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武俠電影,即有武有俠的電影,亦即以中國的武術功夫及其獨有的打斗形式,及體現(xiàn)中國獨有的俠義精神的俠客形象所構成的類型基礎電影。[1]”傳統(tǒng)武俠電影中塑造的主角人物形象大多為完美、正義的化身,而本文研究的則是新世紀武俠電影中具有一定缺陷,不完美、不起眼的小人物,分析小人物的類型,總結小人物形象的特點以及其背后所折射的武俠電影中的價值觀轉(zhuǎn)變。
1 傳統(tǒng)武俠電影中的俠客形象
傳統(tǒng)武俠電影俠客形象多種多樣,根據(jù)性格特點主要分為游俠、豪俠、義俠、隱俠、儒俠、劍俠、盜俠等等[2]。
1.1 為國為民的英雄式俠客
“在傳統(tǒng)的武俠觀念里,可以為‘俠’的人物,不僅要有一身高超精絕的武功,更要有一種主持公道、堅守正義、愛憎分明、嫉惡如仇的品質(zhì),以及重然諾,疏財富,輕生死,敦風節(jié),為打抱世間不平而勇于赴湯蹈火,不惜犧牲的精神。[3]” 而“英雄”,一般指那些不懼困難、無懼犧牲的人物。英雄式俠客大多取自歷史題材。英雄式俠客有著家國大義,在危難關頭,舍生取義、身先士卒。此類英雄式俠客的代表,觀眾所熟知的有《忠烈楊家將》中的楊家七子,《蕩寇風云》中臨危受命、抵抗倭寇的戚繼光,《黃飛鴻系列》中于亂世以嶺南武術抵御外來侵略、救死扶傷的黃飛鴻。
1.2 來去自如的瀟灑俠客
在武俠電影中最受觀眾歡迎的,當屬武藝超群、來去自如、隨心所欲的瀟灑俠客。此類俠客形象,不受太多江湖規(guī)則束縛,大多放浪不羈、性格豪爽、聰明機智、生性風流又重情重義?!蛾懶▲P傳奇》系列電影中的陸小鳳就是此類俠客的典型代表。他不追求“天下第一”的虛名,也不像葉孤城、西門吹雪一樣對劍道有著執(zhí)著而偏執(zhí)的追求?!凹皶r行樂”是他的人生信條。
古龍筆下的楚留香,不遑多讓,他以“盜帥”“香帥”聞名,有著“君子伴花失美,盜帥踏月留香”的傳說?!皫洝蓖怀隽怂L流倜儻、多情浪子的形象。武林黑白兩派都對他心服口服。楚留香好友遍布天下,既有少林寺方丈大師、滿腹才華的才子、腰纏萬貫的大富豪,也有依靠化緣生存的窮和尚、目不識丁的山野村夫、滿頭癩痢的小乞丐。少年時代他與胡鐵花、姬冰雁一起被稱為“雁蝶為雙翼,花香滿人間”。楚留香當時左有飛雁,右有彩蝶,笑傲江湖,縱橫天下。
1.3 超凡脫俗的隱世高手
在傳統(tǒng)武俠電影中,還有一些極其低調(diào)的絕世高手,他們隱姓埋名、不問世事,不輕易出現(xiàn),一出現(xiàn)就引起轟動。金庸武俠電影中此類俠客形象尤為鮮明。如《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出場時手拿一把掃帚,身世來歷不明,隱匿于藏經(jīng)閣多年、默默無聞,卻擁有高深莫測的絕世武功。而《神雕俠侶》中的獨孤求敗雖早已亡故,江湖上仍流傳著他的傳說,他憑借出神入化的武學修為在武功較量中未嘗一敗、難逢敵手,最終“高處不勝寒”,絕望埋劍于冢。
2 新世紀武俠電影中的小人物
2.1 小人物的定義
“小人物”這一概念并沒有確切的定義,指向性不明。小人物這一概念是相對的,不同影視作品中有不同的參照對象。如《臥虎藏龍》中,相對于大俠李慕白,玉嬌龍就是小人物;《新龍門客?!分校鄬τ谥芑窗埠蜄|廠督公曹少欽,屠夫刁不遇亦是小人物;《繡春刀》中相對于權傾朝野的魏忠賢,錦衣衛(wèi)盧劍星、沈煉、靳一川三人就是小人物。
本文將武俠電影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方式與具體的武俠電影情節(jié)、人物角色變化結合,得出小人物的概念界定:小人物指在江湖爭斗中生活在底層的邊緣人物、生活在大名鼎鼎的大人物光環(huán)背后的隱形人物。
2.2 新世紀武俠電影中的小人物類型分析
2.2.1 為生活所困的小人物
傳統(tǒng)武俠電影中大俠的生活都比較灑脫,有著“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價值觀。但新世紀武俠電影多以小人物為主角,更多展現(xiàn)他們平民化、現(xiàn)實化的一面。如極具個人風格的周星馳電影,在他的影片當中,人物的草根性是其電影特點之一。如電影《功夫》中,有不少小人物,如膽小好色的包租公,著睡衣燙卷發(fā)的包租婆,光著半個屁股的醬爆,交不起房租的苦力工阿強,性格溫順又娘娘腔的裁縫佬,會飆兩句英文的油炸小販,電影中著墨不多,卻給觀眾留下極深印象。而男主角阿星更是一個自小受盡侮辱的街頭混混。為了能出人頭地,他假冒“斧頭幫”成員試圖在“豬籠城寨”對居民敲詐,不想引來真的“斧頭幫”與“豬籠城寨”居民的恩怨。
同樣以小人物視角展開故事的《繡春刀》,錦衣衛(wèi)三兄弟都有著平凡的追求。大哥盧劍星一心想升到百戶的職位,二哥沈煉一直攢錢想贖回教坊司中暗戀的女子,三弟冒名頂替錦衣衛(wèi),一直被敲詐勒索。三人老實巴交,作為小人物,既沒銀子也沒有別的路子,只能忍氣吞聲?!独C春刀》其實是小人物想翻身成為大人物的故事,但小人物的命運終究被別人捏在手上,難以改變。
2.2.2 胸懷民族大義的小人物
影片《十月圍城》詮釋了小人物有大情懷的主題,《十月圍城》不是某個人的傳奇,而是群體的英雄事跡,電影以1906年孫中山赴港與十三省革命代表會談為背景。與會期間,香港社會各界人士憑借敏銳的政治嗅覺,察覺到此次會談將有危險,不少革命義士,包括賭徒、乞丐、商人、車夫、學生、賭徒等暗地里自發(fā)組成保護孫中山的死士小組。正是這些為了民族大義不畏犧牲的小人物,讓孫中山最終得以脫險。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革命人士,在保護孫中山的行動中,實現(xiàn)了個人夢想和革命理想,共同完成了關乎民族大義的偉大任務。他們的姓名無人知曉,他們的功績永世長存。
2.2.3 退隱江湖的小人物
武俠電影中還有一類相對特殊的小人物角色,他們是隱藏的“掃地僧”,曾經(jīng)赫赫有名,算得上“大人物”,但厭倦了無休止的打殺,隱姓埋名回歸平凡生活。
武俠電影《劍雨》中,“轉(zhuǎn)輪王”旗下的高手曾靜被僧人陸竹點化,決定放下屠刀,退隱江湖,易容后隱姓埋名于市井,以擺攤賣布為生。而伺機報仇的江阿生也易容接近曾靜,他幫人派送物件、清理馬糞,降低了曾靜的警惕心。而與此同時,江湖的腥風血雨還在繼續(xù)。
而陳可辛指導的電影《武俠》也是一部講述武林高手隱于市井的影片。主角劉金喜曾是七十二地煞中的二當家唐龍。他曾經(jīng)心狠手辣,殺人如麻,因一個小孩的眼神,從罪惡中醒悟,毅然放下屠刀,洗心革面,化名劉金喜隱居于劉家村。傳統(tǒng)武俠電影著重刻畫“俠”的內(nèi)涵,通過大俠人物的所作所為詮釋俠義精神,而《武俠》恰恰與之相反,通過劉金喜所表現(xiàn)出的無為,表現(xiàn)“俠”的主題。
3 新世紀武俠電影中小人物特點分析
3.1 草根性與武俠精神相互滲透
從文化精神的表達角度來說,武俠文化與草根文化密切相關。武俠電影是底層百姓對于反抗權威、壓迫的幻想,“俠以武犯禁”,他們渴望有能之人為正義發(fā)聲,為他們打抱不平。對于俠者,他們往往強調(diào)武德秩序。新世紀武俠電影從小人物出發(fā),不將社會的公平、國家的安危寄托在英雄個人身上。在以小人物為主角的武俠電影中,有更多草根性文化的表達。
如周星馳電影遵循一個模式:以小人物為主角,他們胸懷夢想?yún)s屢屢受挫,歷經(jīng)磨難,終于玉汝于成并懲惡揚善?!豆Ψ颉分械男』旎彀⑿牵捌谝皇聼o成,靠著坑蒙拐騙為生,過得貧困潦倒、人嫌狗厭,是個典型的出身草根的小人物,但最終因機緣巧合領悟神功而成為大英雄?!渡倭肿闱颉分袑ξ湫g極度癡迷的星,以拾荒維生,性格積極樂觀,最終和一群同樣極具草根性的球員,如饅頭店員阿梅、酒館謀生的大師兄、洗馬桶的二師兄以及好面子的職場下層員工三師兄,揭開足壇黑幕,打敗了連續(xù)稱霸多年的知名球隊。
周星馳武俠電影的成功,離不開草根人物的塑造、草根文化的表達。他的電影總是毫不留情地戳穿有錢有勢的人虛偽、沽名釣譽的假面,而小人物在電影最后總能懲惡揚善,大獲成功。
3.2 小人物背后折射的人文關懷
從傳統(tǒng)武俠電影到“新武俠”電影,題材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人物角色多種多樣,“小人物英雄”這一主題越來越受到市場歡迎。觀眾作為個體,在他們眼中,自己本就是大時代潮流下的小人物,對于小人物主題會更有共鳴,也希望如電影中的小人物一樣,得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果。
無論是周星馳的武俠電影,還是《劍雨》《大兵小將》《十月圍城》等影片,都是明顯的小人物視角,充滿了對小人物的關懷。如《少林足球》中的小人物是不放棄理想的垃圾佬;《大話西游》的小人物是 “很有前途”的山賊;《武狀元蘇乞兒》中的小人物是殘疾落魄的乞丐;《大兵小將》中的小人物是貪生怕死的士兵;《十月圍城》的小人物是一群窮困潦倒的車夫、乞丐、賭徒;《繡春刀》中的小人物是無權無勢、被罵朝廷鷹犬的錦衣衛(wèi)。他們擁有世俗化的生活態(tài)度,在困境中以小人物的智慧追求幸福的個人生活。從善惡的角度來看,雖然他們也會有一些小缺點,比如怕死、愛財、喜歡說大話,但他們與武俠中真正的惡人相距甚遠,面對關鍵的原則性問題,他們通常展現(xiàn)出善良、正直、勇敢、無畏、智慧的一面。在小人物形象的背后,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人文關懷。
4 小人物背后武俠價值觀的轉(zhuǎn)變
從故事矛盾層面來說,以小人物為主要角色的武俠電影的沖突模式,越來越傾向于“內(nèi)在化”發(fā)展。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武俠電影,依靠外在的沖突進行敘事,如反派對權力、地位、榮譽等外在成就的追求破壞了社會現(xiàn)存的秩序,這時就需要大俠的出面來解決問題。而小人物的武俠電影,更傾向于內(nèi)心世界的延伸。如《武俠》中劉金喜的心路歷程變化,就是其內(nèi)心世界的展現(xiàn)。影片開篇看似一片祥和,但這種安穩(wěn)祥和之下,總傳遞出隱隱不安的情緒。
新世紀武俠電影傾向于從“小”處著手。影片《大兵小將》將大人物與小人物的價值取向?qū)Ρ龋昝勒宫F(xiàn)了小人物有小夢想這一主題。于梁兵而言,活著、回家、種田、傳宗接代才是大事,而衛(wèi)將作為一國的高級指揮官,視國家榮譽和個人尊嚴高于一切。這是大人物與小人物的價值沖突,兩人從內(nèi)心深處互相瞧不上對方。兩人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也截然相反。梁兵之所以被稱為逃兵,是因為他擅長在戰(zhàn)場中裝死,覺得“好死不如賴活”。而衛(wèi)將則是要死得有尊嚴,對營救他的逃兵部下,毫不猶豫一刀刺殺,成為俘虜后則一心求死。兩人的生死觀有著明顯的差異,小人物將“怎樣活”視為頭等大事,大人物將“怎樣死”作為最要緊的事,有著輕生重死的傾向。
人物視角的變化、觀眾審美的不斷提高,以及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理念的轉(zhuǎn)變,使武俠影片的價值觀表達也在不斷變化。小人物的價值追求,更趨于平民化,可實現(xiàn)性也更強,與大人物那種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理想追求有明顯的區(qū)別。
5 結語
武俠電影發(fā)展至今,從來不缺少大人物的存在,人人都想成為天下第一,都想成為那匡扶正義的大英雄,但現(xiàn)實中更多的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英雄為主角的武俠電影,會讓觀眾熱血沸騰,但以小人物為主角的武俠電影也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所在,能拉近與觀眾的心理距離,讓觀眾更有代入感,觀眾能切身體會到電影中人物的心理變化,理解小人物的小夢想和小追求,形成共鳴。■
引用
[1] 陳墨.刀光劍影蒙太奇——中國武俠電影論[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
[2] 賈磊磊.武舞神話:中國武俠電影縱橫[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 賈磊磊.中國武俠電影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蔡嘉琪(1993—),女,廣東廣州人,碩士研究生,就職于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珠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