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體驗火星上的“腳感”
火星,無數科幻作品中的“另一個地球”,被寄予人類“第二家園”的厚望。目前,人類尚未從火星取回過研究樣本,但對火星的研究從未止步。在地球體驗火星上的“腳感”,你期待嗎?
在位于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yè)工程學院的土槽實驗室里,紅色的仿真火星壤不僅能提供踩在火星上的“腳感”,還能模擬未來火星車在火星上可能遭遇的“路況”,并對此進行精確分析,為火星車的“智能大腦”提供數據。
在地球上開展模擬火星壤、月壤的研究,能為人類開展深空探測提供有力支撐。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一次科技的飛躍都離不開成千上萬次的實驗與努力。
??化石里秘密多
化石記載著遠古生命遺留的信息,是人類認識生命和地球歷史的寶貴素材。近日,考古學家在江蘇草堰港遺址采集到各類糞便化石。這些化石里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考JkiJA45NN0/FPAwrwnbOuQ==古人員在遺址采集到各類糞便化石近500份,根據其形狀、大小、紋路等形態(tài)特征,以及直徑和長度等量化數據判定,前期進行形態(tài)學鑒定的100余份糞便化石,種屬主要為狗,少量為牛和人。
對科學家來說,糞便化石是研究當時動物、人類飲食結構,動物飼養(yǎng)策略乃至生存環(huán)境的絕佳生物標本。結合遺址已鑒定的出土動物遺存中幾乎沒有發(fā)現(xiàn)狗骨骼,研究人員初步推測,7000年前的草堰港先民雖然飼養(yǎng)狗,但并不將其作為主要肉類食物來源。
老鼠如何在黑暗中自如穿行
為何老鼠能在黑暗中穿梭自如,它們有特別的導航系統(tǒng)嗎?
科學家借助一個獨特的運動模擬器對老鼠進行測試,發(fā)現(xiàn)老鼠對微小的氣流變化非常敏感,還能利用氣流信息增強對運動的感知和判斷能力。據此,科學家首次確定氣流為老鼠自我運動感知的關鍵線索。這一發(fā)現(xiàn)拓寬了人類對生物導航能力的認識。
在不久的將來,氣流導航技術或許能被巧妙地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