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菜籽,展開一片村落。
一把菜籽,攥住一個故園。
一袋菜籽,密集一片鄉(xiāng)愁。
菜籽不經意間悸動著我們脆弱而焦躁的心。
新疆木壘,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偏遠之地,在拐彎抹角的僻靜山溝,存活著一個舊村子,當地人叫“菜籽溝”。
菜籽溝在有意無意之間盤活了一種叫“鄉(xiāng)愁”的意念。
小麥種子、油菜籽、紅花籽,決定了菜籽溝丘陵地帶的格局。綠,遍布四野;黃,四溢翻卷;紅,高低鋪張。這三種主色調,縱橫交匯,分頭出擊,搶奪了菜籽溝植物的色彩份額。
這一切在高低起伏中流瀉呈現。
菜籽溝,在綻放一個家園的向心力色彩。
山南海北的人三三兩兩曾經在菜籽溝落腳。
更多的天南地北人從菜籽溝繞道而行。
菜籽溝,是南來北往的過客忽略的地方,它在山溝溝里沉默蹲點。它是絲綢之路北道曲里拐彎的旮旯,外人難得進入。
年年月月,四季悠長。菜籽,是窮苦的菜籽;菜籽溝,是窮苦的菜籽溝;菜籽溝人,是窮苦的菜籽溝人。
菜籽溝僅僅依靠幾種菜籽,無法種出美好生活。村里人紛紛傾巢而出,棄屋遠走他方。
憂郁的菜籽溝終究空空落落稀稀拉拉。草木一秋,任其發(fā)落。
正因為是偏僻之地,雜草鎖路,密樹封徑,菜籽溝保持了一份村落的本色。溝溝壑壑菜籽作物自如鋪陳,廣種薄收,有條不紊和大自然背景融為一體。雜樹枝丫發(fā),野草閑花生,山泉飛鳥鳴,成為現代人足以羨慕的風景地帶。
外地人好像一夜之間發(fā)現了菜籽溝,突然之間找到了原始故鄉(xiāng),遇見久違的故交。
走來走去,繞來繞去,遇見菜籽溝,猶如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這是一種尋找和發(fā)現,一種回望和重構,一種鎖定和釋放。
看,在菜籽溝,那種原本的村落樣子,在散漫流放中保留著。它,舊著,老著,閑放著,簡單著。在外人的視野之外孤單寂寞。
打麥場高低起落,在一個個平坦之處,空出一個農事的集結地。脫粒、揚場、晾曬,收成順其自然,完事就走人。人影在打麥場往往也是形單影只。野草野花在打麥場鉆空子飄搖。石碾子閑置一角。
寫《一個人的村莊》的劉亮程,一個冬天從西天山游蕩到東天山,遇見菜籽溝一見鐘情。他自此著力復蘇菜籽溝。
沉寂的菜籽溝這幾年增加了闖入者。很多人來這里扎帳露營,有攝影師來這里拍攝,有作家在這里開辦木壘書院,有藝術家在這里成立繪畫工作室,有企業(yè)在這里開發(fā)旅游。
“絲綢之路·木壘菜籽溝鄉(xiāng)村文學藝術獎”靜悄悄在這里落戶。在西安的賈平凹第一個在羊年秋天千里迢迢來菜籽溝收獲這一民間文學獎項。“平凹書屋”在菜籽溝一隅陡然落腳。賈平凹在菜籽溝如是說:“因為有了‘鄉(xiāng)村’兩個字,讓我一下子有了角色感和位置感。”
一個像菜籽溝這樣的地方,顯然有定位一種鄉(xiāng)村和文學之關系的意蘊。
凹凸不平的菜籽溝,這時候凹成一個故鄉(xiāng)模型,凸成一個鄉(xiāng)愁符號。
一些人回頭一看,怦然心動,想維持一個村莊的原貌,情愿定格一個回家的路,纏繞家鄉(xiāng),能夠連接到鄉(xiāng)音的盡頭處,哪怕在夢里若隱若現。
菜籽溝恰好有一種現實的土里土氣。在泥土中認命。天造地設,難得喧囂。
很多人從城市倒退到這個菜籽溝。
很多人從倒車鏡窺見這個原生態(tài)的菜籽溝。
很多人在菜籽溝咀嚼菜籽的味道。
很多人在菜籽溝的菜籽里提煉故鄉(xiāng)的精粹。
菜籽溝在復原一種家鄉(xiāng)氛圍。在現代世界有厭煩感的人,內心深處要歸順一個地老天荒的村落,靜下心來,無事在此靜坐,沉默曬太陽。
看見菜籽溝的過程,就是認定舊村落、認領新村莊的過程。這村落翻新了記憶。
你心里有一個類似的村莊影子嗎?
這樣懷想吧,菜籽滑落在溝溝坎坎里,在大地春回的好時光,菜籽在生長。人們在期待。
一片靜。
一地陽光。
一地月光。
菜籽溝一地亮色。讓朝朝暮暮混混沌沌的人們眼前一亮,哦,這個遠天遠地的小小菜籽溝啊。
收割豌豆的村婦潘大媽,看見外地人來來去去探頭探腦,隨口冒出一句話:“陡坡深洼的,有啥看頭?苦呀!……”她彎腰繼續(xù)揮鐮。豌豆秧一堆堆隆起在坡地上。
一把鎖掛在郭家的院門上。院子里雜草叢生。一家人都到城里定居去了。一家人氣抽空了,家底子宛然還在。
對面院子走出來沈大娘,看見外地人對著門外的一棵斑駁老榆樹拍照,笑著搭話:“畫畫的,都看上這棵樹了。來,到屋子里坐?!崩先思艺f起客氣話。
大樹豐茂。
大地扎實。
菜籽將大地和人類的秘密存檔,它們會證明完好如初的形象。像一個個完美的許諾,在結果的時刻兌現。它們在歲月長河里淘洗。美麗的果實在太陽下干干凈凈,清清爽爽,切切實實。
人們這時候踏實了,在大地上安然走著。生命充實,大家感到明亮。
菜籽既小又大。菜籽生發(fā)出數不勝數的美好生命、奇異旅程。
我不知不覺拐入菜籽溝,爬上一個山頭,極目所及,排列組合的農作物在坡地上下左右扭轉乾坤五顏六色。我深呼吸,身心舒暢。想微笑,高唱,沉醉。
我一個人漫步在菜籽溝,來回游動。
在天空下,在這個菜籽溝,我掛念每一顆菜籽。菜籽,一個個菜籽,你們好嗎?
菜籽安好,大地就安好。
我們愿意在菜籽里安放故鄉(xiāng)。
菜籽溝竟然安撫了我狂亂的心靈風暴。
我們總得有一個安心的土地。
在菜籽溝游蕩,我們得知,菜籽溝得益于很多山泉水。天山雪水源源不斷,不多不少,節(jié)制有數一般,自上而下,在山溝流轉,在地槽滲透,滋養(yǎng)地氣,滋潤靈氣,滋生人氣。外地人來到這里滿心歡喜這些汩汩涌流的山泉水。
這里仿佛深藏不露一個舀水的勺子,外地人希望在這勺子的倒影中,還原故鄉(xiāng)的碎銀。
只有歲月真金在。
菜籽溝,出色完成著一種鄉(xiāng)愁記憶的復習課。
菜籽溝,勾連故鄉(xiāng)。遠在天邊的人,都想到這里來一趟,權當一個近鄰。哪怕只看一眼,就一眼。
責任編輯 夏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