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西湖,聞名世界,海寧科同村有個與西湖有著很深淵源的“西胡家橋”,卻鮮為人知。
這“西胡家橋”呀,它不是湖,也不是一座橋,而是一個地名。據(jù)說,早先的名字叫“西河家橋”,后來發(fā)生了一些事兒,才改名為“西胡家橋”。這些事,除了與美麗的西湖有關(guān),還與一胡姓人家有關(guān)。
這胡姓人家是望族,幾代單傳,有一句俗語叫“富不過三代,道德傳十代”,那是因?yàn)楦患液⒆硬欢畩^斗, 容易出紈绔子弟,就會守不住家業(yè);而胡家雖然富有,但對后代從不嬌慣,胡家有著令人尊敬的家風(fēng)家訓(xùn):寬厚仁愛,崇德向善,為人正直有責(zé)任感……論家底有家底,論人品有人品,算得上是真正的上流貴族。
且說胡家到第五代單傳的胡思源老爺,他不但經(jīng)商有一套,做派大氣,為人也豪爽仗義。他每天要去街上喝茶、聽?wèi)颉?,他的隨從有九個,人稱“九把烏陽傘”。
這“九把烏陽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的跟班有九條好漢,不管晴天還是下雨天,這九個人每人撐一把烏陽傘,烏陽傘的材質(zhì)很是講究,它不是普通的油布,而是黑色綾羅綢緞,既輕便又美觀。他們中的一人為胡老爺撐傘,另外八個隨從則分成左右兩排,每排四人跟隨,這“九把烏陽傘”就這樣長年累月簇?fù)碇蠣斪?,或者在一家比較氣派的茶樓里,分別立于他的兩側(cè),甚至連剃頭店,也會在門口站成兩排等候,這是何等的氣勢和風(fēng)光?那些趕集的人見到這排場,都嘖嘖稱奇,投去羨慕的目光。
胡老爺這樣風(fēng)光無限,快活如神仙般地生活著,自然大家都很是羨慕。按理胡老爺也可無憂無慮安享晚年了,但他心中有件事兒擱著,那就是兒子兒媳只給他生了三個孫女,到現(xiàn)在還沒有抱上孫子呢。所以在別人家愁吃愁穿的時候,他卻擔(dān)心家業(yè)無人繼承,羨慕著別人家的人丁興旺。這真是:你羨慕我,但是不知道我的苦;我羨慕你,卻不知道你的愁。
那年天災(zāi),老百姓辛苦了一季的莊稼顆粒無收,餓殍遍地,一時間女人命比紙薄,一袋谷子就可以買一個女人。
這一天,胡老爺和“九把烏陽傘”一起去街上,只見前面圍著一群人,邊上的人嘆氣的嘆氣,搖頭的搖頭,胡老爺讓其中一個隨從去打聽下發(fā)生了什么事。原來,跪在中間那個女孩,頭上插著草標(biāo),說是家里已揭不開鍋了,父親病逝無錢下葬,只求好心人能給父親買口薄棺,再給家里一袋大米,她就愿意嫁給他,不管是做妻還是妾……
胡老爺上前一看,見那女孩一臉愁容,但長得清清爽爽、端端正正,若非極度貧困和急需用錢,怎會頭插草標(biāo)、雙腳跪地?于是他讓隨從給了紋銀十兩,讓她起身回家安葬父親。女孩起身一見是胡思源老爺,再次“撲通”跪倒在地,聲淚俱下地說道:“胡老爺,我就是做牛做馬也要報答你!”邊上的人也說:“她年輕,讓她給胡家老爺生兩個男孩吧?!?/p>
胡老爺手一搖,瀟灑地說:“不必,我不是買人,只是救助而已,你快回家吧!”
女孩連連道謝,磕頭不止。站在邊上的一些光棍流著口水說胡老爺子傻,也有人說,若是胡老爺想納妾那還不是件容易之事,那時海寧為臨安府(杭州)的一個縣城,胡老爺可是縣城的一個名人。
在杭州西湖形成之后,臨安府土地面積縮減嚴(yán)重,轄區(qū)內(nèi)無法保證每年所上交的皇糧,于是臨安府當(dāng)即發(fā)文,杭州西湖的面積,每年所上交的“皇糧”,由下轄海寧縣負(fù)責(zé)上交。而海寧縣將一半上交皇糧的數(shù)量,指定由“西河家橋”承擔(dān)。本來日子就過得緊巴巴的西河家橋人,只能勒緊褲帶過日子。再加上那年,地里的莊稼顆粒無收。大米的價錢,一天一個價,天天在漲,到了這年九月,由原來的每石四百文漲到一千六百文以上,足足漲了四倍之多。整個臨安府,大大小小所有的街市蕭條,災(zāi)情慘不忍睹,老百姓度日如年!街頭地角一片凄涼,被餓死的百姓處處可見,于是有些饑民紛紛外遷。
臨安知府急得再也坐不住,不得不請求朝廷賑災(zāi),但朝廷也沒辦法,除了臨安府,別的地方也不是大旱就是水災(zāi),特別是陜甘一帶又連年大旱,在這樣的災(zāi)情之下,朝廷國庫早已空虛,根本無法支援,他們讓知府自己想辦法解決!朝廷甚至連每年所交的皇糧也沒減免,急得知府大人像熱鍋上的螞蟻。
同樣著急的還有西河家橋的里長。有句話叫作:“孝敬父母不怕天,繳上皇糧不怕官。”如今百姓受災(zāi),飯都沒吃了,還怎么交得了皇糧?
這天,里長召集西河家橋的凌姓、郭姓、邱姓、葉姓幾個大姓的族長商量對策,四大族長都訴苦說:如今連臨安知府都解決不了災(zāi)情,這上交皇糧,他們還有什么辦法呢?唯一能做的是去向胡老爺子求救,西河家橋唯有他家是殷實(shí)人家。
里長很為難,他說這一年里,不少村民多多少少都已向胡家借過大米了,若再去開這個口,著實(shí)有些難開,畢竟現(xiàn)在大米價錢是往年的四倍了。但除此以外,還真的想不出別的辦法了。于是里長還是硬著頭皮,決定去一趟胡家。
里長叩門后,管家打開大門一看是里長,就直接把里長迎了進(jìn)去,邊走邊和里長說少奶奶懷孕了,老爺一家老小都非常高興,正在一起跪拜老祖宗保佑呢。
說話間,里長和管家已來到胡家客廳,只見屋內(nèi)窗明幾凈,擺設(shè)極其精良,此時胡老爺子已三跪九叩完畢,在客廳見到里長,客氣地說:“里長大人稀客,請坐請坐?!?/p>
里長拱手回道:“今日求見,有一事求救。”
于是里長把西河家橋上交西湖面積公派的皇糧有困難一事說了下。胡老爺想了想說:“西河家橋的事也是我們胡家的事兒,這樣好了,今年的西湖還田(交皇糧)全部由胡家來還好了,往后若是收成好了,大家有余糧了,他們能交就交一點(diǎn),余下的也都由我胡家來補(bǔ)足交齊,以往胡家為大家做得也不多,今后這事兒你里長大人就放心吧。”
里長一聽胡老爺這么慷慨,立馬行了作揖,千恩萬謝后,里長準(zhǔn)備告辭,但見胡老爺子又說:“這水災(zāi)也真是的,害得大家顆粒無收,這日子確實(shí)不好過,幸好我習(xí)慣年年備足糧倉,大災(zāi)之年就不用擔(dān)心。這樣好了,你去通知大家,明天我開糧倉,西河家橋每戶人家都來領(lǐng)點(diǎn)去吧,今后只要我有一口飯吃,就不會讓西河家橋餓死一個人?!?/p>
第二天,大家拿著布袋,這個裝兩斗的,那個拿半石的,人們臉上都露出了久違的笑臉,這真是一方望族,造福一方百姓啊。
第二年,胡家媳婦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把胡老爺高興得不得了。大家都說那是胡家行善積福的福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后來胡家慢慢地人丁興旺起來。
據(jù)說后來,每年上交皇糧,西河家橋幾十戶人家交一小半,胡家一家交一大半,一直為大家分擔(dān)著壓力呢。
傳說,那時凡是海寧縣的老百姓到西湖去游玩,乘坐西湖游船都是不用掏錢買船票的,若是有些船老大非得讓他們買票,只要海寧老百姓說:“西湖還田,還是我們村的土地呢,西湖有一半是我們海寧的?!比羰谴洗舐犝f坐船的人是西河家橋的,不但會豎起大拇指,還會客氣地倒上一杯用西湖水燒的茶水,叫一聲東家呢。
后來,西河家橋百姓為了紀(jì)念先輩們的“西湖還田”,也為了紀(jì)念胡姓人家的善舉,而“胡”和“湖”又剛好音相同,于是將“西河家橋”這一地名,改為“西胡家橋”,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