣面的甲骨文字詞典提供思路參考。
參考文獻:
[1]尚久孝.它們是假借字嗎?——《甲骨文字典》讀后[J].殷都學刊,1992(03):18-21.
[2]陳海倫.《甲骨文字典》疑義一則[J].古漢語研究,2004(04):4.
[3]陳仕益.《甲骨文字典》的字形處理指瑕[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01):40-44.
[4]陳海倫.《甲骨文字典》釋文補正二則[J].辭書研究,2007(01):147-150.
[5]鄒淵.補釋《甲骨文字典》器物字詞義[J].語文學刊,2012(15):
47-48+52.
[6]劉成龍.《甲骨文字典》所引例字校訂[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02):107.
[7]郭麗華.《甲骨文字典》釋義補正[J].新余學院學報,2013,18(01):60-61.
[8]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390.
[9]劉成龍.《甲骨文字典》所引材料校訂[D].重慶:西南大學,2012.
[10]陸慶和.繼承創(chuàng)新 后出轉精——評《甲骨文字典》[J].辭書研究,1991(04):110-114.
[11]彭裕商.徐中舒先生在古文字學上的貢獻[J].中華文化論壇,1998(03):47-50.
[12]陳煒湛.讀《甲骨文字典》兼論甲骨文工具書之編纂——為紀念徐中舒先生百年誕辰而作[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4):58.
[13]柳春鳴.甲骨文工具書綜論[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3):116-121.
[14]郝文華.《甲骨文字典》中的“勿”、“不”和“弗”[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01):21-25.
[15]趙愛學.評《甲骨文字典》溝通字際關系術語的使用——兼談同類工具書的編纂[J].辭書研究,2009(05):69-79.
[16]趙誠.二十世紀甲骨文研究述要[M].太原:書海出版社,
2006.
[17]王宇信,楊升南.甲骨學一百年[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18]趙靜.《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19]林方.《簡明甲骨文詞典》評介[J].文物研究,1993(08).
[20]陸望琪.甲骨文初學者的良師益友——介紹《簡明甲骨文詞典》[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1994(01):60-61.
[21]郭麗華.甲骨文字詞典基本詞匯釋義疏證[D].重慶:西南大學,2008.
[22]郭麗華.小議甲骨文中的指示代詞“之”[J].漢字文化,2013
(03):69-70.
[23]趙靜.從“異”字看三種甲骨文字詞典存在的釋義問題[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4,36(01):33-35.
[24]崔恒昇.簡明甲骨文詞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25]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8.
作者簡介:
洪飏(1971-),通訊作者,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古文字學、出土文獻語言研究。
龐美琪(1999-),女,遼寧鞍山人,遼寧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