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聽來的略帶悲傷,結尾卻很暖心的故事。
一個小男孩四歲時,跟著媽媽去城里趕集。擁擠的人群擠散了貪玩的孩子和忙著采購的媽媽。一邊是驚慌失措、竭力嘶喊的媽媽,一邊是孤獨無助、號啕大哭的孩子。然而,隔著嘈雜的喧囂,隔著雜亂的人群,孩子像一顆掉入大海的石子,一旦脫離視線便再也找尋不到了。
尋子的道路艱難而又漫長,一晃十年過去,媽媽依然沒有找到孩子。這期間,她所經(jīng)歷的苦累和折磨是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幾乎在每個午夜夢回,媽媽都帶著悔恨和自責的淚水,她撫摸著孩子的照片,一遍遍地想象孩子現(xiàn)在的模樣。她甚至不敢去想,孩子是否還活著?即使能找到孩子,可十年過去了,自己還能認出孩子嗎?孩子走丟時才四歲,孩子的腦海里是否還留存著自己的印象呢?
一次偶然的機會,媽媽到外省探親。中午,她和一大桌親友圍在一起吃飯。席間,總感覺有一道目光在自己身上逡巡,她抬起頭,卻找不到目光的來源。后來,當這道目光再次投射過來時,她及時捕捉到了。那是對面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他的目光是那么熾熱,而且好像充滿了期待和詢問。當他們的目光相遇時,男孩索性不再躲閃,直直地盯著她看,而她似乎也在男孩臉上依稀看到了記憶里舊時的輪廓。
最后,男孩走過來,問她是不是丟過一個孩子。這一刻,激動萬分的她一下子淚流滿面。她忙不迭地點頭,然后緊緊握住了男孩的右手。她使勁擦了擦眼睛,是的,沒錯,男孩右手心里靜靜地躺著一個小兔子般的胎記!她根本沒有想到,兜兜轉轉這么多年,竟然會在這樣的時間、這樣的場合找到自己的兒子。
后來,有人問男孩:“你怎么會想到她是你的媽媽?”男孩羞赧地笑了:“我也不知道,我就是看著她感覺很親切、很溫暖,而且她身上好像有一種特殊的東西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想起來了,和幼時記憶中的一模一樣!”看著男孩興奮的樣子,圍觀的人都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包括男孩現(xiàn)在的養(yǎng)父母。是的,也許每個媽媽的身上都有一種特殊的符號,能在冥冥之中召喚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吸引到自己身邊,即使隔著歲月的漫漫風塵,依然可以讓孩子清晰地認出自己。
說起媽媽的符號,我突然想到看過的一個視頻。那是一個關于親情的測試,研究人員找了六個三至九歲的孩子,然后把他們的眼睛蒙上,讓他們在面前站著的一群人中找到自己的媽媽。媽媽們似乎都有些緊張,畢竟孩子們都還小,而且她們身上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孩子們卻顯得鎮(zhèn)定自若。測試開始了,孩子們依次走上前,摸著面前站著的人的頭發(fā)、面頰、手。最終,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全部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包括最小的那個孩子。
當詢問孩子找到媽媽的理由時,孩子們各有各的回答。有的說是味道,有的說是頭發(fā),還有的說是手掌。其中一個孩子的回答則更為奇妙:我摸到了媽媽的微笑,媽媽平時的微笑就是那種樣子的。
大家在驚嘆的同時,也不由地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獨屬于自己的媽媽,在媽媽身上會有一個特殊的印記。它是一種獨特的心靈符號,甚至可以無形、無色、無聲,外人根本無從探尋,子女卻可以深諳于心,那里包含著一種深入骨髓的血脈與傳承。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媽媽,想起了她身上獨特的符號,你呢?
(郭旺啟摘自《意林·青年勵志館》,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