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7月舉行的英國議會下院選舉中,工黨取得壓倒性勝利,時隔14年再次成為執(zhí)政黨。工黨領袖基爾·斯塔默也因此成為英國新一任首相。
隨后,斯塔默接過這個國家最重要的責任。其中一項,也是他就任首相后最先要面對的是:手寫一封“末日遺書”,一式4份,封存進攜帶核武器的潛艇里。
寫一封“遺書”并不是斯塔默一個人需要面對的難題,而是每一任英國首相上任后都需要完成的一道“必答題”。
題目是:如果英國遭到核武攻擊,首相遇難,英國政府高層集體不存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核潛艇艦隊是否應該發(fā)射核導彈進行報復?
每一任英國首相都必須就這個問題寫出明確指令,再將指令裝入雙重保險密封盒,送到4艘機敏級攻擊核潛艇中保存。萬一核戰(zhàn)爭爆發(fā),倫敦被毀,在海底潛航的指揮官就可以拆開信件,按指令行事。
當然,就在斯塔默寫下自己的指令時,前任首相的“末日遺書”就會被取出并銷毀。
在核戰(zhàn)中,水下力量通常被視為二次核反擊力量。也就是說,英國只能在遭到敵方核打擊后進行報復。除此之外,英國是島國,且人口高度集中,這些特點都使其很容易被新一代核武器完全摧毀。因此,英國確立了由首相上任后首先書寫“末日書信”的制度。
雖然斯塔默會下達何種命令為絕密,但據(jù)英國廣播公司多年前播出的紀錄片《人性按鈕》,首相大致有4種選擇——
報復:指示潛艇指揮官對侵略國發(fā)動報復性核打擊。
不報復:指示潛艇指揮官不發(fā)動反擊。作出此選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英國首相認為進一步的核交火是徒勞的,或者保護全人類生存比報復更重要。
加入盟軍:指示潛艇指揮官接受盟國指揮。
指揮官自行決定:將決定權委托給潛艇指揮官,相信他們能夠根據(jù)當前情況作出最佳決定?!爱斎?,這實際上是一種推卸責任?!庇鴮W者詹姆斯·斯特朗說。
英國的全部核家當,都裝載在4艘三叉戟核潛艇上。
自1969年至今,這4艘核潛艇“先鋒”號、“勝利”號、“警戒”號、“復仇”號輪番出航。總有一艘潛艇載著核彈游弋在海底某處,保持著“不間斷海上核威懾”。
英國首相上任第一天,會聽取國防參謀長關于該國核武器能力的高度機密簡報,特別是三叉戟導彈的破壞力。這是首相在“末日遺書”中作出抉擇的基礎。
曾任英國第50任首相的約翰·梅杰對此回憶道:“(寫下這樣一封信)是我做過的最困難的事情之一?!?/p>
大多數(shù)英國首相都對自己這封“遺書”的最終抉擇閉口不談。“如果除了‘報復’這個選項,英國首相們作了其他選擇,別人就會了解這一點?!庇鴮W者布賴恩·克拉斯說,“這顯然會暴露英國的軟弱,可能會增加遭受核攻擊的風險。”
詹姆斯·卡拉漢是個例外。他是英國第48任首相,卸任多年后,透露了自己的決定。
“坦率地說,核武器核心價值是作為一種威懾。如果到了必須要選擇是否使用核武器的時候,那意味著威懾失敗了?!笨ɡ瓭h說,“到了那個地步,我覺得有必要這么做,那我就會這么做(報復)。當然,我對此有過強烈懷疑。如果按下那個按鈕后自己還活著,我永遠都不會原諒自己?!?/p>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幾個月后,數(shù)名科學家創(chuàng)立了《原子科學家公報》。1947年,該雜志設立了“末日時鐘”,用來評估人類距離滅亡有多近。若時針走到午夜12點,就表示人類文明已走到末端??茖W家們借此警告公眾核武器的危險性。當時“末日時鐘”的時間是午夜前7分鐘。
自1947年以來,時鐘指針已經調整了24次。距離午夜最遠的一次是1991年,當時美蘇結束冷戰(zhàn),簽署了《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條約》,時鐘被撥到距離午夜17分鐘的位置。最近的一次是在2023年,當時俄烏沖突升級,氣候危機加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的風險增加,時鐘被撥到了11點58分30秒,即指針走向午夜12點的倒數(shù)時間只剩下90秒。
2024年,時鐘指針還在同樣的位置。
據(jù)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如果全球所有核大國同時發(fā)射核武器,這上萬枚核彈頭產生的核爆將造成至少50億人口死亡。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人們會使用什么,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武器會是棍棒和石頭。”
所幸,迄今為止,歷任英國首相寫了一封又一封的“末日遺書”,而它們還從未被打開。
(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