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國際失敗日”(Day of Failure)創(chuàng)立以來,每年的10月13日,芬蘭人都會鼓勵全世界人民“自曝己短”,釋放內心的壓力,擺脫對于失敗的恐懼。他們還列了一份非常詳細的“失敗指南”,教人們如何“失敗”。下面列出其中的三條:
1. 用自己的方式,盡情地失敗一次。
2. 把你的失敗經(jīng)歷發(fā)布在社交平臺twitter或instagram上,貼上話題#day for failure#,在分享的同時,盡情為其他同樣經(jīng)歷了失敗的小伙伴點贊。
3. 從你的失敗中學習!
這一次,我們也邀請同學們曬出自己的年度“打臉”時刻,畢竟,立下的flag總是會倒下的。倒下不怕,怕的是不敢面對失敗,不愿直面倒下,不會總結失敗的原因。
復盤os:
看到flag完成了是真的高興,如果沒有完成的話,也不能說我定的目標不切實際,人總歸是要有目標的,雖然可能不是觸手可及,畢竟觸手可及的話也不用定flag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沒完成的flag還會繼續(xù)存在,完成的也不一定不再寫。年終flag,就是一個年內大綱,給自己新的一年找一個奮斗的目標,還是蠻不錯的。
復盤os:
雖然倒下了,但拍拍手上的灰,爬起來還是一條好漢!
復盤os:
沒有一條是做到的,接下來估計也做不到了。因為對每件事情都想保質保量地完成,糾結于其中,結果什么都做不好??紤]再三,我決定把對喜歡的球隊的戰(zhàn)術研究放到考上大學以后,類似這樣的跟學業(yè)無關的flag,之后還是不要再列了,以免挫敗感疊加。
復盤os:
2024年對于我而言是朦朧而重要的一年,好像什么都沒做,這一年就一晃而過了,但仔細盤點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走得很遠。對于完成的目標,我想這代表了我生活中的許多小幸運;對于尚有余地的學業(yè)期待,我想這代表著我高三奮斗的方向。無論如何,又攜書劍路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