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書本是孩子的世界,現(xiàn)在,世界是孩子的書本。觀念的變化,讓研學旅行近年來受到熱捧。2019年,依托天津獨特的城市風貌和文化旅游資源,天津美術館“美的旅程”文旅研學項目正式創(chuàng)立?!懊吭掠幸淮位顒幼叱雒佬g館,走進名人故居、考古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了解天津歷史文化,感受城市魅力,提升家鄉(xiāng)自豪感”成為項目初創(chuàng)期的目標,并于2023年9月至12月間赴天津李叔同故居紀念館、梁啟超紀念館、溥儀舊居、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開展四場研學活動。經過近五年的探索與完善,本項目現(xiàn)形成“古味津韻文化游”“city walk城市漫步”兩個特色板塊。圍繞天津城市歷史,策劃了“漂泊百年的鐘聲”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研學、“拆一封牡丹花信”國畫牡丹寫生與非遺風箏制作。“做一天小小非遺‘鹽’研究員”,到長蘆漢沽鹽場探索天津鹽文化的奧秘,以及備受歡迎的黃崖關長城研學,孩子們用小小的步伐丈量厚重的歷史。
在挖掘本土特色研學的同時,堅持打造高品質跨省文旅研學路線,開展了“吹吹北魏的風——大同研學”“一壺清歡一丸泥——宜興研學”“散落邊地的漢書——騰沖研學”等多項主題研學活動。2024 年暑期“煙雨入江南 一夢到徽州”皖南地區(qū)研學在7 月、8 月組織實施。天津美術館在研學內涵與形式上不斷創(chuàng)新,逐漸摸索出一條長期性、系列性的美術館研學之路。項目從根本上講是突出美術館特色并結合旅游體驗屬性的“教育+”產品。學生在沉浸式游覽過程中認識美、體驗美,通過研學課程表達美,最終內化為審美素養(yǎng),進而把“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落到實處。隨著對研學路徑、功用與意義的不斷探索,我們也總結出一些實踐經驗。
以“旅游產品課程化、書本學習實踐化”為基礎,設計原創(chuàng)研學課程。文旅研學,“文”是基礎;“學”是目的;“旅”是載體。課程研發(fā)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文博場館專業(yè)引領作用,結合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學目標設定上,強調多樣的學習場景,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注重目標的明確性、可測性、相關性和時限性。在活動主題呈現(xiàn)上,秉持“重參與、重過程、重體驗”的原則,注重學情和場域的結合,通過“通識課程”與“體驗課程”,讓靜態(tài)的文物可以活態(tài)傳承,讓學生“研”有所得、“學”有所獲。
以文博場館從業(yè)人員為策劃主體,解決研學旅行中誰來教的問題。研學產品開發(fā)過程中,大都面臨如何組織教學的問題。由研學機構全權負責,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旅行過程的流暢,但由于缺乏教育學專業(yè)背景,對學情把握不足,線路設計走馬觀花,達不到研學的初衷。本項目從課程研發(fā)、行程規(guī)劃,到食宿、交通、安全等方面,均由我館資深公教項目負責人實地調研,并擔任研學導師,同時聘請相關領域研究專家、非遺傳人等擔任課程顧問,由旅游機構承接出行,專業(yè)性、教學能力和安全均得到保證。
一次高品質的研學旅行,堪稱孩子行走的課堂——鏈接書本與現(xiàn)實、探索個性與集體、體會和而不同與兼容并蓄、感受白駒過隙與一眼千年。未來, “美的旅程”將繼續(xù)開展有“博”、有“物”、有“趣”、有“識”的研學活動,努力講好中國故事,真正踐行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初心與使命。■
(作者系天津美術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