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新課標、新課改的推進可謂緊鑼密鼓,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標識。筆者作為一名在鄉(xiāng)村初中從事思政課教學的教師,從認識與實踐層面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準確把握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準確全面、系統(tǒng)清晰地認識核心素養(yǎng)這一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是實施教育教學和培育學生的前提條件。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這樣界定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核心素養(yǎng)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yǎng)、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
二、準確把握核心素養(yǎng)培育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一)深入貫徹落實“六要”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六要”標準,是新時期思政課老師的思想指南和行動準則:第一政治要強,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懷要深,保持家國情懷,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起養(yǎng)分,豐富思想。第三思維要新,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結合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第四視野要廣,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第五自律要嚴,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
(二)堅定理想信念
思政老師尤其要把有信仰、講政治當作首要標準來錘煉自身。從大的角度說,是堅定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傳播時代正能量的政治內容。從小處講,便是對教育、對學生的熱愛,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三)鑄魂育愛
思政老師特別要把鑄師魂、修思德作為重要標準來修煉提升自身,師魂就是師愛,教書育人,愛字當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用愛和責任鑄就師魂,用責任和愛心譜寫師德之歌。修師德就是“崇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興;就是“明德”,明大德、守功德、嚴私德;修德,是勤學明辨篤實,并踐行師德規(guī)范“十條”,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懷,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
三、準確把握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學途徑
(一)用足課本
1.利用好教材中的導語,教材中每一個單元、每一課都設置導語。導語是對學習目標、學習要求、學習重點、難點的提示引導,是對學生素養(yǎng)培育的指向,可幫助師生了解本單元本課要學習的主題。比如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一課,《豐富的社會生活》的導語:“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我們要主動認識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在生動鮮活的社會課堂中學習、成長,在異彩紛呈的社會實踐中鍛煉、發(fā)展,投身于社會的過程,也是我們走向成熟的過程”。這個導語便是這一課的學習目標、重點內容。個人離不開社會,人是社會關系的人,都是在社會中學習成長,旨在培育學生要講社會交往,親社會意識,培養(yǎng)責任意識的核心素養(yǎng)。
2.利用好教材的“相關鏈接”和“拓展空間”,拓展學生的認知面,豐富學生的知識量,開拓學生思維水平,挖掘學生認知深度。新教材每一課所設置的相關鏈接和拓展空間,容量大,有深度,要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和身心成長規(guī)律使用,切忌過深過廣,讓學生消化吸收不好,也切忌視而不見,熟視無睹,沒有有效地挖掘其中的知識點、核心素養(yǎng)培育點。
(二)廣用資源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不僅限于課標、課本、課程,要充分利用校園、家庭、社會和網絡媒體資源,深入開展第二課堂、社會實踐活動、班團活動,用好專家資源,全方位多渠道的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比如講《網絡生活新空間》,筆者便制作網絡應用ABCD課件,把人們使用網絡的多種情境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進行分類區(qū)別、整理歸納,開展小組討論學習,辯證地分析使用網絡的好處與壞處,并制作圖表,讓學生明是非、辨真假,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價值觀,培養(yǎng)正確的核心素養(yǎng)。比如教學《男生女生》這一課,筆者充分借助宣威市檢察院安全教育的案例資源,引入課堂,用學生身邊和親耳所聽的實例教育引導學生。利用每學期宣威市龍場派出所的安全性教育活動的案例,引導學生深入分析男生女生關系,處理把握好分寸,牢記底線,樹立正確交往意識的核心素養(yǎng)。
(三)巧用教學設計
每一堂課的高效課堂構建、有效的教法、學法,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獲取知識,培育品德,身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學常規(guī)中運用讀、議、講、練、測等方法,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手段,“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增強感知與理解?!白h”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法,開展學生互動,師生互動,把握主旨,開拓思維,讓學生發(fā)表自筆者觀點,激發(fā)學生思維力和表達力?!爸v”是老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對重點知識給予講解?!熬殹笔庆柟讨R、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皽y”是對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及時反饋,查缺補漏,強化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形成、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在教學《青春期的煩惱》時,筆者就采用議題式教學,將議題分為三個問題,一是當青春期遇見“危機期”,探究因青春期的心理特征,與性心理特點而導致的青春綜合征。二是當性懵懂遇見“真愛情”,探究如何對待兩性關系。三是勇于向邪惡說“不”,討論性騷擾和性侵害的特點及其應對策略。三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為關聯(lián),圍繞青春期遇到的困惑,基于“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邏輯,解決成長中的困惑。學生通過學習后,豁然開朗,明白清晰,反響效果很好,有效的培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培育了學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