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暖饑飽,起居之常,惟常也,往往易于疏縱,自當隨時審量。衣可加即加,勿以薄寒而少耐;食可置即置,勿以悅口而少貪?!稘帯吩唬骸耙虏幌舆^,食不嫌不及”,此雖救偏之言,實為得中之論。
清·曹庭棟《老老恒言·燕居》
穿衣吃飯,乃是人們物質(zhì)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也是人的求生本能。吃,自不必多說;衣,從猿到人,當逐漸褪下濃密的全身披毛時,就需要用東西遮擋身體的敏感部位,以防曬御寒,避免外傷。但正因為如此,許多人往往會忽視其中需要注意的健康問題。正如曹庭棟所言:“惟常也,往往易于疏縱”。就是太平常了,因而人們就容易疏忽放縱。所以曹庭棟認為“自當隨時審量”。
如何審量呢?曹庭棟提出了一個原則,即“衣可加即加,勿以薄寒而少耐;食可置即置,勿以悅口而少貪”。并引古籍《濟生編》中“衣不嫌過,食不嫌不及”為佐。也就是說,衣服該添加的時候就要添加,不要以為只是稍微有些冷而忍耐一時;食物該放置一邊的時候就放置一邊,不要因為好吃而多吃一點兒。
對曹庭棟的這番言語,飲食要適當少一點,符合今天節(jié)食的要義,人們對此多無疑義;但秋季薄寒即加衣,有些人就感到不解了。因為傳統(tǒng)養(yǎng)生有“春捂秋凍”一說,這秋季薄寒不正是需要適當“凍一凍”,讓身體逐漸適應(yīng)即將到來的冬季嚴寒嗎?其實人們都忘了一點,所謂的養(yǎng)生之道,最重要的是要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環(huán)境,采取不同的養(yǎng)生措施,不能一言而蔽之。年輕人真元充沛,血脈旺盛,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強,適當秋凍是有利于身體健康的;但老年人真元不足,身體虛衰,經(jīng)不起半點磨難,稍有不慎便會惹病上身,秋凍就需要謹慎對待了。況且最適宜秋凍的時節(jié)是早秋和仲秋,若到了深秋季節(jié),已近冬季,再秋凍就有些不合時宜了。因而這秋凍對老年人而言,要慎之又慎,不可一味的耐寒鍛煉而招致疾病。宋代養(yǎng)生學(xué)家陳直在所撰的《壽親養(yǎng)老新書·卷一》中就對此解釋說:“緣老人血氣虛怯,真陽氣少,若感寒邪,便成疾患,多為嗽吐逆麻痹昏眩之疾?!奔唇裉煺f的感冒、中風等。因此,陳直認為秋冬季老人養(yǎng)生最重要的就是防止風寒襲人,“宜居處密室,溫暖衾服,調(diào)其飲食,適其寒溫”。
時下已是深秋,天氣逐漸寒冷,在此敦促老年人該加衣就加衣,切莫拘泥于“秋凍”之說,被寒氣傷了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