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爬蟲,是一種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自動地抓取萬維信息的程序或者腳本。央視網《央視快評》2019年10月15日發(fā)表《“爬蟲”濫觴,竊取數據的行為該整肅了!》文中稱:“爬蟲技術的濫觴,一個客觀原因在于,第三方公司不像電商平臺或商業(yè)銀行那樣有足夠的獨立數據來源?!老x技術的濫觴,‘得益’于長期以來的監(jiān)管缺位,充分暴露出我們對用戶的隱私安全保護的意識和力度明顯不足。”(《電腦知識與技術(經驗技巧)》2019年第11期)
對此,《語言文字周報》公眾號2024年5月10日推送李永龍老師的文章《“濫觴”是泛濫的意思嗎?》文中稱:“‘濫觴’一詞典出《孔子家語》卷第二《三恕第九》:‘夫江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濫觴。觴可以盛酒,言其微,及其至于江津,不舫舟,不避風,則不可以涉,非唯下流水多耶?’意思是說江河發(fā)源之處水極少,只能浮起酒杯?!蟊扔鳛槭轮_始,以指事物的起源。……顯然,《‘爬蟲’濫觴,竊取數據的行為該整肅了!》一文中的‘濫觴’與詞義不合。根據文題及正文內容判斷,當是‘泛濫’的誤用。”
筆者讀后,查閱《辭源》(1979年版)、《現代漢語詞典》(2005年版)和《漢語大詞典》(1997年再版)等三本工具書,說法不一。
《辭源》對“濫觴”的解釋是:【濫觴】《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非維下流水多邪?”又見《韓詩外傳》三、劉向《說苑·雜言》《孔子家語·三恕》。原意指江河發(fā)源之處水極少,只能浮起酒杯。后指事物的起源?!读簳ょ妿V傳·詩品·通論》:“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謠云:‘名余曰正則。’雖詩體未全,然是五言之濫觴也?!碧苿⒅獛住妒吠ā嘞蕖罚骸叭簟稘h書》之立表志,其殆侵官離局者乎!考其濫觴所出,起于司馬氏?!?/p>
《現代漢語詞典》對“濫觴”的釋義是:【濫觴】〈書〉①江河發(fā)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比喻事物的起源。②起源:詞~于唐,興盛于宋。
《漢語大詞典》對“濫觴”的釋義是:1.指江河發(fā)源處水很小,僅可浮起酒杯。2.指小水。3.比喻事物的起源、發(fā)端。4.波及;影響。5.猶泛濫;過分。
由此看來,李老師的觀點是否正確,值得商榷。
那么,“濫觴”究竟有無泛濫的意思?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考量。
首先,從詞義的角度來考量。所謂“濫”,東漢時期的許慎在《說文解字卷十一·水部》中說:“濫,泛也,從水監(jiān)聲?!薄稄V韻》:“濫,泛濫。”可見“濫”的本義是“大水漫出,泛濫”。所謂“觴”,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觶實曰觴,虛曰觶?!笨梢姟坝x”的本義是盛滿酒的酒杯。隨著“濫觴”的演變,“濫觴”偏在“濫”,“觴”是陪襯。是為偏義復詞,如同“國家”偏在“國”,“家”是陪襯;“人物”偏在“人”,“物”是陪襯;等等。
其次,從歷史的角度來考量。明清就有不少人把“濫觴”作為泛濫或其他同義詞使用。例如:
(1)借使所入之溝雖通,所出之溝既塞,則水死而不動,唯有漲滿浸淫,而有濫觴之患矣!(明葉子奇《草木子·雜制》)
(2)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濫觴,自后宜慎重。(《明史·史可法傳》)
(3)福文襄王康安雖屢立戰(zhàn)功,然所歷封疆,苞苴廣進,沒后復膺重典,未免濫觴。(清昭梿《嘯亭雜錄·嘉慶初年諫臣》)
再次,從現代的角度來考量。權威媒體上,也有不少人把“濫觴”作為泛濫或其他同義詞使用。例如:
(4)但不知從何時起,“照顧”日益成為一種制度,照顧至上、照顧太多、照顧必然??h級以上黨政干部從“一線”下來,如果什么職務也不安排,反而不正常,因此造成了當前各地“改非”的濫觴。(《廉政瞭望》2007年第11期)
(5)其實,后者的秩序和安全完全可以從市場或農村內部的約束力量那里獲得。政府作為外部監(jiān)管力量介入,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有邊界意識,更不能借公共安全之名,行權力濫觴之實,否則這樣的政策就是惡的政策,遲早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南方都市報》2007年11月9日)
明乎此,既然有詞義事實、歷史事實和現代事實可考,何況語言本來就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tǒng),那么“濫觴”應該有泛濫的意思。建議《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在再版的時候,把這個意思加上去,免得“濫觴”是否“泛濫”的誤用難分難解。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松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