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家長。2023年秋季,我家大女兒讀一年級,正式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入學第一天,女兒高高興興地背著新書包去學校。放學后我去接她,一路上她滔滔不絕地跟我講述著在學校發(fā)生的趣事。我本來還擔心她難以適應小學生活,畢竟在幼兒園里她們從來沒有上過文化課,也沒有作業(yè)任務。她告訴我,她喜歡上學。這句話讓我倍感欣慰,希望她能一直喜歡上學。
開學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自己對她的擔心是多余的,真正需要擔心的人其實是我。從她進入小學開始,我每天下班回來后又多了一項輔導作業(yè)的工作。她不認識字,需要大人讀題,所以我得陪在她身邊。后來,我想培養(yǎng)她獨立完成作業(yè)的能力,就讓她看拼音讀題??伤看味际亲x了后面忘了前面,一個題目來來回回地讀好幾遍,還是不理解意思。
看著她淚眼婆娑的模樣,我的耐心一點一點地消磨殆盡。后來,每到輔導作業(yè)的時間,家里總是雞飛狗跳的,曾經那些其樂融融、母慈子孝的畫面不復存在了。
幾次測試下來,女兒的成績都穩(wěn)定地保持在八十分左右,我估摸了一下,在班上大概是中等偏下水平。之后,老師為了鍛煉學生的獨立能力,開始試著不再讀題,結果女兒成績滑鐵盧式地下降,好幾次都在及格線上徘徊。有幾次我故意“打擊”她,她居然面不改色地對我說:“我們班還有好幾個個位數的呢,連零分的都有?!闭f完還把相關同學的名字報給我聽。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勁兒讓我迷惑:是該批評她不求上進,還是該夸她心態(tài)好呢?后來,她的佛系心態(tài)甚至感染了我,算了,我當初也不是學霸,沒必要強求孩子盡善盡美。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女兒在學習上有許多毛病,最明顯的就是粗心,經常連題目都不讀,拿起筆就開始做,甚至還會漏題,而且做完了也不認真檢查……唯一讓我慶幸的是,當我每次把打滿“×”的作業(yè)還給她,要求她“返工”時,她基本上都能獨立完成。
期中測評后,我參加了女兒的第一次家長會,這次家長會讓我收獲頗豐。看著優(yōu)秀的家長代表們一個個上臺發(fā)言,向大家講述自己的育兒之道,我心中不禁感嘆:看,人家的育兒方式比我強多了。
家長會上,一位家長提出了閱讀的重要性。她說,孩子還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就養(yǎng)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現在已經能夠獨立認識兩千多個字了。她這句話提醒了我,女兒的成績提高不上去的原因就是識字量太少了。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深知閱讀的重要性,早在女兒入學之初,就已經為她買好了整個小學階段要閱讀的相關書籍,只是擔心加重她的學習負擔,所以計劃等下學期再讓她看?,F在看來,閱讀計劃有必要提前了。
還有一位家長提出了激勵法。激勵法,我在教學中也經常用到,但是還沒有在女兒身上實行過。用激勵法確實能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但與此同時我又想讓女兒清楚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一直猶豫著沒有用?,F在想來,倒是可以試一試。
家長會后,我把計劃提上日程?,F在,我讓女兒每天晚上讀一篇故事,并向我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以此來增加她的識字量和鍛煉她的思維能力。我翻出幾張試卷讓她做,并許諾她:達到90分可以滿足一個愿望,達到95分滿足兩個愿望,達到100分滿足三個愿望。幾次測試下來,我發(fā)現她做題越來越細心,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也越來越積極了。
養(yǎng)孩子就好比放風箏,孩子是風箏,家長是拉住風箏的那根線。我們要在可控的范圍內,學會放手,讓他們自由成長。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