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而導致育齡期女性不孕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多囊卵巢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月經紊亂、閉經、不孕,并伴有肥胖、痤瘡、多毛、黑棘皮等癥狀。西醫(yī)一般是采用避孕藥減少雄激素生成、雌孕激素促排卵、胰島素增敏、他汀類藥物控制血脂等,雖然用藥后癥狀有所改善,但長期使用會產生藥物依賴,并在停藥后癥狀重現,甚至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中醫(yī)藥在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方面優(yōu)勢明顯,提倡整體調節(jié),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辨證施治。本文介紹該病的不同中醫(yī)證型,并分享相應證型的食療簡方和保健穴位,以達到輔助治療,調經助孕之目的。
主要表現 婚久不孕、月經稀發(fā)、量少或閉經;超重或肥胖,口唇、腹中線、四肢毛發(fā)旺盛,面部痤瘡,伴黑棘皮??;怕冷畏寒,頭暈頭重,感胸悶犯惡心,嗜睡乏力;腰膝酸軟,或伴有足跟痛;食欲缺乏,大便稀軟,白帶量多質偏稀。舌淡胖苔膩,脈沉細滑。調理以溫腎陽、化痰瘀為宜。
食療簡方 當歸生姜山藥羊肉湯:當歸12克,生姜15克,山藥30克,羊肉300克。羊肉洗凈切塊,焯水備用;砂鍋內加入所有食材,加水沒過羊肉,大火煮沸后去浮沫,小火燉1.5-2個小時至羊肉熟爛,出鍋前加少許鹽、胡椒粉、料酒調味。每周1-3次,佐餐適量食用,飲湯食肉。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化瘀的功效;生姜辛溫散寒;山藥平補脾腎,輔助化痰濕;羊肉是溫補腎陽、益氣補虛之佳品。以上原料配伍,是腎虛痰瘀、月經不調之良膳。孕婦、感冒發(fā)熱、上火、胃腸不適、高血壓、心臟病患者避免食用。
保健穴位 腹部取關元、子宮,背部取腎俞、八僇。背部八謬處涂上潤膚乳或凡士林,用手掌根部來回橫擦八僇2分鐘;腹部關元、子宮或背部八謬、腎俞輪流用艾灸盒灸,每次灸20分鐘。以上操作均隔2-3天一次,連續(xù)1個月為宜。施灸時要選擇合適的灸量及調整溫度,防止灼傷皮膚。關元為任脈要穴,具有培腎固本、調補沖任之功;子宮為經外奇穴,可補血活血、益氣養(yǎng)血,是治療一切婦科疾病的經驗效穴,尤其對多囊卵巢綜合征能起到直接治療作用;腎俞是腎氣輸注之處,能溫補腎陽,尤適宜灸法;八謬是調節(jié)人一身氣血的總開關,在此處艾灸或橫擦能有效調理胞宮,以助經候如期,攝精成孕。
主要表現 月經稀發(fā)或閉經;大多體型不胖,面部痤瘡,毛發(fā)濃密;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精神焦慮或抑郁,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小腹脹滿,乳房脹痛,胸脅滿悶;兩顴潮紅,口干,骨蒸潮熱,盜汗;大便秘結,帶下量偏少;舌質暗紅,苔薄,脈弦細。調理以滋腎陰、疏肝郁為宜。
食療簡方 ①枸杞熟地山萸燉鴨湯:枸杞、熟地各20克,山萸肉15克,鴨肉80克。鴨肉洗凈切塊,同藥材一起加水適量放入燉盅內,隔水燉3個小時,每周食用1次。枸杞歸脾腎肝經,能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日;熟地性味甘溫人肝腎經,有滋陰養(yǎng)血功能;山萸肉歸肝腎經,能改善肝腎虧損引起的諸多癥狀;鴨肉味甘微咸,性偏涼,能滋陰補虛。怕冷、脾胃虛弱、腹瀉、高脂血癥患者避免食用。②橘佛茶:陳皮、厚樸、佛手、紅茶各3克,黨參6克。上述5味共制粗末,放入茶杯中用沸水沖泡10分鐘,代茶飲用,至味淡為止。每日1劑。陳皮具有理氣通絡化痰之功;佛手具有舒肝、理氣、和中、化痰之功;厚樸既可溫中行氣降逆,又可健脾燥濕;紅茶溫中暖胃;黨參健脾益胃。以上諸藥配合,共奏疏肝解郁調中之功。脾胃虛弱、腸胃炎患者避免食用,勿在空腹或飯后立即飲茶。
保健穴位 取涌泉、太溪、太沖、期門4個穴位。按揉雙側涌泉、太溪、太沖,每穴按揉5分鐘,每日睡前按揉1次;由雙側期門處自上而下搓揉至與肚臍相平處,每次5分鐘,每日1次。涌泉和太溪分別是腎經經氣源頭和原穴,具有滋腎陰、清虛熱之功;太沖是肝經的原穴,期門是肝經、脾經的交會穴,能疏肝理氣,可治療各種肝郁氣滯的癥狀。
主要表現 月經延后;形體肥胖,食欲缺乏,口淡乏味,腹脹,大便稀溏,頭身困重,易感疲勞;面色淡白或萎黃;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膩,脈滑。調理以健脾益氣、化痰祛濕為宜。
食療簡方 健脾糕:山藥200克,芡實、扁豆、薏苡仁、陳皮各5克,紅棗10克。將芡實、扁豆、薏苡仁磨成粉;陳皮切細絲,紅棗切片,上鍋蒸熟后備用;新鮮山藥洗凈,蒸熟后去皮快速搗成泥狀,加入上述藥材,混合均勻后,使用模具塑形后即可食用,每周可代替主食服用2-3次。芡實、扁豆、陳皮均有健脾之功效,配合薏苡仁,更具祛濕之力,此外纖維含量豐富,可降脂,適合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食用;山藥既是一味中藥,又是日常佳蔬,可用于脾胃虛弱者;紅棗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是調補脾胃常用的輔助藥材。以上諸藥搭配,有健脾利濕之功效,制作成健脾糕,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養(yǎng)生藥膳??诟?、舌紅、大便干結患者避免食用。
保健穴位 取足三里、三陰交、豐隆3個穴位,以上穴位均使用按揉手法及溫和灸。雙側每穴按揉5分鐘,每日睡前按揉1次;將燃燒的艾條一端懸于施灸部位,距離皮膚大約3厘米,使穴位局部有溫熱但無灼熱感為宜,一般每處穴位灸3-5分鐘,灸至皮膚稍有紅暈為度,穴位交替施灸,隔2-3天灸一次,連續(xù)1個月為宜。足三里是常用保健穴,古人把三里灸稱為長壽之灸,可健脾除濕、調和氣血、扶正培元;三陰交是腎肝脾三陰經交會穴,有健脾胃、益肝腎、調經帶之功,是治療內分泌、婦科疾病常用穴;豐隆是胃經絡穴,能祛濕化痰、通經活絡、補益氣血,有“化痰第一穴”的美稱。以上諸穴配合,長期堅持按揉及溫和灸,可健脾化痰,調理月經。
主要表現 婚久不孕,月經延后,量不固定,經行不暢,色黯質稠有血塊,淋漓不盡;伴小腹、脅肋及乳房脹痛、痛經拒按,口干不欲飲;舌質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調理以行氣活血、化瘀通滯為宜。
食療簡方 雞血藤雞蛋紅棗湯:雞血藤30克,雞蛋2個,紅棗10個。將雞血藤、雞蛋、紅棗洗凈后待用,鍋中加入500毫升水,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武火燒開后改文火煲至大半碗;雞蛋煮熟撈出,剝殼后再次放入鍋中,煮至湯濃稠時,將雞蛋與湯汁一同服用。雞血藤養(yǎng)血調經、通滯化瘀,紅棗補氣養(yǎng)血,與雞蛋合用,行氣活血化瘀,能有效治療月經不調、經行不暢、血虛經閉等癥。孕婦、糖尿病患者避免食用。
保健穴位 取血海、肝俞、膈俞3個穴位,重按雙側以上穴位5分鐘,至皮膚微微出痧;還可在背部膀胱經膈俞至肝俞處刮痧。以上操作每周1次,可持續(xù)1個月。血海是脾經腧穴,可理氣活血、引血化瘀,常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經量減少;肝俞是肝氣輸注背部的穴位,具有調達氣機、調理氣血的功效,能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月經不調、脅肋及乳房脹痛;膈俞是八會穴的血會之處,具有較強的活血之功。
在進行以上食療藥膳及保健調理前,需根據自身癥狀判斷中醫(yī)證型,建議前往專業(yè)中醫(yī)醫(yī)師處就診判定。在調理過程中發(fā)現懷孕,須立刻停止服用食療簡方和保健按穴、艾灸等一切操作。此外,被多囊卵巢綜合征困擾的育齡期女性,還應全方位地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心理,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基金項目:2022-2023年度上海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中醫(yī)藥科研項目(2022QN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