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大學食堂里的飯桌嗎?一般來說,都是一張長桌,座位和桌子是一體的,能坐八個人。吃飯的時候,同學們坐在一起,交流學了什么,或者談點兒八卦。大學的飯菜通常不怎么好吃,但氣氛是快樂的。
我去過劍橋大學,在某個學院的食堂里吃過飯,那里也是長桌,能坐十幾個人乃至二十多個人,食堂前面有一處高臺,上面也是長桌,那就是所謂“高桌”,是供教授用的。
我還參觀過寶馬公司,那里的食堂很大,也是長桌。我還去西南旅行過,參加過“長桌宴”。但在城里見到的長桌很少,有些咖啡館會有一兩張長桌,一般都是給那些到咖啡館工作的人準備的,他們在桌上打開電腦,彼此之間很少交流。餐廳里很少有長桌,高級包房里一般都是圓桌,大廳里都是小桌子,供兩個人到四個人使用,餐廳越高級,這些小桌子的距離越遠,保證每個客人都有不被干擾的私人空間。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jīng)在自己家里開過私宴,他的經(jīng)營方式很簡單,在網(wǎng)上發(fā)布時間、地點和售價,八到十個席位??腿藗儽舜瞬⒉徽J識,到吃飯那天,去到他家,在一張長桌前坐定,吃一頓晚飯,結(jié)識一些新朋友。我一直覺得這是城市里很好的一種就餐方式,其中有些小麻煩,比如說怎么點酒,但也并不是不能解決。這樣的私宴不用付房租,也沒有消防及食品安全的檢查,遺憾的是,他沒能繼續(xù)經(jīng)營下去。
長桌是最適合社交的就餐方式,你可以有至少五個潛在的交流對象,左邊一個右邊一個,對面一個和斜對面兩個,長桌寬1.2米到1.4米,能讓你和對面的人聊起來。大圓桌不行,你只能和左右兩個人聊,大圓桌看似平等,其實是有地位等級的,需要有人張羅,才能保持餐桌上的氣氛。需要有一個共同話題,長桌更自如,能劃分出不同的交流區(qū)域。
悉尼大學圣保羅學院的院長安東尼·馬丁霍是長桌的鼓吹者,該學院研究生院的食堂一開始預訂了十張小桌子,院長安東尼下令將十張小桌子拼成三張長桌,兩張長桌分別可以坐12人,一張大長桌可以坐25人,教師和學生都在長桌上吃飯,院長還制定了就餐規(guī)則,一張桌子坐滿了,才能坐另一張桌子,盡量避免單獨吃飯的場景發(fā)生,除了正式宴會,沒有固定座席,你無法選擇和誰坐在一起??雌饋磉@樣的就餐方式更鼓勵“e人”(性格比較外向的人),“i人”(性格比較內(nèi)向的人)比較難受,但學校鼓勵學術交流,公司鼓勵員工交流,有一種說法——公司最美妙的談話都是發(fā)生在咖啡間的,大家去喝咖啡,在非常放松的環(huán)境下漫無目的地聊天,也許能促成一些美妙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