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淡淡的,幾乎沒什么大波動;愛好淡淡的,問就是也可以不玩;目標淡淡的,幾乎不記得這回事;說話淡淡的,“收到”“好的”“可以”……最近,“淡學”一詞在社交媒體上走紅,還有網(wǎng)友總結出如上“淡人確診指南”。
“淡學”,心態(tài)控制的學問,顧名思義,主修一種不帶情緒的生活態(tài)度。外表寵辱不驚、不爭不搶,內心平和安寧、八風不動。沒有熱烈張揚的喜悅,也少有極致的痛苦或悲傷,頗有一種“大事無法左右,小事不必計較”的清醒感,仿佛參透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法門。內核強大和情緒穩(wěn)定應該說是絕大部分人渴望“修”得的境界,只是對于生活中的許多“淡人”而言,“淡”其實是一種方法、一種選擇,有的有“主動求淡”的追求,有的有“不得不淡”的緣由。
在節(jié)奏飛快、競爭激烈、社交聯(lián)系緊密的現(xiàn)代社會中,在社會規(guī)訓和自我加壓的雙重鞭策下,無論是學業(yè)、工作或是人際關系,成年人都面臨不少壓力、承載不小期待。想做一個“高分”成年人,往往要付出巨大的腦力、精力和情感成本?!疤刹黄接志聿粍恿恕?,怎么辦?選擇精神“減負”、欲望“極簡”,是“淡人”們舒緩壓力、消解內耗、積蓄能量的自我療愈之方。
“淡學”無疑也照見著年輕人價值追求的悄然變化。正如此前引起熱議的“i人”“e人”,“i人”并不一定代表社恐,可能只是更享受獨處,“淡人”也并不意味著無欲無求、無悲無喜。只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exvyydE1rlm4MQ7qISqU+g==考,精神上的執(zhí)念、物質上的追逐,駛向何處、歸于何方。進一步看清內心真正的渴望,理性而堅定地瞄準前方,“有所為、有所不為”,進而實現(xiàn)自我覺醒、精神強大。
“淡”并不意味著“濃”的對立面。一個線下社交中“淡淡”的人,也許在網(wǎng)絡世界里有無數(shù)沒見過面的“八拜之交”;一個情緒“淡淡”的人,也會因在意的人或事開懷大笑或淚流滿面;工作中看似“淡淡”的人,可能也在為了自己的小目標“淡卷”?!暗恕辈⒉皇顷P閉了心門,選擇了麻木冷漠,而是秉持追求平和寧靜的生活態(tài)度,營造著內心適宜的小氣候。所以,你可以濃,也可以淡,可以時濃時淡,也可以內濃外淡……我們不必做出絕對好壞的判斷,云淡風輕還是熱烈滾燙,只要是發(fā)自內心的選擇,只要是讓自己感覺舒服的,就是最好的!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淡學”表象下潛藏的真實困境。用盡全力也達不到預期,全情投入?yún)s屢受傷害……一些人主動降低期望、減少欲望,不是因為沒需求、不渴望,而是遭受挫折、不順后,以“淡”的姿態(tài),為自己筑起了一道防御的高墻。所以,個人、家庭和社會也要一起努力,提供釋放壓力的平臺、緩解情緒的出口,引導培養(yǎng)健康的心態(tài)、構筑理性的預期,讓更多人擁有“淡而不庸”的自洽人生。
這正是:波瀾壯闊亦可靜水流深,從心而行濃淡皆可相宜。
(摘編自2024年03月22日“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賬號)
寫作借鑒
作者從“淡學”現(xiàn)象著筆,由表及里,層層深入,揭露其本質,即“淡人”沒什么情緒波動的表象之下隱藏著穩(wěn)定的內核,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之后打破標簽化印象,破除濃淡界限,呼吁從心出發(fā),濃淡皆宜;最后由“淡學”現(xiàn)象關注到了背后的社會困境,升華了主題??傮w而言,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同時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使用信手拈來,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對偶形式的結尾,更是增強了文章的語言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