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梁曉聲在小說《我和我的命》里講,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給的,原生家庭給的,叫“天命”;二是由自己生活經(jīng)歷決定的,叫“實命”;三是文化給的,叫“自修命”。人生顯然與這三命有著密切的關系。梁曉聲在小說中對“命運”傾注了最深切的關懷,他寫出了命運之不可違拗的作用,也寫出了人的奮斗和自修自悟能夠改變命運的強大力量。
作為新時代青年,上述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三元關系型”材料作文題,帶有一定的思辨色彩。文章必須體現(xiàn)“三命”之間的辯證關系。材料中“梁曉聲在小說中對‘命運’傾注了最深切的關懷,他寫出了命運之不可違拗的作用,也寫出了人的奮斗和自修自悟在改變命運中表現(xiàn)出的強大力量”這句話對天命、實命、自修命的關系作了精準剖析,考生應圍繞這句話展開思辨聯(lián)想,寫出命運的“不可違拗”,更表現(xiàn)出人類“改變命運”的力量。
“三命”當中,“天命”是命運的根基,與生俱來,難以更改,但人們可以通過努力提取它的正能量,減少它的負面影響;“實命”由一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決定,生活經(jīng)歷是主客觀因素交織的產(chǎn)物,通過人的努力可以對其不同程度地“優(yōu)化”,使之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fā)展;“自修命”則完全決定于主觀因素,在任何情況下我們均可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處境和命運??傊瑢Υ疤烀?,要充分利用積極因素,化解不利因素,以之作為提升自己的墊腳石;對待“實命”,要將其視為磨礪自己的必由之路,視“艱難困苦”為“玉汝于成”的必要條件;對待“自修命”,則必須牢牢把握,盡其所能,通過自修自悟來提高自己,進而改變命運。
原文呈現(xiàn)
承“天命”,夯“實命”,“自修”改命
□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湘府中學" 羅謙
人有“三命”——“天命”“實命”和“自修命”??鬃釉裕骸安恢?,無以為君子也?!蔽覀兊奶烀m為天定,但奮斗的價值也是不容懷疑的,與其日日感慨上天的不公,不如接受“天命”,夯實“實命”,用“自修”來改變既定的命運。
不因“家世顯赫”而固步自封,不因“家徒四壁”而一蹶不振。出身帶來的天命只是我們的起點,它是幸運或是厄運,我們無法選擇。但前方的路該如何行走卻是可以選擇的,或庸庸碌碌、安于一隅,或韋編三絕、焚膏繼晷,都取決于我們是否對遙遠的彼岸心向往之。條條大路通羅馬,有的人“生在羅馬”卻故步自封,有的人出身貧寒,卻礪行篤志,將自己“雕琢成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奮發(fā)圖強,夯實“實命”。
左思“貌寢、口訥”,天資平凡,且出身寒門。但是他窮十年之功,終成《三都賦》;朱元璋幼時窮苦,以放牛為生,經(jīng)至親去世的絕望,野心也隨之激發(fā),奮發(fā)圖強,終成開國之君。試想,左太沖若非窮盡十年之功,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又如何能出現(xiàn)洛陽紙貴的盛景?朱元璋若非有反抗的野心,經(jīng)歷磨難而不氣餒,又如何能以奮力抗爭的“實命”來改變“天命”的既定?
“天命”既改,“實命”且成,以“自修”來化解改命后的浮華。
拿破侖出身于貧苦之家,擁有過人的軍事才能,少年英雄,立下顯赫戰(zhàn)功。但他膨脹的野心卻讓他從一個民族英雄淪為令人恨之入骨的侵略者。也正如他說的:“從偉大崇高到荒謬可笑,其間只相差一步。”從草根到浮華宮殿的人生道路,并不是我們對命運的最終向往,榮華也不過是一抹塵土,何不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曲湖海茫茫?
承“天命”、夯“實命”、“自修”改命,對于新時代的我們,不必在乎自己是否身處澗底,只要心懷蹈厲之志與如磐的信念,也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將命運握在自己手中,在奮斗中書寫萬丈光芒的未來。
升格指津
總體看,這篇文章體現(xiàn)出一定的思辨色彩。但瑕疵也比較明顯,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升格:一是需要規(guī)范用語,使表達精當準確;二是矯正個別觀點,使立論有針對性;三是體現(xiàn)時代特征,使文章富有時代精神。
整篇文章所選論據(jù)皆為古代或國外的言論和事例,在照應命題材料中作者身份指向“新時代的青年”這方面做得不夠,需要調(diào)整論據(jù),或者更改分析議論內(nèi)容。
升格作文
站起·奮發(fā)·升華
□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湘府中學 羅謙
作家梁曉聲有言:人有“三命”——“天命”“實命”和“自修命”,“三命”中,有些難以違拗,有些終可改變??鬃釉疲骸安恢?,無以為君子也?!薄熬印碧骄棵\,正是為了接受“難以違拗”的,提升“可以改變”的,從而將命運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天命”低賤者,不因家徒四壁而一蹶不振,視苦難為人生的“墊腳石”;“天命”高貴者,不因家世顯赫而固步自封,而以之為登上更高人生舞臺的跳板。
出身帶來的“天命”只是我們?nèi)松钠瘘c,是幸運還是厄運,我們無法選擇,但必須正確對待。平庸的出身,我們完全可以視之為“天降大任”之前的考驗,從而激發(fā)起一鳴驚人的豪氣;優(yōu)越的出身,則更應視之為蒼天的眷顧,從而不虛此行,懷一顆感恩之心打造好自己的人生。如此,才是我們對待“天命”的正確態(tài)度。老一輩革命家和革命先行者當中,家境貧寒者甚眾,家境優(yōu)渥者有之,“天命”給予他們的,是前進的動力,是無畏的擔當!
“天命”再難違拗,不過是人生的起跑線。而人生是一場長距離的賽跑,最終的勝利者往往都是路途中奮發(fā)圖強者。
有志于寫作的左思“貌寢、口訥”,天資平凡。但是他窮十年之功,終成《三都賦》;90后青年趙脯菠,技校出身,身為焊工,技術精益求精,在世界技能大賽上,斬獲焊接項目金牌。試想,左太沖若非窮十年之功,精鶩八極,心游萬仞,又怎能出現(xiàn)洛陽紙貴的盛景;趙脯菠若非在平凡崗位上十年如一日刻苦磨練,又何以斬獲世界冠軍?
一個人,要讓“天命”無足輕重,讓“實命”中付出的努力結(jié)出碩果,要靠“自修”來鍛造命運的質(zhì)地,靠文化來提升生命的品位。
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畢業(yè)后便輟學當起店鋪學徒。但他始終沒有放下書本,因此發(fā)現(xiàn)一位大學名教授著作中的漏洞,由此名震學界;總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花在工作和學習上的魯迅,并沒有多高的學歷,但他以自己淵博的學識和深邃的思想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真正能夠改變命運的,是你的孜孜不倦和對世界的領悟力!
在“天命”中站起,在“實命”中奮發(fā),在“自修”中升華,這是人類打造自己的命運并使之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唯一路徑。處于新時代的我們,不必在乎自己是身處何地,只要心懷蹈厲之志和如磐的信念,就能在奮斗中將命運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評點:首段語言簡潔明快,主旨鮮明突出。加上第二段文字后,作為第一個分論點,使文章前后照應,層次清晰。修改后的第三段,從“天命”的貧賤與優(yōu)厚兩個方面對照分析,并列舉老一輩革命家的事例作論據(jù),使分析全面周密。素材部分,一是刪除表現(xiàn)左思“天命”的主要內(nèi)容,二是將朱元璋的事例換成當代青年趙脯菠的事跡,使論述重點更突出,又體現(xiàn)出時代色彩。結(jié)尾適當潤色,既照應標題,又總結(jié)全文,使文章前后呼應,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