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文(北京大學):如果是我自己立目標,我不怎么會在立目標的時候另加條件。想去看場電影放松一下那就直接去看,想買東西的話如果覺得有價值那就買,這種適當?shù)膴蕵繁揪涂梢源┎宓轿业纳钪?,沒必要把它當作一種獎勵。
劉宸瀚(上海交通大學):有的。在我看來,制定目標時所加的“條件”多表現(xiàn)為一種娛樂和取悅的手段,充當了壓力的宣泄口。因此,我并不傾向于以目標是否達成來評估我是否應(yīng)該得到“條件”,而是我是否需要用這個“條件”來獎賞自己,以獲得源源不斷的驅(qū)動力。
黃圣雅(中國人民大學):我記得小時候我爸常常在期末考試完帶我去吃冰激凌,本來只是為了獎勵我考了一個好成績,后來慢慢地就變成了不管我考了多少分都會帶我去吃。這并沒有什么不好的,立一個flag是為了更好地努力,設(shè)一個條件是為了對未發(fā)生的美好充滿期待,即使未達成目標,獲得的條件也是對自己的安慰、給自己的擁抱。
王奕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是不是一種小小的越界或者破戒行為?明明沒有達成目標,卻可以獲得相應(yīng)的獎勵?;蛟S這是一時放縱,是消極的體現(xiàn)。但這又或許會在日后變成一種悔意與反思,反向促使我們朝目標走去。
·為什么要跟自己談條件?
劉宸瀚(上海交通大學):我認為這是一種以外部力量來彌補自己內(nèi)驅(qū)力不足的手段,我們的努力極有可能無法得到即時的反饋,如果內(nèi)驅(qū)力不足,就可能產(chǎn)生消極情緒。達成目標后得到“條件”的獎賞,是一種良性的反饋,能在較短的時間里給我們成就感、幸福感。
黃圣雅(中國人民大學):一般情況下是為了有動力達成目標,但是更重要的是給自己繁忙的生活來一點小變化。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給自己設(shè)定的目標并非是為了得到“條件”,而是為了給乏味的生活增加一些色彩。
劉振煒(杭州師范大學):談條件是一種對自我認知的感受,理解自己所能做到的,錨定自己所希望的,將條件化作自我動力。正是一個個條件,讓我們一步一步向前走,腳踏實地地邁出自己所能看見的每一步。
·目標可以獨立存在嗎?
王奕文(北京大學):目標當然可以獨立存在,而且我更推崇這種獨立的目標。比如我立下一個期末考進前20名的目標,我想要達成這個目標不是為了別人,不是為了獎勵,而是為了自己,是因為我自己渴望進步。這時候,動力就是內(nèi)在的,而內(nèi)在的動力是更持久的。獎勵是外在動力,未必持久。因此,我們還是要以內(nèi)驅(qū)力為主,明確目標,不要被獎勵牽著鼻子走;做自己的主人,憑著內(nèi)在動力去前進。
邵雅詩(浙江工業(yè)大學):目標當然可以獨立存在,我們在達成目標的同時,也領(lǐng)略到了學科的魅力、專注的歡愉,品嘗到了收獲的甘甜。而如何“開始”呢?不是“和自己談?wù)剹l件”,而是“和自己談?wù)剦粝搿薄?/p>
劉宸瀚(上海交通大學):不如說目標本就應(yīng)該獨立,所有的目標最終指向的是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如果僅僅看到達成目標后能獲得什么條件,那一切努力就會變成無用的苦勞,我們就會深陷于自己與自己“討價還價”式的“談條件”之中。
黃圣雅(中國人民大學):不要獎勵的目標當然沒什么問題,只要你有足夠的心理素質(zhì),達成目標本身就是一種心理獎勵,未達成也可以促發(fā)一定程度的反思,因為拼搏本身就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