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之聲
影片《無問西東》在正式公映前蟄伏了六年之久。這部電影曾在清華大學舉辦了全球首映禮。首映禮上,參演的眾星講述了電影從無到有,從拍攝到上映的動人歷程?,F(xiàn)場的觀眾們自發(fā)鼓掌,經(jīng)久不息。
那么問題來了,這部賺盡了觀眾淚水的電影,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時代是不變的主題
影片講述了近百年間四個不同時間階段同樣都出自清華的年輕人的故事。他們對青春滿懷期待,在各自時代的變革矛盾中努力前行,最終找尋到真實的自我。這四個故事的落腳點分別在1923年、1938年、1962年和當下。
1923年的故事是北洋時期迷茫學子求知的暖心解惑。熱愛自由的吳嶺瀾,一心想學理工實科,但因成績不理想,最終轉(zhuǎn)為文科生。寡言少語的他深陷迷茫,先賢循循善誘的教導,讓他縱情地釋放自己的內(nèi)心,找到了自己的生命坐標。
飾演吳嶺瀾的陳楚生說:“我飾演的角色,他所處的時代是內(nèi)憂外患的。我們應該打破規(guī)則,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走出自己的方向?!?/p>
1938年的故事是抗戰(zhàn)亂世中富家子弟從軍的熱血報國。家境殷實的沈光耀,就讀于西南聯(lián)大,他本應在衣食無憂中盛放青春華彩。但眼見山河破碎,人民涂炭,他違背“不可當兵”的家訓,隱瞞深愛自己的母親,毅然決然地投筆從戎,成為了一名飛行員,為國為民灑熱血,最終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飾演沈光耀的王力宏說:“他對母親的承諾和后來的抉擇是有沖突的。那是個很重大的承諾,雖然是孝子,但是他背叛了這個承諾,讓沈光耀內(nèi)心有不小的焦慮和煩惱。我們現(xiàn)在很幸福,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
1962年的故事是紅色年代國防科工護愛的虐心戀情。孤兒出身的陳鵬,深愛著同為孤兒出身的醫(yī)生王敏佳。當王敏佳遭受謾罵批斗時,他對愛情的認真、執(zhí)著和純粹顯現(xiàn)無疑。他用自己的一片深情,守護著毀容的王敏佳,使后者心有所依、愛有所靠??墒敲\卻如此不公,對這對情侶極盡捉弄。
飾演王敏佳的章子怡說:“敢作敢為,為自己負責,只問勇敢,遵從內(nèi)心。”
當今時代的故事是對商人利欲的精神拷問。事業(yè)有成的張果果,身處爾虞我詐的職場,對于公司高層的人事傾軋,他見招拆招。他既想贊助生下四胞胎的貧困家庭,又害怕這個家庭對自己有過度的索求,不知該如何選擇。幾經(jīng)周折后,當慣了人生贏家的他,終于明白了愛與生命的真正意義。
四個故事、四個時代,乍看是散落的珠子,其實早已被命運串在了一起。這四代人的選擇,指向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堅定內(nèi)心的理想,追求自我的真實,愿心向自由,共天地俊秀。
這部電影意在提醒那些可能迷失自我的人,要時刻記得,愛你所愛,行你所行;心之所向,無問西東。
當一部電影被賦予了期待,就相當于被賦予了一種情懷?!扒閼选背休d了大眾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和文化意識流,也是藝術作品最本質(zhì)的、最應該向觀眾傳達出來的靈魂。
青春是永恒的情懷
影片《無問西東》,最初是向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獻禮的作品,片名正是出自清華校歌中的一句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導演李芳芳曾這樣解讀這句話:“美好的德行和于人有益的言辭,是青春飛揚的根基。每個人都面臨紛繁的選擇,唯有對自己真誠,內(nèi)心沒有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無問西東?!?/p>
這部影片從清華百年歷程里擷取四條時間線,速寫了與時代同行的青年,串起它們的是一個共同的主題:青春的選擇。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耙馔獾暮谩钡膮菐X瀾、“渾身發(fā)光”的沈光耀、“自成一派的力量”的王敏佳和“單純又熱忱”的陳鵬、“內(nèi)斂深刻”的張果果……年輕男女主們性格迥異、身份有別,且懷有的夢想各不相同,但無一不是在各自的時空中一路前行,用不同的方式展現(xiàn)自己的青春芳華。
近百年的時間跨度,不同年代的青春交錯,各色人物的際遇斷章,引發(fā)了觀眾對青春理想、對人性生命的思考。所以《無問西東》底子里闡釋的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更是一種處世哲學。
中國電影作為中國文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賦予電影“情懷”上不斷努力,才能直抵人心。
掌聲是為中華風骨點贊
當然,只有青春情懷是無法在一場電影里連獲26次掌聲的。這部帶有夢幻色彩的影片,還讓觀眾看到了中國青年該有的樣子:白衣勝雪,清澈如泉。
當不同時代的主人公以各自的真心、正義、無畏、同情,微妙呼應著彼此的青春,通過他們,觀眾或許會懂得:一年幾變枯榮事,百尺方資柱石功。這,是中華學子的風骨。
清華大學的校歌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的前兩句是“器識為先,文藝其從”。意思是說,胸襟與見識是人的精神涵養(yǎng),它為先;做文章的技巧,在其次。在此基礎上的立德立言、建功樹業(yè),才可能“無問西東,舍我其誰”。這,是中華學子的風骨。
影片的片尾還有一段“七分鐘讀懂中國風骨”的超長彩蛋,記錄了在影片中出現(xiàn)、現(xiàn)已被人熟知、為國家做出過杰出貢獻的歷史名人與國學大師:梅貽琦、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錢鍾書、朱自清等。他們在過往的歲月中風骨卓絕,滿腔熱血,筆耕不綴,努力生活。這,是中華學子的風骨。
所以全場共計26次熱烈掌聲,是觀眾在表達內(nèi)心的震撼,和對百年來傳承至今的中華風骨的贊嘆。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他們在他們的時代,努力地生活,風骨卓絕,我們何不在屬于我們的時代,努力展露自己的風骨?
(選自“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微信公眾號,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