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姜兄每天為了一頓早餐,要走很遠的路。從家里出來,步行,從城市的東面一路向西,那邊有家徐州辣湯小店,他在那里吃葷素包子,還發(fā)朋友圈感慨:真是美味的早餐。
姜兄為了吃到心儀的早餐,愿意走那么遠,為了上班不遲到,還必須早起。現(xiàn)在一些上班族,為了多睡一會兒,隨意吃早餐,甚至不吃。對此,姜兄說:生活不潦草,一定要從早上開始,早餐就不能潦草地吃,要吃得稱心如意,否則一天的心情都受影響。早點睡,就能早起,走遠路,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吃上美味的早餐,何樂而不為?
和姜兄相反,同事老包退休后,生活過得潦草。老婆去了女兒家?guī)鈱O,他一個人在家,每頓飯都將就,隨便泡個面應付。胡子拉碴,懶得去刮。頭發(fā)亂糟糟,也不去梳理。衣服油漬斑斑,似乎好久沒洗了。如此潦草地生活,我覺得缺少了情趣。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不予過多點評。我不會像姜兄那樣折騰地吃早餐,也不會像老包那樣將就地過活。不過,我對“不潦草”這種態(tài)度是認可的。從小到大,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不潦草。讀書時,有一回為了早點出去玩,我匆匆忙忙地完成了作業(yè)。第二天,老師批評我:字寫得太潦草了,看到你對學習太隨意和不認真。做事潦草、不認真的人,人生很難走得遠。我聽得臉紅,再也不敢潦草、敷衍地做事,我成了一個靠譜、上進的人。
參加工作后,我和幾個同學分在同一個小學教書。我們都是認真的人,都為把課教好較勁,總想著把工作做得更好。人以群分,我們因“不潦草”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
后來,因為寫作上的特長,我被選調(diào)去從事文字工作,我對自己的要求依然是“不潦草”。因為我對工作嚴格要求,盡力不出差錯,所以比別人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我心甘情愿。工作保質(zhì)保量的結(jié)果,是在年終評比時,我總能得到一等獎。大家問我有何經(jīng)驗,我說就是做什么事都不要潦草,要精益求精。我退休后,回頭看走過的路,很寬慰:年少不潦草,青春不潦草,中年不潦草。我不敢說取得過很多成就,至少態(tài)度認真,對得起自己。
著名作家遲子建有一段話深得我心:“我熱愛世俗生活,安然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平淡,樸素,但不潦草。”我每天吃好飯菜、好好做事、好好愛人,我的日子過得簡單平淡,一屋、二人、三餐、四季,美好如細水長流,我都不辜負,也不潦草相待,這讓我的內(nèi)心更加篤定,也更加愛自己。
(摘自《廣州日報》 周恒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