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陽,以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質樸的鄉(xiāng)土氣息聞名。這里山巒疊翠,古村落星羅棋布,承載著時光流逝的沉重印記。這個隱匿于山野中的秘境,滿足了所有人對于理想田園生活的幻想。
早在春秋時期的《谷梁傳》一書中,古人便確立了“山南水北為陽”的地理原則,這也影響了我國許多城市的命名。處于長松山(今牛頭山)南,松陰溪(甌江支流)北的松陽,最初建成于東漢。群山環(huán)抱外,在松陰溪的潤澤之下,孕育耕讀文化,興聚魚米之鄉(xiāng)。如今,1800 多年過去,可以侵蝕一切的時光,在這里似乎沒有留下任何印記。古街、古塔、古道、磚瓦,石雕、木刻……散落于青山秀水間,于鮮茶、翠竹、杜鵑花中,彰顯著光陰對這座浙西南古城的垂青。
現(xiàn)實版“清明上河圖”
俗話說,有城必有街。自從唐朝興起“街坊”的商業(yè)模式,松陽城內(nèi)就鋪起石板路,開起了熱熱鬧鬧的街市。宋朝的市井文化更加繁榮,街上的鋪子也越來越多。沿街拔地而起的商鋪,大多為兩層小樓,下面由磚石壘成,上面雕梁畫棟,美輪美奐。遠遠望去,綢緞鋪、中藥鋪、鐵匠鋪……白墻黛瓦,鱗次櫛比。另有沿街攤販,剪紙的、捏泥人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喧鬧非凡。
逢年過節(jié)時,街上更加熱鬧。人們不僅會去著名的“松陽三廟”(文廟、武廟、城隍廟)討吉祥,還會和族人一起,大張旗鼓,浩浩蕩蕩地奔向本家祠堂,思宗追祖,飲水思源。
松陽城中最有名的古塔為“延慶寺塔”。宋太宗即位后,為了祈福,曾讓行達禪師西去印度,耗費十年之久,取回《大經(jīng)論》八部與四十九粒舍利。為了安放佛寶,保佑大宋水順田豐,萬世安康,朝廷決定在甌江上下游分別建塔,上游的塔就選址在松陽。寶塔耗時三年建成,因為建在云龍山下,最初被稱為“云龍塔”,后來因為延慶寺的緣故,又改為“延慶寺塔”。該塔六面七級,是閣樓式磚木結構,高三十多米,飾有飛檐斗拱,古色古香,是江南諸塔中至今保存較完整的北宋原物。盡管因年代久遠,延慶寺塔現(xiàn)已微微傾斜,但它仍傲然屹立千年。而與它同時期建成的位于甌江下游的龍翔寺塔,早已在歷史的風云變幻中蕩然無存。
到了明清時期,松陽城老街上車水馬龍,商賈云集,愈發(fā)繁榮。在民國它還被譽為“五里長街”的時候,煙酒稅局、郵電局、銀行都坐落于此,是松陽城的中心地帶。
如今的松陽老街歷經(jīng)滄桑,已有1800 多年的歷史,基本維持原狀,幾乎未受商業(yè)化影響,就連打鐵鋪也還在營業(yè)。街道上,隨處可見當?shù)卦季用衩β涤趶椕藁?、裁縫、理發(fā)、洗衣……宛如一幅現(xiàn)實版的“清明上河圖”。遠道而來的游人徜徉其中,感受濃厚的市井生活氛圍。
“茶縣”里的茶文化
在街上走累了?那就來一杯茶吧。
作為江南小城的代表,松陽多山多水,也多茶。好山好水出好茶,這是自然定數(shù)。早在建城初,松陽就盛產(chǎn)茶葉,唐代時一度成為貢茶。到了明清時期,當?shù)爻霎a(chǎn)的“橫山茶”“萬壽茶”“下街茶”等品種,芳香幽遠,有“春色漫懷金谷酒,清風雨液玉川茶”的美譽。在1929 年的首屆西湖博覽會上,松陽茶葉更是獲得金獎。一般來講,松陽茶葉有色綠、條緊、香高、味濃的特點,其中,代表品種“松陽銀猴”因為形似猴爪,色亮如銀而得名,并兩次榮膺“浙江省十大名茶”。
頭戴“浙江生態(tài)綠茶第一縣”的桂冠,松陽人不僅喝茶,也愛“吃茶”。和相鄰的金華不同,松陽當?shù)夭挥盟芍蛱抑?,而是另辟蹊徑,選用茶枝熏火腿。這樣熏制的火腿,因為浸染了茶枝的風味,細嗅起來,茶香氤氳。灰黑的茶煙為火腿覆蓋了一層天然的保護膜,不僅可以使火腿久放不壞,還能有效參與火腿的發(fā)酵過程,讓它變得更加醇香。
將油黑發(fā)亮、形似琵琶的火腿洗刷干凈,切上一片,棕紅緊實,香濃厚重。既可直接吃,也可用來煲湯、燜飯。喜歡吃水煮荷包蛋的,放上幾片,只見荷包蛋色白如玉,嫩如水波,火腿片紅潤豐盈,晶瑩透亮,鮮美之余,給人莫大的視覺享受。這正是松陽傳承千年的傳統(tǒng)小吃之一——火腿卵鱉。
如果覺得茶味還是淡了點兒,那一定得試試松陽的茶油。
除了葉用茶,松陽還有十幾萬畝油用茶。好的茶油需要上了年紀的老茶樹,超過一百年是最好的。在松陽,霜降前后是采摘油茶籽的大好時機,這也是數(shù)百年來的傳統(tǒng)。新鮮的油茶籽,外殼為綠色,曬干后,外殼裂開,黑亮亮的油茶籽便露了出來。把油茶籽碾碎,就是珍貴的茶油。和大部分食用油一樣,茶油含有維生素E,但除此之外,茶油的鋅元素含量很高,另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山茶甙、茶多酚、黃酮類物質,對人體健康有益,長期食用,可以有效抗氧化、消炎,非常利于養(yǎng)生保健。
除了各種各樣的茶葉,松陽還有眾多以“茶”為名的草藥。如歇力茶,將它的樹根切碎,熬成湯汁,用來燉豬腳,肥而不膩、祛風除濕。
用來煮雞蛋,藥效也是一樣。當?shù)赜忻亩宋绮瑁话愫修较?、野菊、桑葉、菖蒲、山蒼柴、魚腥草等中草藥,可以祛暑強身。據(jù)說,唐朝的時候,松陽爆發(fā)了大瘟疫,很多人病得奄奄一息。當?shù)刂朗咳~法善看在眼里,心有不忍,便研制了這種藥茶,分給百姓。人們喝完,漸漸恢復了健康。于是,從那以后,每到酷暑時節(jié),松陽各處驛站、涼亭、寺觀都會準備一些大木桶或者大缸,泡上這種茶,以便過往行人客商自行取用。
時至今日,松陽沿襲了過往的傳統(tǒng),依然是名副其實的“茶縣”,擁有中國最大的茶園——大木山茶園。位于橫溪村的大木山茶園,地處鳳凰山與安樂水庫之間,被譽為“中國最大的騎行茶園”。茶園總面積達8萬余畝,不僅集觀光、采茶、制茶、品茶于一體,打造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更設計有8.3 公里的休閑騎行道和7 公里的專業(yè)越野賽道。當晨曦穿過云霧,灑落在茶樹上,金燦燦的茶園恰似一幅寧靜而美麗的畫卷。騎著自行車的旅人們悠閑地穿過茶園小道,一路茶香四溢,山水連綿。
百年古村里的女詞人
位于江南山區(qū)的松陽氣候溫和,降雨充沛,境內(nèi)溪流縱橫。如此溫潤的水土,不僅造就了萬畝茶園,也催生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竹林和杜鵑花。縹緲云霧中,百十個古村落若隱若現(xiàn),峰回路轉,柳暗花明,讓人只覺誤入桃源仙境。
這些古村落大多有數(shù)百年歷史,村落之間由古道相連。古道的修建往往就地取材,由塊石壘成臺階,隨坡勢高低起伏蜿蜒。其中,既有大量官道,如將近百里的松宣古道,又有人們自發(fā)修成的無名小路。為了方便行人乘涼、歇腳,道路兩邊多種有松樹、樟樹等大樹。時至今日,很多樹木的年齡已經(jīng)超過五百年。
很久以前,松陽城中的人們就是走在這些無名小路上,賣茶油、茶葉,行商糊口。村中的生活也很愜意,漫山遍野的竹林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豐富的自然資源,他們砍竹挖筍,制成工具和美食……嘗一口鹵筍咸,鮮酸爽口,既可開胃下飯,又可小酌佐酒。所謂大繁至簡,大美若素,雖然只是平平無奇的煮竹筍,卻因為新鮮自然,而蘊藏至味,暗含真諦。閑暇時抬眼看山水清秀、峰巒疊翠、鄰里和美,享受田園風光,豈非人生一大樂事。
松陽的很多老房子矗立了數(shù)百年,依然保存完好,依稀可見當年風韻。白天,可看星羅棋布的古建筑,望云卷云舒,觀日出日落;到了晚上,遠離城市的光污染,可以去開闊處看星星。滿天星輝閃耀的一瞬間,只覺整個人生都披上了一種奇異的璀璨。處于松陽郊外的星辰山是不錯的觀星勝地,觀星條件相當于國際暗夜公園的銀級標準,在長三角地區(qū)首屈一指。
云海竹林,必生情種。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也是松陽一大特色——這里是南宋女詞人張玉娘的故鄉(xiāng)。作為與李清照齊名的宋代四大女詞人之一,張玉娘出身書香門第,族人世代為官,因而自小出落得知書達禮,聰慧絕倫。其家中遠親沈佺,為宋徽宗時狀元沈晦的后代。二人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在十五歲時訂婚。
只可惜,沈家在訂婚后越來越敗落,于是,張家寫信給沈家,說想要成婚,就要考得功名。為了娶得張玉娘,沈佺不得不赴京應試。還好,他才學不淺,年紀輕輕就殺出重圍,高中榜眼。據(jù)說,主考官知道他是松陽人,就出了個上聯(lián):筏鋪鋪筏下橫堰。橫堰是松陽的一個地名,對聯(lián)說的是當?shù)厝朔ブ褡鲋穹さ氖聝?。沒想到,沈佺才思敏捷,下聯(lián)張口就來:水車車水上寮山。寮山也是一個地名,說的是當?shù)厝擞盟嚪N田的事兒。主考官一聽,頓時拍案叫絕。
按照話本故事的結局,有情人應該終成眷屬。然而,不幸的是,沈佺雖然考取功名,但在舟車勞頓之下,生了重病,最終在返程途中去世。臨死前,甚至沒來得及見張玉娘最后一眼。消息傳回來,張玉娘終日淚濕衫袖,決定為沈佺守節(jié),直至六年后悲絕而亡。
張玉娘死后,張家將她與沈佺合葬。過了一個多月,她的兩位侍女,一個因喪主之痛,憂思而死,一個不愿獨活而自殺,就連她養(yǎng)的鸚鵡也整日悲啼,最終隨她而去。兩人一鳥最終為她陪葬的地方,便是現(xiàn)在松陽有名的“鸚鵡?!?。
日月流轉,白駒過隙,才子佳人的故事早已隨風逝去,此后的松陽,唯剩溪水清淙,杜鵑怒放,千年古道,驛路斷橋……
編輯+ 李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