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知識圖譜可視化方法,采用VOSviewer構建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ChatGPT研究的科學知識圖譜,深入探討研究領域的研究時間、作者與機構分布特征,全面剖析研究領域的熱點主題分布以及演化路徑,為ChatGPT理論和應用研究的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學理依據(jù)和科學指導。
[關鍵詞]ChatGPT 圖書情報學 熱點主題 演化路徑 科學知識圖譜
[分類號]TP18;G250.2
1 引言
ChatGPT自2022年11月面世以來,即受到全球各學科領域研究者的關注,形成了大量研究議題,學術成果產出豐碩。信息技術進步是圖書情報學領域重要發(fā)展驅動力之一,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研究者緊密關注ChatGPT技術發(fā)展,在2023年2月開始產出ChatGPT相關研究成果并持續(xù)至今。隨著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ChatGPT研究議題逐漸多元化,全面剖析該學科領域ChatGPT研究的研究特征、熱點主題分布以及演化路徑,對于科學把握學科研究發(fā)展方向具有重要意義,對推動ChatGPT的本土化進程也有借鑒價值。
2 研究方法與數(shù)據(jù)來源
筆者采用知識圖譜可視化方法,采用VOSviewer構建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ChatGPT研究的科學知識圖譜。研究文獻集獲取策略為精準獲取ChatGPT最直接相關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明確國內圖書情報學領域對于ChatGPT這一語義概念的研究進展,因而未進行ChatGPT上級語義如大語言模型(LLM)、GPT-4、生成式AI等語義拓展。從結果來看可能會遺漏一些技術類文獻,但ChatGPT目前對社會發(fā)展的變革能力表現(xiàn)為不僅是AI通用目的技術潛能,更是走出ChatGPT概念品牌的通用人工智能發(fā)展的一條新路,以此文獻集獲取策略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ChatGPT的本體地位。
具體來說,將檢索條件構建為“篇名=ChatGPT or 關鍵詞=ChatGPT”,并且限定發(fā)表期刊為23種圖書情報類CSSCI及擴展版期刊,或者限定期刊類型為CSSCI及擴展版期刊且作者單位為高校信息管理學院、圖書館、情報機構等,在初始檢索結果基礎上去除與研究主題相關性不強的文獻,最終形成包含113篇文獻的研究文獻集,檢索時間為2024年1月10日,數(shù)據(jù)截止時間為2023年12月31日。
3 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ChatGPT研究分布特征分析
3.1 研究時間分布特征
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ChatGPT高水平研究出現(xiàn)于2023年2月,從同年3月開始快速增長并且每月持續(xù)有高質量研究成果產出,進入探索性研究階段,研究視角愈發(fā)開闊,研究議題逐漸深入和細化,圖書情報學領域關于ChatGPT的研究逐漸演化為熱點(見圖1)。
具體來說,2023年2月,我國圖情研究者以ChatGPT對信息資源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影響為切入點,將ChatGPT技術引入圖書情報學研究領域。從3月開始研究成果快速增長,研究者開始對ChatGPT的技術邏輯、圖情應用場景和數(shù)字社會發(fā)展變革進行討論,研究內容逐漸聚焦強知識信息交互的具體議題??v觀研究成果2023年月度分布,雖然成果數(shù)量有起伏,但也保持了連續(xù)性的產出,可認為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ChatGPT研究已經進入探索性研究階段,研究視角逐漸豐富,研究內容不斷深入。
3.2 研究作者分布特征
我國圖書情報學ChatGPT高水平研究作者最大發(fā)文量為6篇,根據(jù)普賴斯定律計算可得,發(fā)文量大于閾值1.83篇為ChatGPT研究領域核心作者。文獻集分析顯示,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ChatGPT研究核心作者共有31人,共計產出成果35篇,其中葉鷹(6篇)、曹樹金(4篇)、王靜靜(4篇)、張智雄(3篇)等作者產出超過3篇。研究作者共現(xiàn)圖譜如圖2所示,已經形成“葉鷹-王靜靜-王婉茹”“張智雄-劉熠”等作者合作網(wǎng)絡。
3.3 研究機構分布特征
我國圖書情報學ChatGPT高水平研究機構最大發(fā)文量為10篇,可知發(fā)文量大于2.37篇為該研究領域核心研究機構,產出4篇及以上的機構如表1所示。高校信息資源管理相關學院的成果產出占比超過40%,是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ChatGPT主題研究的主要陣地。其中,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南京大學江蘇省國際聯(lián)合信息學實驗室、復旦大學國家智能評價與治理實驗基地3個機構進行了緊密合作,探討了ChatGPT在信息管理、智慧圖書館、學術出版等領域應用的前景與可行路徑。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探索了ChatGPT在信息資源管理、生成式智能出版、科研創(chuàng)新、公民數(shù)字素養(yǎng)教育等領域的應用模式。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要關注ChatGPT對文獻情報工作以及科學研究的影響與變革。中山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通過實證研究探索了ChatGPT在情報學研究、知識組織、學術研究上的實踐效果。以上圖情機構的ChatGPT專題研究為引導推動我國ChatGPT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形成了重要助力。
4 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ChatGPT研究熱點主題分析
4.1 研究總體分析
采用VOSviewer抽取文獻集關鍵詞,并對語義相近關鍵詞進行歸類與合并,獲得語義獨立的樣本關鍵詞265個,選擇33個高頻關鍵詞(詞頻兩次及以上)構建研究數(shù)據(jù)集,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2023年研究領域圍繞AIGC、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智慧圖書館、數(shù)字出版、數(shù)據(jù)安全、信息資源管理、圖書館服務等議題展開。其中,除ChatGPT本身外,人工智能、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圖書館、知識生產、信息資源管理6個關鍵詞的中介中心度大于0.1,為研究網(wǎng)絡的強關聯(lián)節(jié)點。
4.2 熱點主題分析
對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ChatGPT研究主題進行分析,運用VOSviewer構建研究主題聚類知識圖譜,如圖3所示。
根據(jù)研究領域主題聚類圖譜,結合關鍵參考文獻研讀,形成6個研究主題(見表3),并且研究文獻集中92.9%的文獻研究主題可劃分到聚類結果的其中一個主題,表明該聚類結果可覆蓋研究文獻集,并且科學可信。
4.2.1 GPT類技術應用的邏輯理路
ChatGPT的面世為圖書情報學領域技術應用帶來變革式發(fā)展,聚類1主要關注GPT類技術在圖書情報學領域應用的邏輯理路。
(1)GPT類技術應用邏輯探索。ChatGPT技術整體架構涵蓋語料體系、預訓練模型和微調算法[1],其核心應用場景主要包括文本代碼生成、圖像內容生成、語義搜索判識、智能信息處理等多模態(tài)信息生成與處理場景,將深刻賦能圖書情報學各種知識組織與服務[2],且基于ChatGPT的創(chuàng)新輔助框架將更好地支持科研創(chuàng)新全過程[3]。
(2)GPT類技術應用場景構建。GPT類技術從應用牽引、原理驅動、創(chuàng)新主體遷移3個方面促進基礎科學研究的研究范式變革[4],其強大的多模態(tài)信息自動提取、分析、生成和決策能力對智能信息處理領域形成顛覆性變革[5],通過多語言文本生成、預訓練語料庫支持、多模態(tài)情感分析等應用重塑數(shù)字人文發(fā)展進路[6]。
4.2.2 ChatGPT賦能信息資源管理
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為信息資源的產生、組織、管理和利用提供了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聚類2主要聚焦ChatGPT賦能信息資源管理全過程的原理、方法與效能分析。
(1)ChatGPT賦能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研究表明,GPT類技術應用可在多模態(tài)信息處理和知識聚合生產等方面重塑信息資源管理業(yè)務[7],對信息資源管理支撐算法與技術、信息資源建設、信息組織與信息檢索、信息治理、內容安全與評價、人機智能交互與協(xié)同均有影響和促進作用[8]。同時,ChatGPT賦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的理論框架將實現(xiàn)人智協(xié)同信息獲取[9]。
(2)ChatGPT賦能信息資源服務探索。ChatGPT在執(zhí)行知識組織任務時候具有高度自適應性,在情報信息處理中呈現(xiàn)擬人化特征,但尚不能針對復雜知識組織任務生成產品級成果,且支撐海量數(shù)據(jù)信息的篩查循證能力有限[10-11]。實證研究表明,ChatGPT可以輔助網(wǎng)絡健康信息的鑒別任務,提高識別效率,但仍需要人工干預,避免出現(xiàn)誤導用戶現(xiàn)象[12]。
(3)ChatGPT賦能信息資源管理學科建設。ChatGPT的面世給信息資源管理學科帶來內涵、架構和培養(yǎng)模式的轉變,可通過重構學科生態(tài)推動學科建設[13],培育形成新的學科信息應用場景。有實證研究表明ChatGPT應用于醫(yī)學信息領域在基因表達分析、臨床疾病診斷、藥物發(fā)現(xiàn)預測、健康信息獲取4個方面具有較好應用前景[14]。
4.2.3 AIGC賦能知識信息生產與傳播
人工智能生產內容(AIGC)是人工智能時代信息內容生產的新范式,聚類3主要圍繞AIGC賦能知識生產與傳播的方法、模式與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1)AIGC賦能知識生產變革。在知識生產方面,AIGC賦能信息生產呈主體多元化、模式自動化等特征,通過知識生產的角色多元轉化與模式人機深度融合,顯著提升知識生產效率[15],但也可能造成學術生態(tài)的責任分散、潛在歧視與信任危機[16]。AIGC賦能數(shù)字人文的實證研究表明,AIGC在古詩生成方面表現(xiàn)良好,能夠真正助力數(shù)字人文研究[17]。
(2)AIGC賦能知識傳播鏈的變革。在知識信息傳播過程中,AIGC將導致事實性和幻覺性虛假信息升級[18],對學術出版帶來信任沖擊,需要以“責任鏈”范式調動各主體共同參與[19]。知識服務是知識傳播的重要舉措,ChatGPT在知識服務基礎、內容、場景、倫理和成本5個方面促進知識服務深刻變革[20]。
4.2.4 ChatGPT賦能圖書館服務發(fā)展
聚類4主要關注ChatGPT賦能圖書館服務發(fā)展的邏輯理路,開展ChatGPT與圖書館服務融合發(fā)展的路徑探索。
(1)ChatGPT賦能圖書館服務理念變革。ChatGPT技術融入圖書館服務可實現(xiàn)多元服務場景應用,拓展服務范圍,提升社會教育效益[21]。改善用戶體驗是ChatGPT賦能圖書館服務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落腳點,ChatGPT通過改善檢索體驗、提升人機交互服務體驗,能更好地滿足用戶對于未來文化生活的服務需求[22]。
(2)ChatGPT賦能圖書館服務管理創(chuàng)新。聚焦到管理模式,基于生成式AI技術的文獻資源管理模型框架可有效創(chuàng)新圖書館文獻資源的管理、共享、服務與評價[23],圖書館管理者應確立不同經營模塊中ChatGPT的定位,通過技術與管理治理結合方式促進ChatGPT在圖書館服務上的合理運用[24]。
(3)ChatGPT賦能圖書館服務場景探索。ChatGPT可有效賦能圖書館數(shù)字素養(yǎng)教育,提升用戶的批判性思維、邏輯思維和計算思維能力素養(yǎng),并通過良好情感體驗促進人格健全,激發(fā)用戶學習興趣[25]。針對圖書館閱讀服務,基于ChatGPT技術的多模態(tài)沉浸式智慧閱讀體驗框架將提供智慧化、個性化的閱讀服務[26]。
4.2.5 GPT技術賦能智慧圖書館建設
智慧圖書館建設為圖書情報學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聚類5主要關注GPT技術在智慧圖書館建設中的推動作用與應用場景,為智慧圖書館建設研究開辟了新路徑。
(1)GPT技術賦能智慧圖書館建設。研究表明,GPT技術為智慧圖書館體系框架的構建提供算法、數(shù)據(jù)資源、業(yè)務功能等層面的支持[27],在參考咨詢、特殊群體服務、閱讀推廣、用戶培訓等方面加速智慧圖書館的實踐落地[28],為用戶帶來高度智能、全面感知、虛實交互和知識服務等新型體驗[29]。
(2)GPT技術賦能智慧服務模式。有研究團隊論述了ChatGPT技術在知識服務、智慧服務、虛擬數(shù)字人等場景賦能圖書館智慧服務應用模式[30]。也有圖情研究者設計了可用于智慧圖書館建設與管理的大語言模型系統(tǒng)架構,助力數(shù)字資源多模態(tài)融合、信息資源管理自動化和精準資源推薦服務[31]。
(3)GPT技術賦能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案例研究。以扎耶德大學圖書館為研究案例,研究者探索了生成式AI賦能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邏輯理路,認為扎耶德大學圖書館在利用生成式聊天機器人開展圖書館個性化知識服務過程中,實現(xiàn)了服務內容的多域多模態(tài)化,服務體驗類人化以及服務獲取一體化,有效提升服務效果與服務體驗[32]。
4.2.6 生成式AI賦能學術研究與出版
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促進了學術研究和學術出版模式的變革式發(fā)展,聚類6主要聚焦生成式AI賦能學術研究與出版的原理、模式與效果,進行了深入探索。
(1)生成式AI賦能學術研究。ChatGPT可有效應用于論文創(chuàng)新性評價,在相關任務中可視為高效的論文創(chuàng)新性評價輔助工具,表現(xiàn)出較為科學的評價性能、方法與標準[33]。而當缺少人工標注數(shù)據(jù)時,將ChatGPT視為實體識別工具可從學術論文摘要中識別到部分實體,但識別結果需進一步過濾以應用到下游任務中[34]。
(2)生成式AI賦能出版變革。生成式AI有效促進數(shù)字出版的選題策劃、校對審閱、語料供給和智能客服等各環(huán)節(jié)的革新式發(fā)展,研究者探索了生成式智能出版的智能內容生產、人機協(xié)同編校、印刷場景創(chuàng)新及人工智能營銷的全流程革新[35]?;贑hatGPT的科技期刊智慧出版模式可有效優(yōu)化投稿、審稿、編校等過程,提升出版效率與質量[36]。
4.3 研究演化路徑分析
使用VOSviewer構建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ChatGPT研究演化路徑,如圖4所示。從演化路徑圖譜可以看出,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的ChatGPT研究主題主要從4條路徑進行演化發(fā)展。
演化路徑1: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智慧圖書館建設。ChatGPT通過“人工智能”“AIGC”“機器學習”等核心技術邏輯對“圖書館服務”“可供性”進行“技術賦能”,在賦能過程中促進“智慧圖書館”建設的變革式發(fā)展。該演化路徑表達了圖書情報學領域引入新一代信息技術ChatGPT拓展智慧圖書館建設路徑的研究演化邏輯,同時反映了技術驅動是智慧圖書館建設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演化路徑2:GPT類技術驅動下的知識生產與傳播。對ChatGPT技術進行解構,形成“自然語言處理”“語言模型”“大模型”等技術邏輯,并通過細化的技術邏輯探索ChatGPT作用于“知識生產”“知識傳播”的機理機制。該演化路徑表明圖書情報學領域關注ChatGPT應用形成的AI技術環(huán)境下知識生產與傳播的變革之路,并重點關注變革過程中數(shù)據(jù)安全問題。
演化路徑3:大語言模型推動多模態(tài)信息資源管理變革。主要關注ChatGPT之于“通用人工智能”的信息處理表現(xiàn),運用“大語言模型”“GPT”等核心技術探索“信息資源管理”“智能信息處理”發(fā)展問題。該演化路徑表明圖書情報學領域對ChatGPT信息處理能力的關注,以及迫切運用人工智能最新成果推動信息資源管理的學科發(fā)展規(guī)劃。在此路徑中“多模態(tài)”的信息表達與“數(shù)字人文”應用被重點關注。
演化路徑4:生成式AI賦能數(shù)字社會知識服務發(fā)展。聚焦ChatGPT的“生成式AI”本質,關注“大型語言模型”等對“圖書館”“數(shù)字出版”“數(shù)字素養(yǎng)教育”等數(shù)字社會知識服務內容的技術賦能機理與路徑。該演化路徑表明圖書情報學領域對ChatGPT技術賦能數(shù)字社會知識服務寄予厚望,并期待以圖書館服務和數(shù)字出版來打開人工智能時代數(shù)字社會知識服務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
5 結論與展望
5.1 研究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在研究分布特征上,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ChatGPT研究處于探索性研究階段,形成了一定的作者合作網(wǎng)絡,核心研究機構主要為高校信息管理學院;在熱點主題分布上,主要圍繞GPT類技術應用、信息資源管理、知識信息生產傳播、圖書館服務發(fā)展、智慧圖書館建設、學術研究與出版6個研究主題內容開展;在研究演化發(fā)展路徑上,形成以ChatGPT為代表的涵蓋智慧圖書館建設、知識生產與傳播、信息資源管理變革和數(shù)字社會知識服務4條研究路徑。
5.2 研究展望
在綜合分析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ChatGPT研究主題分布和演化路徑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類ChatGPT應用現(xiàn)狀,提出研究展望,以期為該領域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參考,促進ChatGPT信息服務本土化和高質量發(fā)展。
(1)加強多模態(tài)大語言模型的信息技術邏輯與信息行為研究。根據(jù)本課題研究結果,國內圖書情報學領域圍繞以ChatGPT代表的大語言模型技術方向的研究還有所欠缺。結合國外相關研究進展,未來可從技術演進階段論入手,結合大模型的擴展定律與涌現(xiàn)能力特征,構建多模態(tài)大模型技術演進及研究框架,關注多模態(tài)大語言模型從精調到少樣本學習,再到“有監(jiān)督精調+人類偏好對齊”的技術演進特征,加強多模態(tài)建模方法、中文開源大語言模型設計等前沿技術研究。
(2)探索構建基于類GPT技術的多元知識供給應用場景。研究表明,圖書情報學領域的ChatGPT應用研究主要針對應用場景可行性以及技術應用模式展開討論,并就類GPT技術對于人或者工具的某項功能可替代程度的評估和實踐進行研究,但聚焦到知識供給層面的研究還有所欠缺。因此,未來可重點關注和探索類GPT技術的多元知識供給應用場景,細化各知識交互場景的多元知識供給機理和流程,從技術層面探索輔助用戶信息行為全過程、提升用戶知識交互與吸收效能的邏輯理論,從管理層面探索促進信息公平、推動知識服務均等化、實現(xiàn)GPT技術賦能數(shù)字社會全面發(fā)展的實踐進路。
(3)促進生成式AI與數(shù)字素養(yǎng)融合的AI素養(yǎng)教育框架形成與教育普及。研究表明,總體來看學界對ChatGPT等生成式AI發(fā)展在圖書情報學領域中的應用持樂觀意見,但對于全民接受與合理利用的普及化還任重道遠,尚未能真正形成數(shù)字中國發(fā)展的助力。為此,圖書情報學領域研究者可借助其信息行為、信息素養(yǎng)教育、數(shù)字素養(yǎng)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探索生成式AI理論與數(shù)字素養(yǎng)教育融合的AI素養(yǎng)教育框架,以傳授全民適用、人為主導的AI人機協(xié)同方法為教育目標,研究生成式AI在工具運用、算法素養(yǎng)、倫理、風險治理等方面的素養(yǎng)教育模式,形成推進數(shù)字中國全面發(fā)展的新助力。
參考文獻:
[1] 錢力,等.ChatGPT的技術基礎分析[J].數(shù)據(jù)分析與知識發(fā)現(xiàn),2023(3):6-15.
[2] 葉鷹,等.從ChatGPT爆發(fā)到GPT技術革命的啟示[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3(6):33-37.
[3] 陸偉,等.數(shù)智賦能的科研創(chuàng)新——基于數(shù)智技術的創(chuàng)新輔助框架探析[J].情報學報,2023(9):1009-1017.
[4] 孫蒙鴿,等.GPT技術變革對基礎科學研究的影響分析[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3(8):1212-1224.
[5] 王靜靜,葉鷹,王婉茹.GPT類技術應用開啟智能信息處理之顛覆性變革[J].圖書館雜志,2023(5):9-13.
[6] 王靜靜,洪贇,葉鷹.GPT型技術應用重塑數(shù)字人文探討[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3(6):43-46.
[7] 王靜靜,葉鷹.生成式AI及其GPT類技術應用對信息管理與傳播的變革探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3(6):41-50.
[8] 陸偉,等.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對信息資源管理的影響[J].圖書情報知識,2023(2):6-9,70.
[9] 宋小康,等.社會技術系統(tǒng)范式下AI賦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特征、理論框架與研究展望[J].圖書情報知識,2023(4):111-121.
[10] 曹茹燁,曹樹金.ChatGPT完成知識組織任務的效果及啟示[J].情報資料工作,2023(5):18-27.
[11] 尹克寒.ChatGPT的發(fā)展對情報信息工作的影響及啟示[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3(3):15-22.
[12] 李雅靜,孫佳佳.ChatGPT在網(wǎng)絡健康信息鑒別中的應用探討[J].圖書館論壇,2023(6):85-92.
[13] 劉瓊,等.謀求與突破:ChatGPT對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的影響與啟示[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23(5):73-78.
[14] 徐璐璐,洪贇,葉鷹.ChatGPT及GPT類技術的醫(yī)學信息學應用前景探討[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3(6):38-42.
[15] 儲節(jié)旺,羅怡帆,李佳軒.AIGC對信息生成方式及用戶信息行為的影響[J].圖書情報工作,2023(24):13-23.
[16] 劉智鋒,吳亞平,王繼民.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對知識生產與傳播的影響[J].情報雜志,2023(7):123-130.
[17] 劉江峰,等.AIGC助力數(shù)字人文研究的實踐探索:SikuGPT驅動的古詩詞生成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3(5):23-31.
[18] 莫祖英,等.信息質量視角下AIGC虛假信息問題及根源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23(4):32-40.
[19] 王鵬濤,徐潤婕.AIGC介入知識生產下學術出版信任機制的重構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23(5):87-96.
[20] 王潔.ChatGPT對知識服務的五大變革[J].圖書館,2023(9):10-16.
[21] 嚴雪雁.ChatGPT技術融入圖書館服務:應用價值、內在挑戰(zhàn)與應對策略[J].圖書館,2023(9):1-9.
[22] 李書寧,劉一鳴.ChatGPT類智能對話工具興起對圖書館行業(yè)的機遇與挑戰(zhàn)[J].圖書館論壇,2023(5):104-110.
[23] 安子棟,等.基于生成式AI技術的圖書館文獻資源管理創(chuàng)新策略[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3(S1):9-16.
[24] 周旭.機遇與挑戰(zhàn):Chat GPT普及背景下圖書館的應對分析[J].圖書館,2023(6):34-41,48.
[25] 龔芙蓉.ChatGPT類生成式AI對高校圖書館數(shù)字素養(yǎng)教育的影響探析[J].圖書情報知識.2023(5):97-106,156.
[26] 梁建春.人工智能助力閱讀體驗:沉浸式智慧閱讀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J].新世紀圖書館,2023(12):48-55.
[27] 趙楊,張雪,范圣悅.AIGC驅動的智慧圖書館轉型:框架、路徑與挑戰(zhàn)[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3(7):9-16.
[28] 儲節(jié)旺,杜秀秀,李佳軒.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對智慧圖書館服務的沖擊及應用展望[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3(5):6-13.
[29] 張慧,佟彤,葉鷹.AI 2.0時代智慧圖書館的GPT技術驅動創(chuàng)新[J].圖書館雜志,2023(5):4-8.
[30] 郭亞軍,等.ChatGPT賦能圖書館智慧服務:特征、場景與路徑[J].圖書館建設,2023(2):30-39,78.
[31] 郭利敏,付雅明.以大語言模型構建智慧圖書館:框架和未來[J].圖書館雜志,2023(11):22-30,133.
[32] 劉莉,邵波.生成式AI賦能智慧圖書館的融合路徑探析——以扎耶德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23(12):34-43.
[33] 王雅琪,曹樹金.ChatGPT用于論文創(chuàng)新性評價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情報資料工作,2023(5):28-38.
[34] 張穎怡,等.基于ChatGPT的多視角學術論文實體識別:性能測評與可用性研究[J].數(shù)據(jù)分析與知識發(fā)現(xiàn),2023(9):12-24.
[35] 張新新,丁靖佳.生成式智能出版的技術原理與流程革新[J].圖書情報知識,2023(5):68-76.
[36] 薛春璐,等.基于智能新技術的科技期刊智慧出版與傳播模式優(yōu)化[J].編輯學報,2023(S1):117-120.
黎意慧 女,1976年生。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智慧服務。
(收稿日期:2024-04-12;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