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我給自己列了一個閱讀計劃——讀遍高中語文和歷史課本上學過的中外文學名著。國內(nèi)的就從四大古典戲曲,也就是《牡丹亭》《西廂記》《長生殿》《桃花扇》開始。
閱讀是我的愛好。隨著自己不停的閱讀,很多經(jīng)典的詩詞進入視野。當我不再單純背誦,而是在更多的閱讀情境下讀到的時候,那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讓我更輕松地記住了大量的詩詞。
臨別時,我會想到王勃的“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也會想到李煜在國破時所寫“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知己難得時,會說“不見相知人,惟見古時丘”;感慨世事滄桑時,會說“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感嘆戰(zhàn)爭殘酷,會說“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好的詩詞會讓人有切膚之痛的感受,讀得幾欲淚下。我的寫作也經(jīng)常會用詩詞做題目。傳統(tǒng)文學有著深厚的底蘊,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根基,是中華燦爛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一個古典文學修養(yǎng)深厚的人,一定是對中文或者說語文掌握得極好的人。
今天的中小學生,閱讀量更大,編輯們在審稿時常常感嘆作者們閱讀量的廣博和見解的獨到。本次來稿中,大家敢于把古典和科幻連接,把幾千年前的史料和幾十年前的人物事件相結(jié)合,把詩詞發(fā)散到今天的世界,給予古代傳說以先鋒的理念……都讓人贊嘆。
傳統(tǒng)文學是座寶庫?!墩撜Z》中,孔子處處以君子來作為人的要求,而君子要有相當?shù)男摒B(yǎng)才堪稱君子。孟子說,“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我們閱讀傳統(tǒng)文學,也應該從那些偉大的人和他們所寫的光耀千古的詩句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文學中的營養(yǎng)。同時,也給我們的寫作以滋養(yǎng)。
從傳統(tǒng)文學中尋找中國,是回望,亦是傳承。從傳統(tǒng)文學中汲取力量,也是對中華文化千年文脈最好的繼承與發(fā)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