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fā)現,僅有25%的心臟病發(fā)病前可無任何表現,而大多數心臟病發(fā)病前是有征兆的。當心臟發(fā)出以下求救信號時,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胸痛 胸痛是心臟病發(fā)出的最早期、最常見的信號。心臟病發(fā)作時,患者胸口會有難受的擠壓感或痛感,一般會持續(xù)1~2分鐘,有時疼痛會向左側肩膀或手臂放射。值得注意的是,冠心病引起疼痛的部位很多,除典型的心前區(qū)外,還可以表現為牙痛、上腹痛等,易被漏診或誤診。當出現這些部位的疼痛時,需要鑒別是否為心絞痛,可以稍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能夠緩解,說明是心絞痛。
心慌、胸悶 時常感到心里怦怦跳,有心慌、憋氣的情況出現,這在醫(yī)學上稱為心悸,也是心臟病發(fā)生前的典型癥狀。若胸悶癥狀明顯、持續(xù)時間長,可能是某些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心臟腫瘤的預警信號,一定要盡早到醫(yī)院就診。
呼吸困難 主要表現為患者呼吸頻率、深度和節(jié)律的改變,大口喘氣,有瀕死感。一旦出現呼吸困難,患者處境會十分危險,隨時有窒息的可能,一定要及時搶救。如果呼吸困難的同時還伴有咳粉紅色泡沫痰、強迫坐位、大汗、口唇發(fā)紺、兩肺底可聽到水泡音等,很可能是急性左心衰。如處理不及時,可迅速發(fā)展為心源性休克、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水腫 心臟病引起心力衰竭會產生水腫,但這類水腫與肝性水腫、腎性水腫相比,又有不同之處:與肝腎疾病引起的水腫相比,按壓時感覺硬度更大一些;一般是從雙足開始,逐漸向上發(fā)展;勞累或體力活動后加重,傍晚時明顯,晨起時減輕;水腫一般為對稱出現,同時伴有心臟病的其他表現。
食欲不振 很多心臟病患者會有食欲不振的癥狀,但他們可能會認為這只是消化系統(tǒng)的問題而延誤治療。當心功能不全時,胃腸道供血不足,會導致消化功能下降,加上胃腸道淤血,抑制了食欲,出現食欲不振、腹脹等不適。
疲勞、頭暈 一些心臟病患者雖然沒有明顯的癥狀,但會長期存在一些不適,如容易疲勞,不能進行重體力勞動,走路稍快就覺氣急,經常頭暈眼花,有時會眼前發(fā)黑,在公共場所容易感到胸悶、呼吸不暢等。如果經常出現這些情況,就要到醫(yī)院心臟??七M行詳細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