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東方的荷馬史詩”之稱的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是一部研究古代藏族社會的百科全書,它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美學價值。而藏族《格薩爾》唐卡,則以繪畫的藝術形式展現了這一英雄史詩精湛的內容,使藏族唐卡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煥發(fā)了新的生命力。在當今時代,如何傳承和保護《格薩爾》唐卡藝人及其技藝,成為我們亟待思考的重要課題。從非遺視角探析《格薩爾》唐卡藝人的傳承和保護,不僅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珍視,更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一、《格薩爾》唐卡和藝人
(一)《格薩爾》唐卡藝術是一份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藏族人民集體創(chuàng)作的智慧結晶《格薩爾》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也是當今唯一一部“活形態(tài)”的史詩,它是中華文化園林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體現。2006年,格薩(斯)爾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格薩(斯)爾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1年,藏族唐卡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介于兩者間的《格薩爾》唐卡藝術毫無疑問也受到了國家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既是歷史發(fā)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的《格薩爾》唐卡藝術和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是中華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結晶,是聯結民族情感的紐帶。結合原文化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下發(fā)的關于《中國傳統(tǒng)工藝振興計劃》的文件精神,《格薩爾》唐卡藝術應當屬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中國傳統(tǒng)工藝振興計劃》中提到:“振興傳統(tǒng)工藝,有助于傳承與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涵養(yǎng)文化生態(tài),豐富文化資源,增強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發(fā)揮手工勞動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現手工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價值,在全社會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促進就業(yè),實現精準扶貧,提高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增強傳統(tǒng)街區(qū)和村落活力。”所以,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史詩保護和傳承的核心——藝人
史詩《格薩爾》主要靠民間藝人的說唱得到廣泛流傳。為了加強說唱時的效果,一些民間藝人就以《格薩爾》為題材,繪制人物畫和格薩爾故事圖,類似佛教繪畫中的佛本生故事,說唱時把它們懸掛起來,邊解釋,邊演唱,這就是有關《格薩爾》最早的唐卡。久而久之,成為一種專門的類型,稱作“仲唐”??梢?,唐卡與史詩《格薩爾》的聯系由來已久,有很深的淵源。但是,由于這種唐卡是說唱藝人們?yōu)榉奖阒v解而繪制的,所以,不論從繪畫技藝上看還是從唐卡的材質方面講,都是比較粗糙、簡陋的,很多藝人把故事畫在一塊白布上,僅作為說唱時的一種輔助工具。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群眾的欣賞水平慢慢提高,往日那種簡單勾勒的單調繪圖,似乎滿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所以,對繪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樣就產生了兩種類型的藝人:一種是講故事能力很強的說唱藝人,但他們的畫技卻并不高明;另一種正好相反,故事講得一般,但繪畫技藝卻非常高超。這樣在民間就出現了靠繪畫謀生的專業(yè)畫師,他們專以繪制格薩爾故事和佛經故事謀生。藏族英雄格薩爾的故事本來在青藏高原廣為流傳,現在有了格薩爾故事題材的繪畫就更加普及了。
《格薩爾》融匯百科、包羅萬象的深邃內涵和恢宏壯闊、瑰麗多彩的藝術神韻,就是靠各種類型的藝人懷著巧奪天工的藝術匠心創(chuàng)造和傳承下來的。他們代代相傳,人才輩出,那些才華出眾的藝人群體是《格薩爾》最直接的創(chuàng)造者、繼承者、保存者和傳播者,又是創(chuàng)新者。他們在《格薩爾》傳播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無法低估的。如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經濟、文化的新環(huán)境中,傳統(tǒng)藝術面臨傳承和發(fā)展的新問題,《格薩爾》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影響,許多藝人,尤其是繪畫藝人的藝術創(chuàng)造氛圍有所改變,生存條件日趨艱難,隨之也影響到了它的繼承和流傳。特別表現在社會認同、生活保障、傳授帶徒、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藝術建檔等方面,都是現存繪畫藝人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所以,《格薩爾》唐卡藝人的現狀如何,如何加強對《格薩爾》唐卡藝人的保護和傳承,是本文探討、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格薩爾》唐卡藝人
《格薩爾》在青藏高原廣泛流傳,英雄格薩爾的故事尤為盛行,為了進一步表達和滿足人們對英雄的贊頌,民間出現了一批熱衷畫《格薩爾》唐卡的畫師,他們將雄偉的英雄史詩《格薩爾》和獨特的唐卡藝術相結合,使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產生了更為強烈的藝術效果,也讓《格薩爾》的故事流傳得更加廣泛。
在眾多的《格薩爾》唐卡民間畫師中,有幾位畫師不得不提,一位是具有“畫不完的《格薩爾》藝人”之稱的民間畫師阿吾尕洛;一位是繪制“吉尼斯之最”唐卡的美術大師宗者拉杰;一位是為《格薩爾》精選本繪制插圖的民間畫師東智才旦。
阿吾尕洛,出生于1945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江千鄉(xiāng)人。被人們稱之為“畫不完的《格薩爾》藝人”,代表作品有《格薩爾呈祥風馬旗》《綠度母》《阿尼瑪卿山神》等。阿吾尕洛畫《格薩爾》唐卡的最大特點,不僅是復制或臨摹,而是能根據故事情節(jié)構思創(chuàng)作,繪制出具有自己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品。他很擅長現場速繪,繪制的《格薩爾》人物場景和格薩爾風馬旗,筆鋒細膩,人物特點分明,很受寺院和人們的歡迎。他前后大概繪制了1000多幅《格薩爾》唐卡,但他自己幾乎一幅都不留,畫完就送人,許多作品被四川省甘孜州和青海省的部分寺院收藏,尤其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多所寺院,都有收藏他的作品。1987年,阿吾尕洛在“青海省第二屆《格薩爾》高級學術研討會和《格薩爾》演唱會”上分別得到了表彰;1991年,在西藏召開的《格薩爾》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阿吾尕洛繪制的《格薩爾》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同年,在北京舉行的《格薩爾》繪畫展示會上,阿吾尕洛繪制的《格薩爾》唐卡榮獲“藝術創(chuàng)新獎”。正因為榮譽滿貫,阿吾尕洛也贏得了“畫不完的《格薩爾》藝人”之美稱。很可惜,2013年在他的畫冊 《格薩爾文化》剛出版不久,就因病離世了。
宗者拉杰,1951年12月出身于青海省循化縣文都鄉(xiāng)的一個普通藏族農民家庭。他自幼志向遠大,好學上進,尤其酷愛繪畫,對唐卡十分著迷。宗者拉杰也是一位有事業(yè)心和責任感的藝術家,他十分熱愛藏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繪制一幅世界上篇幅最長、色澤艷麗、內容豐富的藏畫,總攬藏族歷史和文化的全貌,展示青藏高原獨特的人文景觀和神奇的自然景觀,以此提高藏畫在世界美術領域的地位,同時通過繪制過程培養(yǎng)一批高水平的藏畫藝術人才。自1995年起至1999年,歷時4年,在以宗者拉杰為首的創(chuàng)委會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努力工作下完成的《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以下簡稱《彩繪大觀》)終于繪制完成,當年被載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恫世L大觀》的內容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包蘊了藏族的文明發(fā)展進程和文化藝術的偉大成就,展現了藏族的歷史、文化、民俗、信仰等諸多內容。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是長卷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畫幅有《天嶺卜筮九藏》《賽馬稱王》《地獄救妻》《安定三界》等11幅。這11幅唐卡在風格上很統(tǒng)一,這是因為整個《彩繪大觀》是統(tǒng)一設計、統(tǒng)一部署的,它的內容幾乎涵蓋了整部史詩。每一幅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格薩爾(有一幅是他和王妃珠牡的畫像),環(huán)繞周圍的是史詩中的故事情節(jié)。畫面中,無論是人物的表情還是動作,都描繪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當你站在畫卷前,面對這一幅幅精美的 《格薩爾》唐卡時,會覺得自己不單是在欣賞唐卡,更多的是在閱讀史詩,看了還想看,讀了還想讀。
東智才旦,出身于青海省化隆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他很小的時候舉家搬遷到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從小就在被譽為“藝術之鄉(xiāng)”的熱貢地區(qū)生活,由于受到藏族文化藝術多方面的熏陶和影響,在繪制唐卡方面,東智才旦表現出了特殊的天賦和性格,有很好的理解力。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開始編纂《格薩爾》精選本40卷。這套精選本,每卷計劃繪制6幅唐卡作為插圖。以唐卡作圖書的插圖,這也是前所未有的。每卷6幅,40卷就是240幅,其中如《霍嶺大戰(zhàn)》《朱古兵器宗》等篇幅較長,分上、下兩卷,有的甚至要分上、中、下三卷,這樣加起來,總共有59卷,那么,就需要繪制300余幅唐卡。全書匯總起來,便成為一套完整的《格薩爾》唐卡系列。這是一項系統(tǒng)的繪畫工程,要求高、難度大,而費用卻有限,因為它畢竟只是一套書的插圖,而不是獨立的藝術作品。因為機緣,年輕的畫師東智才旦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這個重任。東智才旦有很好的悟性,又勤奮好學。他和他的同伴們一共繪制了100多幅《格薩爾》精選本插圖,在此基礎上,又繪制了格薩爾和30員大將的系列唐卡,構成了一套完整的《格薩爾》唐卡系列。與傳統(tǒng)的藏傳佛教唐卡相比,它們具有世俗化的特點,假如說傳統(tǒng)的佛教唐卡營造了一個巨大而神秘的神佛世界,那么,精選本插圖則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而多彩的人間世界。這是《格薩爾》精選本最大也是重要的特點,而其中典型的唐卡插圖代表就是東智才旦的作品。
三、藝人筆下的《格薩爾》人物形象介紹
千百年來,英雄史詩《格薩爾》之所以受到世世代代藏族人民的喜愛,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不僅塑造了一位典型的英雄形象,而且在《格薩爾》中,從天界到人間,從龍宮到地獄,塑造了2000多個藝術形象,這還是在史詩尚未完全搜集整理出來的情況下進行的粗略統(tǒng)計。在一部民間文學作品中,塑造如此眾多的藝術形象,無論是在中國文學史,還是世界文學史上,都令人嘆為觀止。
藝術家為了讓人們對《格薩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有更加鮮活的理解,就把這些鮮明生動、極富個性的藝術形象通過繪制唐卡的方式,鮮明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格薩爾:千百年來,《格薩爾》之所以在民間廣泛流傳,是因為史詩熱情謳歌了一位抑強扶弱、除暴安良、造福百姓的英雄形象,所以,在藝人筆下,格薩爾王英勇善戰(zhàn)、所向披靡。格薩爾常以身跨戰(zhàn)馬,揮鞭馳騁的武將的形象出現,讓人們覺得,格薩爾就是一位威武的、永不言敗的戰(zhàn)神。他擁有強大的武力和卓越的戰(zhàn)斗技巧,屢次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為嶺國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披荊斬棘。無論是面對兇猛的妖魔,還是強大的外部勢力,他都毫不畏懼,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沖鋒在前,展現出了強大的戰(zhàn)斗力和英雄氣概。
阿達娜姆:魔王魯贊的妹妹,號稱北方魔女,后被格薩爾降伏,娶作王妃。阿達娜姆不僅能征善戰(zhàn),而且武藝超群,尤其擅長騎射,是一位眾人稱道的女英雄,所以也列入嶺軍英雄行列。因為她輔佐格薩爾征戰(zhàn)南北,戰(zhàn)功無數,所以在她死后,格薩爾到地獄救妻的一幕就是救度她的事跡。
珠牡王妃:即森姜珠牡,她是格薩爾十三王妃之首,也是嶺國七姊妹之首。藏族群眾把珠牡看作是賢惠、善良、美麗、聰明和忠貞不屈的象征。如果說格薩爾是力量的化身,那么,珠牡就是美的化身。在藏族群眾的心目中,“珠牡”就是美女的代名詞。她面如蓮花,眼賽白螺閃光,頭發(fā)像烏絲一樣發(fā)亮,嘴唇像朱砂點穴,身影像修竹亭亭玉立。正如在《霍嶺大戰(zhàn)》中的描述“她往前進一步能值百匹駿馬,后退一步價值百頭肥羊。冬天她比太陽暖,夏天她比月亮涼。遍體芳香賽花朵,蜜蜂成群繞身旁”。在史詩中,美麗善良、機智勇敢的珠牡和驍勇善戰(zhàn)、無人能敵的格薩爾演繹了一段堅貞不渝的愛情故事。
晁同:這是一個性格很復雜的人物形象,他既有聰明、機智、勇敢的一面,比如為了嶺國和自己的部落獻身的精神;又有自私、貪婪、陰險、狡猾、膽怯、懦弱的一面,比如不惜出賣嶺國的利益,賣身投靠敵國,在霍爾國的白帳王入侵嶺國時,充當內奸。他是一個反面角色,所以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晁同不玩弄陰謀詭計,格薩爾成就不了英雄業(yè)績”??梢?,晁同是整部史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四、對《格薩爾》唐卡藝人傳承和保護問題的探討
我們知道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植根于民族土壤中的活態(tài)文化,不能脫離生產者和保護傳承者而獨立存在,不能只依靠固化的保護,必須進行活態(tài)的保護。而活態(tài)保護的關鍵在于對傳承主體的保護,主要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yōu)秀傳承人。從非遺層面來講,《格薩爾》藝人就是傳承人,所以,我們更有理由保護好這筆珍貴的財富。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民族民間傳統(tǒng)藝術在傳承和發(fā)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由于《格薩爾》的原生態(tài)狀況與自然語境受到沖擊,使《格薩爾》藝人的藝術創(chuàng)造氛圍和靈感源泉遭遇挑戰(zhàn),影響了其代際傳承。而且,伴隨著一些老藝人的離世,技藝也瀕臨失傳。如上文提到的阿吾尕洛,雖然有“畫不完的藝人”之稱,但還未入選到國家級或省級傳承人的保護行列中,就突然離世了。還有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的一位名叫仁青尖措的畫師,已年過八旬,是專門繪制《格薩爾》唐卡的畫師,他繪制的唐卡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構圖大膽但不張揚,色彩艷麗但不矯飾??傻侥壳盀橹梗€未入選到國家級或省級傳承人保護名錄體系當中,筆者深感遺憾。所以,如果當下不能盡快采取保護措施來搶救和保護《格薩爾》繪畫藝人,若藝人們因各種原因不再或不能創(chuàng)作,這將對《格薩爾》傳唱帶來巨大的損失,許多珍貴的說唱部(本)也會隨之人亡藝絕。
具體來講,首先要保護好藝人說唱或創(chuàng)作的大環(huán)境,就地改善其生活空間,實現特定空間上的活態(tài)傳承。因為《格薩爾》特殊、多樣的流布特點,雖然有些類型的藝人還不能完全按照傳承人的代際傳承來培養(yǎng),但是像繪畫藝人這類民間藝人,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班、相互交流等形式,對其進行分類保護,使之完成代際傳承。2008年,青海省在進行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時發(fā)現,許多藝人都住在偏遠的牧區(qū),交通條件極為不便,一些民間藝人的居住條件十分簡陋,部分藝人是為了生計在畫,畫一張送一張或賣一張,自己也記不清畫了多少幅,也很少有保存,更談不上歸類保存了。所以,當作為普查工作人員的筆者提出拍攝登記時,能夠擺到面前的唐卡寥寥無幾,實為可惜。這種情況筆者在青海省玉樹州、果洛州普查時都曾見到過,所以對被確定為國家級和省級、州級、縣級傳承人的民間藝人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讓他們既有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又要培養(yǎng)好接班人,保證《格薩爾》唐卡傳承有序進行。對各地出現的優(yōu)秀人才,應重點集中培養(yǎng),讓他們向著名大師拜師學藝,成為正宗的《格薩爾》唐卡畫師。其次,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層面來講,建立國家、省、市(州)、縣(區(qū))四級保護體系,把藝人們納入統(tǒng)一的保護名錄體系當中進行保護,在鼓勵其開展傳承活動的同時進行一定數額的經費補貼,保證傳承活動的持續(xù)開展。同時,還要完善 《格薩爾》管理、研究、展示、展覽機構的工作機制,使之責權分明、責任到人,有條不紊地開展搶救保護工作。
藝人作為史詩《格薩爾》傳承和發(fā)展中的活性因素之一,其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因此保護和傳承《格薩爾》唐卡藝人,對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民族民間文化,特別是對傳承和弘揚《格薩爾》唐卡藝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青措,女,就職于青海省非遺保護中心。職稱: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非遺保護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