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著名中共黨史和中國近代史專家金沖及,因病醫(yī)治無效,于北京逝世,享年94歲。金沖及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中共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歷史學家。從上海到北京,從復旦大學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金沖及一生筆耕不輟,成果斐然,既為世人留下中國近代史領域具有開辟意義的史學力作,更有一部部偉人傳記和黨史研究著作,展現了不凡的史學眼界、治學能力和人生智慧。
腦子里裝著一整個中國近代史
金沖及在人生的最后二十年里,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八傉f退休后生命才真正開始?!苯饹_及之子金以林說。2004年,74歲的金沖及從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辦理了離休手續(xù)。但他退而不休,開始盤點之前想做而未做的事,“要在有限的短促歲月里,了卻自己遺留的心愿”。
一年后,過完75歲生日的第二天,他就開始著手撰寫《二十世紀中國史綱》,從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一直寫到2000年。他一直不用手機,也不會電腦打字,每天都用鉛筆,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三年間完成了四卷本、總計120萬字的手稿,2009年9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2010年獲得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2011年,金沖及查出患有癌癥,醫(yī)生說保守治療可保十年健康?!袄辖鹨稽c兒都不受影響,精力依然很旺盛,每天還是讀書、寫作,一坐至少八小時。生活上也沒啥顧忌,抽煙、喝酒、吃肥肉。”金以林說。
熟悉金沖及的人都知道他筆頭快,記憶力好、思維敏捷。他通常邊看材料邊思考,看完后文章怎么寫心中基本就有譜了,一旦下筆就一氣呵成,之后再細改,一直改到滿意為止?!巴瓿梢槐緯鉀Q一個問題,之后很快又找到新的問題和選題,繼續(xù)探索和寫作?!比摃昃庉嬏泼餍钦f。2016年開始,她擔任“金沖及文叢”的責編,目前該文叢已出版十四種十七本書。
金沖及病情惡化前,每隔一段時間,唐明星都會和老人家見上一面,聊聊選題、拉拉家常。有一次,她提到家鄉(xiāng)名人喬冠華,一下子把金沖及的記憶拉回到四十多年前。1981年,他為了寫《周恩來傳》,曾經七次對喬冠華進行訪談,并做了詳細的記錄。后來,在唐明星的建議下,金沖及找到當年的筆記本,一字一句整理、核實,最終完成《喬冠華談周恩來和新中國外交》,于今年6月出版。
問題意識,研究的出發(fā)點和動力
20世紀三十年代,金沖及生于上海,從小就愛讀書,尤其是史書。十五六歲時,他經常到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讀書,買了一套“青年自學叢書”,其中有胡繩的《辯證法唯物論入門》、華崗的《社會發(fā)展史綱》等。
1947年,金沖及考入復旦大學史地系(1949年改為歷史系)學習。當時的史地系,聚集了一大批名師大家,有歷史學家周谷城、中國經學史家周予同、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等。周谷城注重訓練學生的問題意識,常常說:“你如果能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文章就成功了一半?!?/p>
1951年,金沖及畢業(yè)留校。兩年后,他按照學校安排,開始講授中國近代史,一共講了12年,直到1965年調到文化部工作。很多上過金沖及課的學生,都對他印象深刻。如今已是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的張廣智記得,金沖及的課大都安排在第一教學樓一個有后門的大階梯教室,從來滿滿當當、座無虛席?!跋壬挪阶呱现v臺,講授中國近代史。聽他講的課,能直接感知他的情感,喜怒哀樂,溢于言表。”
金沖及一邊上課,一邊做學問。他陸續(xù)發(fā)表《關于中國近代歷史分期問題的意見》《論1895年到1900年英國和沙俄在中國的矛盾》等文章,引起史學界關注。這些文章,幾乎每篇都提出一個新問題?!皩κ穼W工作來說,問題意識是研究的出發(fā)點和持續(xù)動力。與其一年寫十篇文章都在原地踏d9dbaa84481cc6d0508ca9bdb78aea06步,不如用心寫好一篇文章,力求能有所長進?!苯饹_及說。問題意識,也成為他之后治學著書的重要原則之一。
一個歷史學人的初心
金沖及這一生,換過好幾次工作,大都是根據組織需要調動的,“我自己其實沒有主動想過轉移陣地”。
1981年,辛亥革命勝利70周年,金沖及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時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李琦偶然看到,把文章呈送鄧穎超看,并征求她的意見,這個作者的文筆是否堪任《周恩來傳》的主筆?鄧穎超點頭認可。正在文物出版社工作的金沖及被調入中央文獻研究室,擔任《周恩來傳》的主編,也由此走上了研究中共黨史的道路。
那一時期,金沖及幾乎每天都泡在檔案室中,看領導人的文稿、手稿、講話記錄稿、電報、書信等。此外,他還和同事一起走訪當事人,核實材料。十多年間,他們走訪過幾百人,對喬冠華等人的訪談都在六七次以上。最終編寫時,金沖及執(zhí)筆寫了大部分書稿,拿到其他人寫的初稿后,也要不斷修改。
1989年,《周恩來傳》上冊出版,鄧穎超要身邊人每天給她讀20分鐘。聽完后,她對傳記十分滿意,找金沖及去家里談話。鄧穎超對金沖及說,這部《周恩來傳》是一個創(chuàng)新,比較完整地反映了一些重要歷史情況,并且澄清了一些問題。
這樣的肯定,在寫作上給了金沖及很大信心。之后,他又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劉少奇?zhèn)鳌贰吨斓聜鳌罚餐骶帯睹珴蓶|傳(1949-1976)》《陳云傳》等。后來,他總結出寫作黨的領袖人物傳記要特別注重處理好的六個關系:傳主和歷史環(huán)境的關系;思想和行動的關系;正確和失誤的關系;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性格和事件的關系;敘述和議論的關系。“傳記寫作的基本要求是不能寫成‘千人一面’,還應突出重點,對于關鍵地方要著重筆墨,有分析和細節(jié),要展現領袖人物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精彩人生?!?/p>
“編述領袖人物的生平活動和思想發(fā)展,都離不開20世紀這一宏大而又極為復雜的歷史變遷背景。為此,我系統(tǒng)閱讀了大量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原始檔案。這也為我之后研究20世紀中國史和相關問題打下了基礎。”金沖及曾經如是說。
退休后,金沖及所著大都與20世紀中國史相關。他花費三年時間,完成了四卷本的《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整理編寫《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的過程,編著《一本書的歷史》;提出新問題,寫下6.7萬字的長文《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擔任《復興文庫》的總主編,選編近代以來重要思想文獻……去年底,他還寫了一篇論文《談蘇中七戰(zhàn)七捷》,成了他最后的文章。
2009年,金沖及被評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也是中國歷史學界繼郭沫若、劉大年之后獲此殊榮的第三人。
2014年和2015年,年過八旬的金沖及進行了一場“壯游”——兩次重走長征路。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研究員邵建斌曾跟著金沖及一起翻越夾金山,過松藩草地。當時海拔4000多米,很多人有高反,金沖及卻沒事兒??粗洺霈F在自己筆下的地方,金沖及感慨萬千?!耙x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身臨其境,確是驚險,在這種感觸中,對歷史,尤其是黨的歷史的理解就更深了?!苯饹_及說。
(摘自《環(huán)球人物》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