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里有不少名廚,其中我認識的一個名廚和我成了朋友,再吃別人的菜總覺得不如他做的菜好吃。他把炒菜當(dāng)成了一種藝術(shù),推崇到了極致。可以說,每一道菜都是他的心血,都是他的一部作品。有時候我們一起吃一道菜,他就會給我講這道菜背后的故事。后來,他成為非遺傳承人,給他頒牌子的時候,他激動得掉了淚。
名廚最為遺憾的就是兒子不喜歡炒菜。他總想讓他的技藝成為兒子的技藝,但兒子喜歡的是美術(shù)。他兒子的國畫,畫得相當(dāng)好,已經(jīng)論尺寸掙錢了。說起來,天津的津味炒菜是非遺項目,而國畫也是非遺里一朵盛開的花。他們父子的故事對我一直有觸動,我用了足足一個多月的時間,想把這兩種非遺融合在一起寫成小說。我一般都是想好了開頭和結(jié)尾才開始創(chuàng)作的,但這次陷入了盲區(qū),很多時候?qū)懖幌氯?。因為兩個人的命運確實找不到一個契合點,不知道究竟怎么樣的結(jié)局才深刻。
這個名廚算起來已經(jīng)是第四代了,他家前三代都是名廚,特別是他的爺爺,炒過的菜都進了教科書。他覺得到他兒子這一代算是徹底斷了傳承。我就跟他說,你可以教徒弟,不一定要教你的兒子。他很苦惱,因為這是代代家傳,不傳兒子,就愧對了祖宗。因為一直想不通,他總跟兒子吵架。他跟我說過一句話,深深觸發(fā)了我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說,他的兒子還是不知道什么是餓,真是餓透了就懂得吃的重要性。他還說,兒子之所以這樣,是自己慣的,從小就纏著父親做好吃的,父親就成了他的廚師。
我和名廚的兒子經(jīng)常去他父親的飯館吃飯。名廚說,他兒子嘴饞,每次去吃飯,他都忙里偷閑給我們露兩手。他說津菜雖然不在八大菜系,但其文化內(nèi)涵很豐富,也是天津人的一種創(chuàng)作。比如罾蹦鯉魚,能把魚鱗做得那么香甜脆口,就說明天津人有獨到的做法。這樣說起來,他的炒菜里也蘊含天津的文化。因為他覺得民以食為天,炒菜就是那片天。
我曾經(jīng)跟名廚的兒子聊過,他很迷戀中國畫,特別是工筆。他給我講過很多畫畫的痛苦和幸福。他說,工筆畫應(yīng)該是中國畫最高的一種境界,需要你一筆一畫地精心描繪,花費的功夫也很大。記得他曾經(jīng)在英國倫敦舉辦過一次畫展,效果相當(dāng)不錯,賣得也挺好。當(dāng)?shù)匾粋€畫油畫的對別人說,自己一個月才畫一張,他三天就畫一張,還不如他賣得好,心里不平衡。他笑著對我說:“他們哪知道我下了多大的功夫,畫中國工筆畫背后的付出和努力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我曾經(jīng)為了畫好一條線,整整畫了一年?!边@句話也啟發(fā)了我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跟他父親一樣,都是想把自己追求的東西做到最好。
畫畫和炒菜看起來風(fēng)馬牛不相及,但是這兩個人都是在堅持追求自己的最高目標,都是講究藝術(shù)的極致。其實,把中華傳統(tǒng)的東西發(fā)揚光大,是他們共同的追求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