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B卷試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題。(15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①自得。家貧親老,起為州祭酒②。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躬耕自資,遂抱贏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③而去之。
執(zhí)事者聞之,以(淵明)為彭澤令。歲終,會郡遣督郵④至,縣吏請曰:“應束帶⑤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⑥去職,賦《歸去來》。元嘉四年將復征命,會卒⑦。時年六十三。
(選自蕭統(tǒng)《陶淵明傳》,有刪改)
【注】①任真:任性率真。②祭酒:官職名。③麾:同“揮”,揮手。④督郵:官職名。有說此督郵品行低劣,陶淵明鄙視其人。⑤束帶:此處指裝束整齊,穿著官服。⑥綬:絲帶,常用于拴玉和印。⑦會卒:恰巧去世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便舍船 同舍生皆被綺繡(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B.不足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韓愈《馬說》)
C.善屬文 屬予作文以記之(范仲淹《岳陽樓記》)
D.麾而去之 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躬耕自資,遂抱羸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甲文思路明晰,先寫桃花源景物,接著交代桃源人來此的原因,最后寫桃源人對漁人的熱情款待
B.甲文“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設酒殺雞作食”等句,描繪出桃源人豐衣足食、自在安適的生活場景
C.根據(jù)乙文“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可見陶淵明委婉拒絕檀道濟,是因為其有強烈的自卑心理。
D.乙文檀道濟對陶淵明從“往候之”到“麾而去之”,其對陶淵明的態(tài)度由最初的尊重變?yōu)榱吮梢暋?/p>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內容。題干要求選擇正確的一項,可以采用排除法進行選擇。
4.陶淵明的一生,做官時間短暫,更多的是田園歸隱。結合甲、乙兩文,具體分析其歸隱的原因。(5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人物形象,以及分析、推斷等能力。分析陶淵明歸隱的原因,可結合社會背景及人物的理想、志趣、性格、言行等來分析。答題時,應先從文本中找出相關內容,再從中分析陶淵明歸隱的原因,注意分條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有校改。參考答案見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