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馬拉松”(以下簡稱“垂馬”),也被稱為“大樓登高賽”。顧名思義,就是參賽選手在摩天大樓中攀登樓梯,用時最少者獲得勝利。這項運動源于美國,1978年,在美國紐約著名的摩天大樓——320米高的帝國大廈舉辦的“帝國大廈登高賽”,就是摩天大樓垂馬的鼻祖。比賽選手要在短時間內(nèi)攀爬86層樓、共1576級臺階。這項賽事延續(xù)至今,已經(jīng)成為全球知名的登高比賽,并促使類似賽事在世界范圍內(nèi)遍地開花。在美國,除了帝國大廈,芝加哥的威利斯大廈、洛杉磯的美國銀行大廈等都舉行過此類賽事。
一年一度的帝國大廈垂馬比賽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大批垂馬高手。年齡最大的選手80多歲,最小的20歲左右。2022年舉行的第44屆帝國大廈垂馬比賽,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374名選手報名參加。比賽路線是從大堂一直到86層觀景臺,垂直高度320米。此前的第42屆帝國大廈垂馬比賽中,男女組年度冠軍分別是波蘭的洛博津斯基和澳大利亞的沃爾沙姆,成績分別為10分5秒和12分18秒。
在大樓里舉行垂馬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不受時間、季節(jié)和天氣的影響,無論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陰晴雨雪,都不影響比賽舉行。因此,世界很多著名城市的高樓都舉行過這類比賽,如阿聯(lián)酋迪拜的朱美拉阿聯(lián)酋塔酒店、英國倫敦的42塔、法國巴黎的第一觀光大廈、澳大利亞悉尼的悉尼塔和中國的上海中心大廈等。
垂馬具有傳統(tǒng)馬拉松不具備的亮點,參加這樣的比賽可以“打卡”地標建筑,給人以難忘的體驗。該比賽的場地一般選在大城市的知名摩天大樓,比賽的終點往往是大樓的觀景平臺。完成比賽后登高望遠、飽覽美景,是其他體育比賽不具備的。
垂馬因場地特殊,讓選手在比賽中也有很多獨特的體驗。首先是在爬升的過程中,隨著樓層的逐級升高,選手可以獲得更加直接的心理刺激;其次,樓梯間的空間相對有限,因此參賽者更加集中,相互間的距離比一般的跑步比賽更接近,有著更熱烈的競爭氣氛。
擁有摩天大樓的城市往往人口密度高、旅游資源豐富,地標大樓更可以吸引公眾和媒體的注意力。在這些大樓舉辦比賽,是一種很好的宣傳城市文化的方式,同時可以帶動周邊的住宿、餐飲、旅游業(yè)和體育用品的消費。
垂馬比賽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在于其很好地結(jié)合了都市生活與體育比賽,也在于其在強身健體方面的高效性。垂馬賽事官網(wǎng)的資料顯示,科學研究表明,走上坡路比平地上相同的運動可以多消耗幾倍的能量,因此上坡步行、樓梯攀爬是最理想的減肥方法之一。
盡管此類運動在能量消耗上確實更有效,但也存在安全隱患。這項比賽對參賽者的身體素質(zhì)要求很高,尤其對心肺功能是很大的考驗。帝國大廈舉辦的第一次垂馬比賽只接受國際級別的馬拉松選手參加。如今此類比賽平民化固然有增強大眾體質(zhì)的益處,但也存在安全方面的隱患。
首先,這項比賽并不適合所有人,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恐高癥的人就不宜參加。其次,這種運動很容易造成扭傷、關節(jié)炎、肌腱炎等問題。如果參賽者在賽前熱身、賽后關節(jié)護理上缺乏基本知識和專業(yè)支持,就有可能對健康造成損害。此外,高樓大廈的樓梯間以密閉空間居多,一般來說空氣流動性不佳,相對寬敞、通風狀況良好的樓梯間更適合舉辦這樣的比賽。
為保證安全,不少垂馬比賽會采取一些安全保障措施,比如提前對報名者進行健康狀況的評估;為保證樓梯間的流量不至于過大,采用分批次起跑的方式;比賽期間樓梯間額外開啟氣窗;安排醫(yī)療人員在樓梯間待命,以應對可能的突發(fā)狀況;在固定樓層設置類似傳統(tǒng)馬拉松比賽的水站和休息區(q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