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所謂大單元教學,通俗來講,就是將教學內容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和順序組織起來,并將其總結與整合后展開的教學。大單元教學最關鍵的是需要由概念引領、問題導向和任務驅動這三個抓手進行一體化設計,這三個關鍵詞分別代表核心素養(yǎng)、核心問題和核心任務,由此讓整合課程的目標清晰起來。因此,在大單元教學模式下,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更加具有系統(tǒng)性,學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從而提升綜合能力。
二、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過于傳統(tǒng)呆板,學生對歷史課堂不感興趣。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對于學習沒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概念,而有些教師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參與感,只注重一味地灌輸。學生只能對歷史事件進行生硬的記憶,卻忽略了對歷史事件的感悟,這在無形之中限制了思考能力的發(fā)展,導致對歷史課越來越不感興趣。這樣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
2.在實際教學中,忽視時間軸的應用。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中國歷史事件較為熟悉,但是,在問到同一時間世界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時,他們卻很難快速地反應過來。其實這主要是源于學生對同一時間的世界歷史大事件沒有一個系統(tǒng)化的認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是極其不利的。
三、新課標下初中歷史大單元教學路徑微探
在新課標背景下,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采取大單元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大單元教學水平的提升,從而實現(xiàn)“整體大于部分之和”。這樣,不僅落實了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能實現(xiàn)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的。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標背景下,對于初中歷史教學,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有關秦始皇的歷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秦始皇焚書坑儒、修建長城、統(tǒng)一貨幣等事件組合成一個歷史情景劇,讓學生上臺進行表演。在表演時教師充當旁白的作用,敘述秦始皇修建長城和統(tǒng)一貨幣的歷史功績,同時也不忘指出秦始皇過在當代、功在千秋的歷史事實。通過這樣的情景劇表演,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歷史事件的了解,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對于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刻板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歷史學習。
2.整合單元知識概念,助推時空觀念落地。
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教學階段,歷史學科所涉及的知識內容范圍較廣,并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為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助力其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可以整合單元知識概念,通過對同時期世界歷史大事件進行敘述,幫助學生建立起更加完整的世界歷史大事件時間軸。
例如,在商鞅變法時,亞歷山大才開始東征;在唐朝建立后的30年左右,日本的大化改新才開始;在我國明朝時期,歐洲國家開始了文藝復興;在英法聯(lián)軍攻陷北京、毀掉圓明園時,林肯當選了美國總統(tǒng);等等。在實際教學中對同時期的其他重要歷史事件進行概括敘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建立起同一時空下,中國以及世界歷史事件時間軸,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大單元教學,激發(fā)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將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進行時空整合,促進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