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孟維,無論作出公司重大決策還是指使下屬為己謀取私利,他總是獨斷專行、不計后果。因濫用職權和貪污導致上千萬元國有資產流失,他被繩之以法。
云南省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控股集團”)屬省管國有企業(yè),旗下云南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科技公司”)是一家持股49.16%的國有控股混合經濟型企業(yè)。某科技公司章程規(guī)定,公司董事會由5名董事組成,其中3名董事由某控股集團委派。
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1975年出生的孟維受某控股集團的委派,擔任某科技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jiān)、執(zhí)行董事。
云南三七科技某乙有限公司和云南某某科技燈盞花藥業(yè)有限公司,系某科技公司下屬兩家全資子公司(以下合稱“兩家全資子公司”)。2016年10月,某科技公司董事會臨時會議審議同意擬將上述兩家全資子公司全部股權對外出讓。會議明確此項工作由時任某科技公司總經理羅某某負責領導和組織協(xié)調,由時任某科技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jiān)孟維負責具體推進落實。
隨后,某科技公司對上述兩家全資子公司云股權價值進行了第三方評估審計。評估審計完成后,某科技公司向云南某某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提請審議股權轉讓事宜,集團批復同意兩家全資子公司股權對外轉讓。
2016年12月,某科技公司在云南產權交易中心掛牌出讓兩家全資子公司的全部股權。掛牌期間,昆明某某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藥業(yè)公司”)有收購意向,但認為掛牌價格過高,所以在前三次掛牌時,某藥業(yè)公司都沒有摘牌。在第四次掛牌時,某科技公司已將價格調整為云南省國資委備案的評估價格,也就是按照最低價格掛牌出讓,但某藥業(yè)公司仍認為價格高。
后在無法繼續(xù)降低掛牌價格的情況下,某藥業(yè)公司董事長樊某某向孟維提出,可以按照掛牌價格收購兩家公司,但某科技公司必須與其另行簽訂由其公司起草擬訂的補充合同(以下簡稱“案涉補充合同”),孟維表示需要向某科技公司領導請示。
證據(jù)顯示,案涉補充合同對兩家全資子公司產權交易合同(以下簡稱“案涉產權交易合同”)變更主要體現(xiàn)在付款方式、過渡期損益、償還債務處置等幾個方面。具體表現(xiàn)在:對產權轉讓價款支付時間進行變更;對損益承擔進行變更,由約定的某藥業(yè)公司承擔的損益改為某甲辛科技有限公司承擔;對債權債務的承繼和清償作出變更,某甲辛科技有限公司放棄對標的公司的款項收取利息和資金占用費;約定某甲辛科技有限公司出具避免同業(yè)競爭承諾函,停止云南某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燈盞花素制劑和原料藥,將生產批文、生產技術及資料等相關權益無償移交某藥業(yè)公司。
樊某某證實稱,其公司之所以提出另行簽訂補充合同,是因為案涉產權交易合同中明確規(guī)定,如果有體現(xiàn)國有資產轉讓相關規(guī)定的強制條款是不能修改的,所以其公司只能提出通過簽訂補充合同的方式另行約定。
很顯然,某藥業(yè)公司草擬的上述案涉補充合同,由于對案涉產權交易合同的關鍵條款進行了實質性變更,自然損害了某科技公司的利益,正常情況下不會得到某科技公司的同意。然而,孟維在向羅某某匯報時,二人一致認為:當時除了某藥業(yè)公司之外,沒有其他公司有摘牌收購兩家全資子公司的意向,而且審計評估的期限即將到期,如果仍然未能出讓,就要再次進行審計評估;即使與某藥業(yè)公司簽訂補充合同轉讓之后出現(xiàn)問題,某科技公司仍可通過向法院起訴的方式來解決,遂拍板決定與某藥業(yè)公司簽訂上述產權交易合同和案涉補充合同。
盡管羅某某和孟維是兩家全資子公司股權轉讓事宜具體協(xié)調和推進負責人,但在最終決策時仍需走公司層面的論證和審批程序。然而,孟維在未經某科技公司內部法務審核的情況下,安排某科技公司財務綜合主管胡某某與某藥業(yè)公司正式簽訂股權轉讓合同和案涉補充合同。胡某某證實稱,其明知案涉補充合同存在明顯違規(guī)違法的情況,但因孟維是自己的分管領導,所以只能按照他的指示辦理。羅某某表示,孟維代表公司簽約時,向其進行了匯報,并在經其同意后,使用某科技公司公章和羅某某的法定代表人章履行了合同簽訂程序,但上述股權轉讓合同和案涉補充合同的會審,沒有按規(guī)定呈報副董事長、董事長審批。
證據(jù)顯示,孟維擅自按照受讓方某藥業(yè)公司的要求,安排下屬實施上述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公司合同審批管理規(guī)定的行為,導致上述股權違法轉讓給某藥業(yè)公司后國有資產損失1693.64余萬元。
檢察機關還指控稱,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孟維在擔任某科技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jiān)、執(zhí)行董事期間,利用職務便利,安排時任某科技公司融資部經理李某爽、綜合辦公室副主管李某某,采取虛構電商平臺倉庫臨時工勞務費的方式,多次套取某科技公司資金20.54萬余元。案卷顯示,孟維之所以指使下屬套取某科技公司資金,是因為其在此期間經常約下屬到娛樂場所進行娛樂消費,并產生了一些費用。
2017年12月,孟維安排李某某編造虛假電商平臺臨時用工合同、收條等報賬材料向某乙公司套取資金2.4萬元。李某某收到報銷套取的勞務費2.4萬元后,將其中2.14萬元轉入李某爽的民生銀行賬戶,李某爽又將其中的1.24萬余元轉入云南某某產業(yè)股份公司、將0.78萬元轉入某科技公司用于支付孟維購買血塞通、三七粉等藥品的費用。
2018年,孟維安排李某爽通過某科技公司電商平臺倉庫物流主管木某某,編造虛假電商平臺臨時用工合同、收條等報賬資料套取某乙公司資金5.54萬余元。木某某收到報銷套取的勞務費5.54萬余元后,將該款項轉給李某爽,李某爽將其中的3.84萬余元轉入孟維的中國民生銀行賬戶。
2018年10月,孟維安排李某爽委托木某某編造虛假電商平臺臨時用工合同、收條等報賬資料套取某乙公司資金8.4萬元,木某某收到報銷套取的勞務費8.4萬元后,將該款轉入李某爽的銀行賬戶,李某爽將其中的4.683萬元轉入孟維的銀行賬戶。
2022年8月12日,被告人孟維因涉嫌職務犯罪被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監(jiān)察委員會采取留置措施;因涉嫌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罪、貪污罪,經姚安縣人民檢察院決定,于2023年2月17日被姚安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2月24日被姚安縣公安局執(zhí)行逮捕。
孟維濫用職權、貪污一案,經云南省姚安縣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云南省姚安縣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姚安法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孟維在擔任某科技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jiān)、執(zhí)行董事期間,違反相關規(guī)定和工作程序,在與某藥業(yè)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合同中濫用職權,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構成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罪;被告人孟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安排、指使他人編造虛假材料騙取公司資金,數(shù)額較大,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之規(guī)定,構成貪污罪,均應依法予以懲處。
2024年5月8日,姚安法院對外公布本案一審判決結果:被告人孟維犯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3年4個月,罰金人民幣15萬元;孟維退繳的貪污贓款10.55萬余元,依法予以沒收,由收繳機關上繳國庫。一審宣判后,被告人孟維未提出上訴。
(本文謝絕轉載)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