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列一張當(dāng)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名單,埃隆·馬斯克大概率榜上有名。至少,在公眾的認知中,他曾不遺余力地試圖讓自己出現(xiàn)在這張名單上。
馬斯克身上匯聚了太多復(fù)雜難辨的矛盾性。他曾堅持認為自己是知名汽車品牌特斯拉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但在特斯拉的對外宣傳中,卻很少提及他的名字。盡管多次火箭發(fā)射都以失敗告終,但他仍篤信火星是人類想要持久生存的必然選擇。日常中他性情暴戾,饒是昔日共同奮戰(zhàn)的團隊成員,離職后也有可能被他掛到網(wǎng)上攻擊,可即便如此,仍然不斷有人在選擇退出這個團隊后又再次加入。他是天才還是撒旦?是盜火者抑或惡魔?
2021年1月7日,特斯拉的股價沖到了每股260美元,彼時的埃隆·馬斯克取代杰夫·貝索斯成了世界首富,但是他并未因此變得快樂。作為這個星球上屢創(chuàng)奇跡的科技新貴,馬斯克卻對自己的痛苦無計可施。不過,對他來說,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他那些未竟的夢想。他喜歡電影《角斗士》中的cb77578c2a248402ba768024233f8de7兩句臺詞:“你們不覺得這很有趣嗎?你們不就是為了這個才來的嗎?”
一個知道自己為何而來的人不會讓痛苦和恐懼擋住他的去路,從行駛在地表的自動駕駛電動車到穿梭于太空的可回收航天器,馬斯克幾乎在他入局的每個游戲中都成了“頭號玩家”,玩家的滿足感不只有勝利還有游戲本身——解決難題讓人樂此不疲。對于許多成功者,比勤奮更精準的描述可能是“成癮”。
嬰兒時期的馬斯克就已經(jīng)顯出了某些性格特質(zhì):他動不動就哭鬧,情緒說變就變,而且食量很大,但是睡得很少。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一度認為他智力發(fā)育遲緩,因為他經(jīng)常處于“恍惚狀態(tài)”,哪怕小朋友在他周圍蹦蹦跳跳,他也回不過神來。據(jù)他本人所述:“從小時候開始,當(dāng)我為難題絞盡腦汁時,我所有的感官都會關(guān)閉。我會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我的大腦在運算時,無法接收外來信息?!背赡旰螅⒌木?、變化無常的情緒和高度專注的“出神狀態(tài)”也成了馬斯克的標志。
《埃隆·馬斯克傳》中提到馬斯克有時會突然變得冷酷無情,進入所謂的“惡魔模式”(demon mode)。在被問及此事時,馬斯克的父親埃羅爾頗不以為然,他說:“惡魔這個詞太負面了。埃隆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專注模式(intense mode),我也有這樣的時候。所有成功者都有這樣一面。他們必須如此,否則就不會成功。”埃羅爾后來還說過,“這種模式會讓他只關(guān)注如何取得成功,不及其余”,“這也可說是一種‘聚焦’,心神極度集中,就像放大鏡將光線匯聚于紙上一點”。
“人們會誤以為這種行為是因為殘忍或者缺乏同情心,但事實并非如此?!瘪R斯克在擔(dān)任X.com的CEO時,曾因為粗魯?shù)墓芾盹L(fēng)格被要求下臺,但他在郵件中回應(yīng)道:“我天生就是強迫癥。我在乎的就是成功,而且不是小成功?!碑?dāng)馬斯克遭遇挑戰(zhàn)或受挫時,這種對成功的癮頭卻如同黑暗舞臺上的一束追光,讓天生就不諳人情世故的他只能看見他想做的“事”而無視眼前的“人”。此時,在他身邊的人眼中,他就變成了一個眼睛發(fā)紅的惡魔。
馬斯克的冷酷無情也許還部分來自他的童年經(jīng)歷。在馬斯克的記憶中,最深刻的情感創(chuàng)傷都來自他的父親埃羅爾。他的父親前一分鐘還和藹可親,后一分鐘就會開始長達一小時甚至更久的無情謾罵。多年后馬斯克回憶時還會哽咽,“那是一種精神虐待,他折磨人很有一套”。馬斯克的第一任妻子,他們五個孩子的母親賈絲廷說過:“如果你的父親一天到晚罵你笨蛋白癡,也許唯一的辦法就是關(guān)上心門,否則只會對那些內(nèi)心波瀾束手無策?!边@樣一來馬斯克可能會變得冷酷無情,但也讓他成了敢于冒險的創(chuàng)新者。馬斯克幼時的“恍惚狀態(tài)”、后來所謂的“專注模式”以及他應(yīng)對父親虐待的方式似乎都顯示出他會通過轉(zhuǎn)移注意力來屏蔽某些刺激,無論這些刺激是來自外界還是內(nèi)心。馬斯克說他對付心理問題的辦法就是“承受痛苦,然后確保自己專注在手頭的事情上”。
但是,無視痛苦并不等于痛苦不存在。
在面臨命運攸關(guān)的挑戰(zhàn)時,比如2008年SpaceX和特斯拉遭遇金融危機的危急時刻,緊張感常常讓馬斯克夜不能寐,甚至嘔吐不止。在壓力巨大時,馬斯克經(jīng)常會有嘔吐或胃痛的反應(yīng),那些被壓抑的情緒終究要換種方式噴涌出來,他可以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卻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身體。就算馬斯克有鋼鐵俠的雄心,他的肉身終究還是凡人。只不過比起挖掘痛苦和分析創(chuàng)傷,馬斯克更感興趣的是如何不讓它們影響自己熱衷的游戲。就像他后來說過的,“物理學(xué)并不關(guān)心你心里是否受傷,它只在乎你是否能造好火箭”,他本人也是如此。況且造好火箭,移民火星還有助于“醫(yī)治”他的痛苦和創(chuàng)傷。
馬斯克在青春期經(jīng)歷了他的存在主義危機,十幾歲的他因為搞不懂生命和宇宙的意義,一度非常沮喪,他發(fā)現(xiàn)無論是宗教還是科學(xué)都無法回答那些真正的大哉問,比如宇宙從何而來、為何而來。最終拯救他的不是哲學(xué)而是科幻小說,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那本《銀河系搭車指南》,馬斯克從中得到的最大啟示是:“我們必須擴展意識的領(lǐng)域,才能提出更有助于獲得答案的問題,即宇宙真相?!庇纱艘惭诱钩隽撕髞眈R斯克宇宙觀中兩個重要的基本原則:如何保存人類的意識之火,以及如何拓展人類的活動范圍。前者解釋了他個人“生生不息”的生育熱情和對人類生存危機的關(guān)注(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和人工智能),后者讓他著眼于如何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生命(運載火箭和殖民火星)。
存在主義危機本質(zhì)上就是對存在意義的質(zhì)疑,而這個危機得以解除往往是因為個體找到了能說服自己的意義感或目標。地球的生命演化經(jīng)歷了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海洋到陸地的過程,而馬斯克對人類命運的憂慮讓他立志將地球文明變成星際文明。他無疑從“先天下之憂而憂”中找到了人生的意義感和使命感,因此他極力鼓吹培育人類意識,探索宇宙以及拯救地球的必要性。正如PayPal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馬斯克·列夫琴暗諷的那樣:“埃隆最了不起的一點就是能把自己的愿景當(dāng)作上蒼的旨意?!倍谶@樣的愿景當(dāng)中,馬斯克自然也就成了“天選之人”。
從癡迷科幻小說到活成科幻小說中的英雄,也許沒有什么比這更讓馬斯克滿足的了。馬斯克的第二任妻子妲露拉曾說:“他內(nèi)心依然是個男孩,一個站在父親面前的孩子?!币粋€堅強又脆弱的男孩從此決意踏上一場史詩般的征途,也許這趟征途本身就是他最好的成人禮。同時,這種宏大的敘事讓他所經(jīng)歷的痛苦和創(chuàng)傷也變得渺小,在這個故事里他是拯救人類的英雄而不是他父親的受害者,那些痛苦有多深重,這個身份就有多誘人。
這也部分解釋了他為什么會如此“傷人”以及為何又不斷有人被吸引來到他的身邊工作。對于前者,因為他關(guān)注的是宏觀的人類命運而非具體的個人,從他的工程師思維來看,每個人都是實現(xiàn)宏偉星際文明目標的工具人,工具人出現(xiàn)問題可以直接更換,個人感受與拯救人類相比無足輕重。而對于后一個問題,一位曾被馬斯克搞得“遍體鱗傷”,退出特斯拉團隊后又再次加入的成員表示:“在身心交瘁和碌碌無為之間,我選擇了前者,因為這件事給了我使命感。”
作為團隊領(lǐng)導(dǎo)者,馬斯克無法向與他共事的人提供私人情感上的“情緒價值”,但他提供了另外一種更宏大的“情緒價值”,即成為他口中人類文明重要進程一分子的意義感。與狂人一起工作也許會體無完膚,但也可能共同締造奇跡。
無論在事業(yè)上還是情感生活中,讓馬斯克最痛苦的不是壓力而是平靜。如果背水一戰(zhàn),他就會精力充沛;如果無需為生存而戰(zhàn),他反而不踏實。
2022年年初,在SpaceX成功發(fā)射了31顆衛(wèi)星、特斯拉賣出了近100萬輛電動汽車、在他成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之后,馬斯克表示自己再也不能繼續(xù)處于危機戰(zhàn)備狀態(tài)。但是,事實上,他正在暗中大肆收購?fù)铺氐墓善?,一場后來廣為人知的風(fēng)暴即將上演。
馬斯克說:“我覺得我一直都是這種狀態(tài),要么把籌碼再推回牌桌上,要么去打游戲的下一關(guān),總之我不會安于現(xiàn)狀?!彼硗馊齻€孩子的母親、藝術(shù)家克萊爾·鮑徹說過:“我只是覺得他不懂得如何享受成功,嗅聞花香?!睂e人來說美好放松的時光,反而會激發(fā)他挑起事端。這是因為成功不僅意味著壓力的消除也意味著刺激的消失,而作為一個資深的游戲玩家,游戲的終結(jié)也意味著樂趣的終結(jié),于是馬斯克迫不及待地要開始下一個游戲。
PayPal共同創(chuàng)始人彼得·蒂爾表示:“馬斯克是為了冒險而冒險,他似乎享受其中,有時甚至是上癮?!睂τ隈R斯克這樣的人,僅僅生存并不能讓他們滿足,他們需要時時刻刻感受到自己真切地活著,而風(fēng)險與危機是生命最好的興奮劑,它們能調(diào)動一個人全部的身心資源,讓人無比專注,免于無聊無趣,甚至?xí)浲纯嗪蛣?chuàng)傷的過去。更重要的是,人往往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獲得對自身力量的最大肯定。
無論是早年父親對他的精神虐待,還是南非混亂的成長環(huán)境,都讓馬斯克對痛苦與危險習(xí)以為常,而見識過人生的這一面就很難再相信平靜與安全是常態(tài),它們更像是戰(zhàn)斗的間隙。這種經(jīng)歷讓他養(yǎng)成了一種“四面受敵”的心態(tài),也讓他長期懷有一種末日焦慮。無論在商業(yè)中還是政治上,他往往能覺察到即將出現(xiàn)的重大威脅,當(dāng)然這也成了他的動力來源,就像雄心勃勃的戰(zhàn)士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后來,當(dāng)他聽說推特內(nèi)部推崇給員工“心理安全感”時,他感到很可笑并本能地加以反對。他想打造一個爭強好勝、斗志昂揚的氛圍,狂熱的戰(zhàn)士們應(yīng)該枕戈待旦,而不是享受安逸。正如熱力學(xué)第二定律所指出的,秩序是暫時的,失序是必然的,而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比危險更快一步。
在X.com和PayPal合并前,馬斯克讓PayPal的創(chuàng)始人彼得·蒂爾坐上了他的邁凱輪跑車,馬斯克一腳將油門踏板踩到底,高速行駛的汽車后輪車軸突然斷裂,車子飛了起來,零件四散,所幸兩人均毫發(fā)無傷。這種將油門踩到底的行為是一個很好的隱喻:馬斯克想看看到底能有多危險。對于一名戰(zhàn)將,與其坐等危險發(fā)生,主動制造和挑戰(zhàn)危險反而是一種有掌控感的行為,對于控制欲極強的馬斯克來說尤其如此,與死神調(diào)情就是在挑戰(zhàn)死亡,勾引危險也等于不是在坐以待斃。
與馬斯克一樣,歷史上很多領(lǐng)導(dǎo)者和革新者都不乏陰暗的性格特質(zhì),如果從群體演化的視角來看,他們的存在也許在更長的時期內(nèi)、更大的范圍內(nèi)增加了人類群體的適應(yīng)性,但這樣的代價是犧牲了另一群人。對于馬斯克的諸多混蛋之舉,曾在特斯拉擔(dān)任過臨時CEO的邁克爾·馬克斯說:“也許我們想取得這些成就要付出這樣的代價——讓一個大混蛋來實現(xiàn)這一切,或許這個代價是值得的。但是,我并不希望世界如此運行?!?/p>
不光邁克爾如此認為,連馬斯克本人都對自己“頗有微詞”。在一次接受采訪時,主持人問他:“很多人想成為下個埃隆·馬斯克,你對這些人有什么建議?”馬斯克回答說:“我想說許愿需謹慎,我不確定有多少人真想成為我這樣的人。老實說,我對自己的折磨絕對超乎想象?!泵\的贈禮與詛咒有時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有人認為馬斯克是歧視其他物種的“人類中心主義者”,有人認為他是不計后果炒作自己的高手,還有人認為他是個喜歡陰謀論的暴君……對于現(xiàn)年52歲的馬斯克來說,評價他的人生為時尚早。以他難以預(yù)料的行事風(fēng)格,未來仍充滿變數(shù),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馬斯克最大的貢獻也許不是那些難望項背的成就,而是他打破既有規(guī)則的“瘋狂”。在他看來,唯一不可改變、必須遵守的只有物理定律,這讓我們再次思考何為人們口中的“真實”,那些“不可能”是否真的牢不可破?
比起消除痛苦和變得完美,也許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人生變得有趣和值得,而后者正是自由和可能性之所在。
(摘自《新京報·書評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