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國高校思政核心課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第八章的重要內容。大學思政課教師要講好全過程人民民主,需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從理論的維度講透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源流,從比較的維度講清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核心價值,從發(fā)展的維度講好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定位和作用,以此來增強大學生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解,并加深對中國式民主和中國道路的認同,提高大學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和達成度。
關鍵詞: 全過程人民民主;大學思政課;中國民主故事
中圖分類號: D62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7-3853(2024)05-0475-05
Three dimensions of “whole process of people’s
democracy”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AN Xiaopeng
(School of Marxism,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18,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whole-process of people’s democra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apter 8 of “Introduction to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 core course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do well in telling the stories of Chinese democracy, teachers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need to base themselves on China and look around the world, thoroughly explain the origi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people’s democracy from the theoretical dimension, clarify its core value from the comparative dimension, and explain its positioning and role in Chinese modernization from the dimension of development. This will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process of people’s democracy, deepen their identification with Chinese-style democracy and China’s path,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hievement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whole process of people’s democrac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ories of Chinese democracy
收稿日期:2023-12-22
基金項目: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博士扶持項目(FJ2023BF096);福建省教育廳2022年立項項目(GY-S22127);福建理工大學科研發(fā)展基金“習近平文化思想”專項課題(GY-S23138)
作者簡介: 韓笑鵬(1985—),男,河北唐山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1]43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發(fā)展,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第八章的重要內容。大學思政課作為加強當代青年思想引領和立德樹人的主要陣地,無疑要講好全過程人民民主故事,使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課堂,推動黨的理論入腦入心入魂,幫助大學生解除對中國民主問題的疑惑,更好地理解和認同中國式民主。
如今的“00后”大學生群體,由于普遍民主理論素養(yǎng)不足,對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共產黨黨史以及改革開放史缺乏經驗性理解,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民主制度和現實也只有浮光掠影的了解,加上網絡上某些不良信息的影響,以致對中國式民主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誤解。
目前學界針對講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聞學和國際傳播學領域。政治學和馬克思主義學科學者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增強制度自信、政治話語塑造方面[2]以及全過程人民民主基礎理論性的研究[3]。針對思政教學方面如何講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研究較少,加上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式民主的最新提煉和概括,屬于較新的概念,同時包含“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新概念的大學思政教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也是2023年才出版發(fā)行,所以目前對如何在大學思政課堂講好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中國式民主新概念的研究還存在一定的欠缺。本文試圖在以往的研究基礎之上,以理論、比較、發(fā)展三個維度為切入口,探究如何在思政課上講透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源流、核心價值以及其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定位和作用,以此在大學思政課上講好中國民主故事,增強大學生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解,并加深對中國式民主和中國道路的認同,提高大學思政核心課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學的實效性和達成度。
一、理論維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源流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對中華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傳承與創(chuàng)造性轉化、對資產階級民主的批判與超越、對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繼承與發(fā)展、對中國共產黨百年來民主奮斗道路的升華中逐漸摸索到的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4]要想讓大學生更加深入領會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必須講清楚其多方面的理論源流。
(一)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對“兩個結合”做了進一步論述,明確提出了“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強調“第二個結合”[1]18,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中國悠久的歷史中蘊含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共產黨立足于中華大地,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長期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無疑會受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疤煜聻楣保?]“民為邦本”[6]“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8]等傳統(tǒng)民本文化也包含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文化底色之中。但是,植根于封建社會土壤中的民本思想本質上還是一種建立在等級社會之上的、致力于維護皇權統(tǒng)治的封建政治文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的形成和發(fā)展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的精華成分,但同時也完成了對其超越和升華,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政治領域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集中體現。
對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來源的講解不但有利于大學生了解該理論和制度的民族性和本土性,還有利于加深大學生對“第二個結合”重要論述的理解。
(二)對資產階級民主的超越
古希臘的雅典城邦民主是民主制度的濫觴。現代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是隨著歐洲18世紀工業(yè)革命的進程孕育的,在資產階級崛起并與封建貴族的階級斗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其表現為代議制民主。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在當時是有巨大進步意義的,其“主權在民”的思想主張和“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在與封建專制主義、等級制度、神權思想的斗爭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這一切都改變不了資產階級代議制作為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工具的本質。以馬克思主義立場來看,這是一種需要被超越的制度。[9]中國的革命先驅也曾試圖使中國走上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的道路,但中國近現代史的實踐證明,這種制度無法使中國走向富強,無法使人民的權益得到根本的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才是中國民主的正確方向。[10]
對全過程人民民主與資產階級民主的關系進行講解,有利于解除大學生內心關于西式民主與中國民主優(yōu)劣性的疑問。將資產階級民主的實質和局限性以及我國革命先輩追求該道路的失敗講解透徹,才能夠正本清源,讓大學生理解只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才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真民主。
(三)對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繼承和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民主觀對于民主理論的發(fā)展具有劃時代意義。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馬克思主義民主觀認為民主不是一種抽象概念,而是一個歷史范疇,是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系不斷發(fā)展的產物,因而民主是有階級性的,也不能超越階級而存在,總是一個階級的統(tǒng)治工具。[11]馬克思主義民主觀認為民主不僅僅具有理念意義,更重要的是民主是具有實踐性的,無產階級只有在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實行真正的民主。[12]因而無產階級民主與專政是一種對立統(tǒng)一的存在,民主是無產階級內部的政治制度,而對于敵對階級,則實施專政手段。
講清全過程人民民主對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繼承關系,有助于大學生群體明確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馬克思主義的民主,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民主,并對民主的階級性擁有更加理性和清晰的認識。
(四)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民主實踐的升華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伊始,就將在中國實現民主政治確立為重要的奮斗目標。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就在江西井岡山蘇區(qū)實行了工農民主專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初期,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吨袊嗣裾螀f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提出:“中國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與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權。”[13] 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民主建設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時期。黨的十七大明確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疇,明確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è),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jiān)督。[14]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民主建設實踐是全過程人民民主誕生的基礎,而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黨的百年民主實踐的升華。
只有講透中國共產黨百年民主實踐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形成的關鍵作用,才能讓大學生通過歷史的縱深和實踐的維度深刻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形成的艱辛歷程和扎實的實踐底色。
二、比較維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核心價值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價值核心就是人民性,這是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最大不同。思政課在涉及中國式民主的核心價值領域講解時應加入比較的維度,通過對比中西方民主,讓大學生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明白中國民主為什么好,從而把握清楚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核心價值。
(一)以人民為主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人民立場,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最顯著標志?!保?5]可見人民主體性是中國式民主的重要立場和價值核心。
講解全過程人民民主價值內涵中的人民主體地位,可以通過比較的方式?,F代西方的代議制民主其本質是已經被自由主義規(guī)訓的民主[16],民眾在其中只有投票環(huán)節(jié)有所參與,投票完成之后民主則與他們無關了。而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在民主的整個過程中都能夠體現自身的民主權利,實現了授權民主與行權民主、程序民主與實質民主的統(tǒng)一。[17]通過對比,大學生可以更加準確地理解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人民的主體地位。
(二)以人民為價值取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fā)人民創(chuàng)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8]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以人民為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這些基本宗旨和原則決定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的社會主義民主一定是以人民為價值取向的民主。
講解全過程人民民主價值內涵中的人民價值取向,要與西式民主的資本取向進行對比。資本主義代議制民主的模式決定了資本才是選舉獲勝的根本決定因素,選舉過程需要以大量資本為基礎,選舉的結果也是以資本的利益最大化為標志。資本主義代議制民主歸根結底只是資本實現其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民眾除了投票選擇一方資本的代言人或另一方資本的代言人之外,別無他選。而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真真切切實現人民利益的,達到了程序民主和成果民主的統(tǒng)一。這種比較,更加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并堅定對中國民主的信心。
(三)能夠滿足人民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重申:“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 ?!保?]與徒有程序表象實則滿足資本需求的資本主義代議制民主相比,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真正實現人民的意志的民主,只有這樣的民主制度才能真正滿足人民的需要。
在講解大學生思政課時,可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與西式民主的范圍和結果進行對比。通過自由主義對民主價值的規(guī)訓,當代資本主義代議制民主抽空了民主的實質,將其轉變成為競爭性選舉這一單一形式,在此之中,民主僅僅限制于選舉范疇,民生、社會等屬性則不再被包含其中。而后者才是大部分民眾最關心的議題,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通過對民主范圍的窄化屏蔽了關系民眾切身利益的大量議題,從而導致民主僅僅成為資本取得合法性的工具,不再是人民滿足自身需求的工具。而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范圍是全面的,不僅僅是政治民主,同時也是經濟和社會以及民生的民主。通過比較,學生可以進一步認識到中國民主才是真正滿足人民需要的民主。
三、發(fā)展維度:民主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定位
(一)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之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將“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1]23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全面而豐富的概念,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而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之維。
思政課講解中應向學生講述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民主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部分。社會主義民主是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逐步發(fā)展的。鄧小平同志曾經提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當然,民主化和現代化一樣,也要一步一步地前進。社會主義愈發(fā)展,民主也愈發(fā)展。這是確定無疑的?!保?0]圍繞著不同時期現代化進程的重要任務和不同情況,社會主義民主逐步拓展與深入,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整體事業(yè)服務,實現了人民民主與國家意志的統(tǒng)一。
(二)黨對中國式現代化和民主發(fā)展的雙重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21]不同于先發(fā)國家以社會經濟發(fā)展推動現代化進程,作為后發(fā)國家的中國,其現代化的特點是以政黨為社會的整合性組織力量主導現代化進程。而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在政治現代化之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由執(zhí)政黨主導推動的。
大學思政課講好講透這個問題需要注意兩點。首先要強調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可以保證中國的現代化和民主進程始終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保?2]中國式現代化和中國式民主的健康發(fā)展,關鍵也在黨。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處于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的日益復雜而嚴峻的國際環(huán)境。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顏色革命、利用“民主牌”進行和平演變阻礙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fā)展的風險逐步加深。只有堅持并加強黨的領導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順利健康運行保駕護航。其次,社會主義民主發(fā)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中國式現代化整體布局之中的,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在復雜利益格局和多變的時局下統(tǒng)籌兼顧地把控社會主義民主發(fā)展的節(jié)奏和重點,使民主發(fā)展適應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只有講明為什么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雙重保障,大學生才會心悅誠服地接受,才會理解黨的領導的極端重要性。
(三)民主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作用
發(fā)展中國家由于缺乏權威資源、組織資源和財政資源,往往無力應對快速且復雜的現代化,一些國家出現了由合法化危機、貫徹危機、整合危機、分配危機和認同危機構成的發(fā)展危機“綜合征”。[23]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創(chuàng)造了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的兩大奇跡。實踐證明,我國已經找到了一條適應現代化發(fā)展要求的民主發(fā)展道路。[24]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思政課堂上,要對學生講明兩點。一方面,全過程人民民主有利于為中國式現代化創(chuàng)造一個活力與穩(wěn)定兼顧的社會環(huán)境?,F代化進程中,穩(wěn)定與活力是一對辯證的關系。失去了基本的穩(wěn)定,現代化進程將被中斷,而失去活力的穩(wěn)定又將使現代化進程不可持續(xù)。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活力與穩(wěn)定動態(tài)平衡的社會形態(tài)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課題。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中國的現代化發(fā)展提供了一種可控的政治參與模式和富有活力的動態(tài)穩(wěn)定社會。另一方面,全過程人民民主有效推動了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主導的社會主義民主,通過對民主發(fā)展節(jié)奏的有效控制,避免了拉美等發(fā)展中國家遭遇的“普力奪社會”[25],即政治制度化低而政治參與度高的社會?!捌樟Z社會”普遍存在民粹主義的政治現象,而民粹主義是阻斷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現代化發(fā)展的罪魁禍首之一。中國共產黨擁有統(tǒng)籌政治、經濟、社會協同發(fā)展的強大戰(zhàn)略能力,成功避免了民主進程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脫節(jié),從而實現對社會經濟的良性促進。另外,黨領導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有節(jié)奏地推動了社會組織的發(fā)育發(fā)展,并通過協商民主等方式將其成功地進行政治吸納,使其有序參與到社會發(fā)展和社會治理過程之中,實現了社會力量與國家力量的雙向擴張,形成了國家主導下多元化市場主體的協同發(fā)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大學思政課堂作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要講好全過程人民民主,需要從理論的維度講透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邏輯,從比較的維度講清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價值取向,從發(fā)展的維度講好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定位和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大學生建構理論的深度并形成歷史的縱深感。同時要注重通過國際比較、案例分析等方式進行案例式教學和導向性講授,以此來增強大學生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解,并加深對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的認同,提高中國民主故事融入大學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這樣才能落實好實現好大學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使大學生牢鑄理想信念,自覺維護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擁護國家政治制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洪向華,解超.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話語生成、話語優(yōu)勢與話語發(fā)展[J]. 教學與研究,2024(1):78-89.
[3] 佟德志.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復合邏輯與全面發(fā)展[J]. 政治學研究,2023(2):39-48,169.
[4] 韓笑鵬. 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來源、價值核心、制度保障[J]. 福建理工大學學報, 2023(5):409-413,425.
[5] 禮記 [M]. 北京:中華書局,2022:141.
[6] 尚書[M]. 北京:中華書局,2023:156.
[7] 張分田. 中國古代統(tǒng)治思想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8.
[8] 楊伯峻. 孟子譯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18:181.
[9] 陳燕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72.
[10] 全國干部培訓教材編審指導委員會.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5.
[11] 方敏等. 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1940-1949)[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71.
[12] 高尚全,傅治平. 人民本位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6.
[1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文選[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303.
[14] 本書編寫組. 改革開放簡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190.
[15] 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6-07-02(1).
[16] 郭中軍. 西方自由主義對民主的“規(guī)訓”及其困境[J]. 社會科學,2021(6):74.
[17] 韓笑鵬,黃毅. 論全過程人民民主對西式民主的超越[J]. 福建理工大學學報,2022(2):114-118.
[18]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8.
[19] 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9月21日)[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2.
[20] 范希春. 鄧小平思想評傳(1977-1997)[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91.
[21] 習近平. 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06(2).
[22] 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21-07-02(2).
[23] 派伊. 政治發(fā)展面面觀[M]. 任曉,王元. 譯.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80-89.
[24] 李笑宇.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定位、功能與發(fā)展戰(zhàn)略[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28-34.
[25] 畢道村. 現代化起源:用復雜性科學解密西方世界的興起(上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45.
(責任編輯: 王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