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羊肉,人們腦海里首先跳出來的大多是西北的手抓羊肉、新疆的烤全羊、老北京涮羊肉,大家對于南方吃羊似乎不甚了解。南方,會有好的羊肉嗎?
《世說新語》里有一個典故,魏晉時期,陸機去太原訪友人王武子,王武子指著盤子里的羊奶酪問道:“你們南方有這樣好吃的東西嗎?”
自古以來,北方人在吃羊肉上,從未把南方人“放在眼里”。
美食家唐魯孫先生在南方住了多年,對于南方的羊肉始終提不上興趣。他說:“不管怎么做,羊肉吃到嘴里不是淡而無味,就是后味兒帶點膻腥?!钡牵幸淮卧诤陀讶诵∽弥H,朋友提醒唐先生,上海的羊肉膻重味薄,“湖州板羊肉你總聽家里人說過,鮮而不膻,足堪媲美北平的羊肉吧!”
湖州,乃至江南,吃羊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宋朝。北宋人對羊肉情有獨鐘。據(jù)《宋會要輯稿》記載,宋神宗時期,皇宮里一年吃掉的羊肉就有近45萬斤,平均每天都要吃10多只羊。湖州人吃的是湖羊。湖羊可不是湖州的羊,它原本叫“胡羊”,相傳祖先是蒙古綿羊。
靖康之變,中原大批貴族和百姓南逃,自然也把產(chǎn)自北方的蒙古羊帶到了江南,在環(huán)太湖流域飼養(yǎng)選育,由于南方缺乏天然牧場,改為青草輔以桑葉的圈養(yǎng)模式,羊漸漸被選育成耐熱耐濕的品種,是以名之“湖羊”。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湖州是一個非常好的后勤保障基地:左邊有山區(qū)阻隔,敵軍想入侵難度較大;距離杭州很近,能夠充分保障都城的物資供應(yīng);所處的太湖南岸水草豐美,是天然的規(guī)模化養(yǎng)羊的寶地。經(jīng)年延續(xù),羊肉便和湖筆、粽子、絲綿一樣,成了湖州的特產(chǎn)之一,聞名于世。
湖州人唯愛一道紅燒羊肉。北方的烤全羊、手抓羊、涮羊肉在湖州通通不受待見。與肌肉緊致、膻味較重的山羊相比,湖羊肉膻味較輕,肉厚脂肥,腴潤甘鮮。
好的紅燒羊肉,從選材之始就要細細把關(guān)。羊販子宰好了羊,要特別看見羊肚,如果羊肚發(fā)黑,肉質(zhì)呈棗紅色,它便是吃草的羊、散養(yǎng)的羊,比養(yǎng)殖場的羊吃起來香味更足。用來紅燒的羊最好長到一年以上,從牙齒就能看得出來,10個月以上的羊牙齒有點兒稀,這個時候肉質(zhì)也更為鮮美。
煮羊肉用桑柴、土灶、大鐵鍋,把爐火燒旺,溫水下鍋,羊肉無須焯水,柴火慢燉,口感軟糯。蔥姜、八角、桂皮、紅棗、老抽、排骨醬等連同大塊的羊肉一同下鍋,撇去浮沫,加啤酒和黃酒,起增鮮、增香、去膻的作用,再加兩大勺冰糖,用幾只大鐵塊蓋住羊肉,接下來便是等待時間的轉(zhuǎn)化,煮上好幾個小時,再用桑柴的余溫燜半小時收汁。各種香料的味道都融進了肉里,每一塊都肥瘦相間,咬一口酥糯糯、香噴噴,還帶著冰糖的微甜。
按照傳統(tǒng)燒法,在羊肉入鍋前,湖州人還會在鍋底墊上幾節(jié)甘蔗。新鮮甘蔗自帶幾分清甜口感,完美中和了羊肉的膻和醬油的咸。等到羊肉軟爛、羊皮糯滑,一大口連皮帶肉、肥瘦相間的羊肉在嘴里咀嚼、吞咽,口感層次豐富,回味油潤香甜。
盡管使用的都是湖羊,在湖州,練市鎮(zhèn)、新市鎮(zhèn)、雙林鎮(zhèn)這3座毗鄰的江南小鎮(zhèn)卻各有擅長。
把羊肉剁成比麻將牌略大的小塊,確保燒出來的羊肉大小勻稱,把羊尾油切作細細的臊子同羊肉一起燒,這樣燒制的羊肉更香。
燉煮也講究火候。開始一直用大火,等肉塊開始下沉,逐漸減小火力。最后用剩余的火力保持溫度,慢慢地讓羊肉燜至入味。
把羊肉燒好之后,盛在同一規(guī)格的搪瓷碗里分裝,方便本地食客打包和外地食客快遞?;丶液蠹舆m量水,將羊肉燉煮收汁,撒些蒜末即可食用。每逢中秋或者春節(jié),當(dāng)?shù)厝讼矚g把紅燒羊肉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新市醬羊肉的特點是帶皮、拆骨、寬湯。據(jù)載,江南在五代時期就有吃帶皮羊肉的習(xí)俗。或許是因為南方的羊皮不適合作為裘,那么江南人食羊不如以皮入饌,更具風(fēng)味。醬羊肉出鍋前要小火回?zé)?,羊肉與油脂部分分離,瘦肉纖維趨于絲狀,羊肉肉質(zhì)暄軟,羊皮被燉得黏稠,吃起來口感油而不膩,入口即化。
美食家唐魯孫在《酸甜苦辣咸》里提到,雙林鎮(zhèn)的板羊肉潤氣蒸香、腴滑不膩,可算獨步江南,即便與專門講究吃羊肉的關(guān)東、塞北相比,人們也不容易吃到這樣味醇質(zhì)爛的美肴。其做法是加料白燒,每天從傍晚燉到第二天黎明,皮煨得晶瑩透明,肉煨得滑香溫潤,香氣從羊肉綿密的纖維中散發(fā)出來,又酥又嫩,近似老北京羊羔肉的口感。
新市醬羊肉館距離南潯古鎮(zhèn)不遠,離湖州市區(qū)大約50分鐘車程。去之前,我特意打電話問店里最早幾點營業(yè),答曰24小時全天營業(yè)!于是我的腦海中就泛起灶臺前堆了兩口大鍋,咕嘟咕嘟燉煮著羊肉的場景。
我大約早晨7點抵達新市醬羊肉館,一樓小小的空間里幾乎坐滿了食客。無一例外,人們進門先和老板點一碗羊肉面,掃碼付了錢,再從收銀臺前取一只塑料杯子,接一杯滾燙的紅茶,找一張空桌落座,靜靜地等待羊肉面被端上來。
在廚房里,幾位店員正在忙活。有人在炒雪菜,有人在煮面條,有人靠墻邊切蒜苗和小米椒。老板娘除了收銀,不時走到灶臺前,用一只長長的勺子從鍋里翻動羊肉。
客人點了單,后廚開始煮面,再撈起一大塊羊肉放在長方形的不銹鋼盤子里。用夾子和剪刀搭配,把一塊塊偌大的羊肉剪成小塊,按照大中小碗分量的不同,剪一些羊肉放進碗里,澆湯汁,再撒蒜苗。
一勺靈魂湯汁可謂點睛之筆,湯底因為放了大量生抽和老抽,乍一看呈黑色,舀一勺澆在面條上,實際上是好看誘人的棗紅色。這鍋湯的制法有點兒像重慶老火鍋的湯底,24小時不間斷地?zé)踔螅蛉獾木A已經(jīng)完全融進湯底,上面漂著一層晶瑩剔透的油脂。待到味道變淡,繼續(xù)添加適量的香料,完美地保存了羊肉的風(fēng)味。
客人按照個人口味,可以隨意添加辣椒和陳醋。湖州羊肉店里的辣椒只有切碎的小米辣,沒有辣椒油或辣椒醬。將面條挑起,拌勻,熱氣氤氳,激發(fā)出羊肉的鮮味、蒜苗辛香、小米辣激爽,面條彈韌,羊肉酥軟。
湖州人把這碗面喚作“酥羊大面”?!八帧笔呛萑藢ρ蛉庾詈玫馁澝?。
新市醬羊肉館的老板娘許大姐跟我說,湖州羊肉最大的特點就是“酥”。什么叫酥呢?因為湖羊肉本身豐腴肥美、久燉不爛,吃進嘴里,帶著油花的肥肉不僅不膩,瘦肉更是不柴,能夠做到疏松軟爛,入口即化。
許大姐說,因為店里全天營業(yè),所以他們不像其他家每天清晨煮羊肉。羊肉快賣完了,就喊賣羊的店家把羊肉送過來,前提是一定要現(xiàn)宰的羊。店里平均每天要煮兩大鍋羊,光是羊肉就有150斤,加上羊肚、羊腿、羊蹄等零零碎碎,共計200斤以上。
羊肚和羊蹄因為更腥,會先在店門口的大鍋里汆一遍水再煮。羊肉則直接下鍋,撇浮沫,撒香料和大量的冰糖,煮熟之后,要保持湯底沒過羊肉,繼續(xù)燜幾個小時,才能拿來售賣。
至于用哪些調(diào)料燒羊肉,許大姐說其實談不上什么秘方,大抵都是家常燒菜的香料和藥材,只不過每家燒法不一樣,調(diào)料的搭配和分量也不同,便造就了每家的口味略有差異,食客的選擇也就多了起來。
除了早晨和中午吃羊肉面,晚上喝酒的食客更多。寒冬時節(jié),大家都會溫些黃酒,點幾兩燒羊肉,吃一塊肥瘦相間的羊肉,抿一口溫潤甘甜的老酒,江南的時光,愜意不過如此。
開了約15年的老館子,總店在練市,分店開在了雙林。除了本地人常去,小根法也吸引了附近烏鎮(zhèn)、桐鄉(xiāng)的不少食客。
羊肉軟爛適中、油而不膩,羊肚很嫩,許多食客喜歡羊肉、羊肚、羊腳三拼,一碗面把湖羊吃透。在小根法,你能吃到雙林鎮(zhèn)特色冷板羊肉,也能品嘗羊頭、羊腸等其他店里少見的部位。禮盒裝分為大小兩個規(guī)格,離開湖州時,不妨帶一份湖羊禮盒回去。
-南潯區(qū)新湖鹽公路針織市場7幢101室
這家羊肉館以紅燒羊肉出名,店里常年擺著大鍋燒好的半成品羊肉,吃的時候,上鍋收汁,點綴蔥花、蒜末、小米椒末,口感濃香軟糯。
在名家羊肉館,椒鹽羊蹄和酸菜羊肚鍋也十分出名。椒鹽羊蹄外皮酥脆,里面軟糯粘牙,老少咸宜;冬季里吃一碗料足開胃的酸菜羊肚湯,再熨帖不過。
魚和羊組合很容易讓人想到古人對“鮮”的詮釋。名家羊肉館的魚羊鮮湯獨具一格,羊骨與魚頭一起燉煮,蛋白質(zhì)充分溶解,堪稱鮮上加鮮。
-南潯區(qū)振興路75號
新市醬羊肉只賣羊肉、羊腿和羊雜,搭配略帶韌性的面條一起吃,便是一碗正宗的湖州酥羊大面。因為口味好,新市醬羊肉遠近聞名,許多去南潯古鎮(zhèn)和蘇州同里的游客都會來這里吃一碗羊肉面。
除了羊肉面,店里的鴨腳面也是一絕。鴨腳湯燉得湯色清澈,搭配鮮筍、豆腐包,共同演繹一碗江南滋味。
-南潯區(qū)萬順路2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