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老師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說話特別溫柔?!?/p>
———來自學生的心里話
正如學生所說,石長梅老師的微笑有著溫暖的力量,讓人感覺如沐春風;她的聲音輕柔溫和,像一縷陽光灑滿學生心間。石長梅老師26年的從教生涯及20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歷,完美地詮釋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職業(yè)操守,也展現(xiàn)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那如梅花般高貴的品格。
大學畢業(yè)后,石長梅老師放棄了城市的繁華,選擇回到故鄉(xiāng)教書育人?!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她從教的座右銘,也是她一直堅守的教育初心。身為人民教師,石老師在工作中,不僅承擔著學科的教學工作,還肩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規(guī)范的學習習慣的重任。因此,石老師十分注重言傳身教,始終以高度的責任心、嚴謹?shù)墓ぷ髯黠L,以及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感染每位學生。哪怕對于學生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她也沒有一絲偏見和不耐煩,循循善誘地進行引導。在她的帶動下,學生們表現(xiàn)出了團結互助、勤學好問的精神風貌。
在26年的教學生涯中,石老師遇到了兩次較大的人生危機,一次是2017年動了3次大手術,術后,醫(yī)生叮囑她在家休養(yǎng),但她考慮到學校當時的師資力量很緊張,且所任教班級沒有老師給長期代課,她怎么也無法安心在家養(yǎng)病,不顧家人勸阻,休息不到半個月,毅然決然地拖著沒有養(yǎng)好的身體回到了工作崗位。另一次是2022年的腦梗死,醫(yī)生建議她住院治療,但她考慮到所教的畢業(yè)班孩子還有2個多月就畢業(yè)了,且正處于青春期,正是人生中第一次面臨選擇的關鍵時期,她還是咬牙回到了熱愛的工作崗位。面對親朋好友和同事的不理解,她總是笑笑說:“我的個人得失不算什么,作為人民老師,應該為學校和學生考慮,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石老師說:“邊疆地區(qū)的教學資源比較缺乏,老師就是學生能接觸到的最好的資源?!币虼?,石老師利用假期,認真鉆研教學前沿知識與政策,并積極參與教師培訓,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每學期初,石老師會根據(jù)學生情況,制定教學方案,并基于學生的需求,靈活調整教學方法,爭取使每名學生都能在課上有所得。在課上,石老師傾囊相授,深入淺出,運用案例法、互動法帶領學生參與到教學中,鼓勵每名學生積極發(fā)言。同時,她也會深入到學生中間,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當學生遇到不會的問題或回答錯誤時,石老師會細心地詢問原因,耐心地講解知識,并給予肯定。學生回憶道:“剛開始回答錯誤時,會害怕老師責怪,但石老師會溫柔地摸摸我的頭,讓我不再害怕,我也敢積極回答問題了?!痹谡n下,她會在班級批改學生的作業(yè),也會微笑著看著玩耍的學生以保證他們的安全。這時,學生們會爭先恐后地來給她捶肩膀,因為他們知道石老師為了他們放棄了什么,而她也會開心地接受學生們的“服務”。
2011年,有一名叫小強的學生,雙腳不能直立行走,兩只手彎曲不能寫字,說話也說得不清楚。他的父母帶他去各大醫(yī)院治病,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小強經(jīng)常在班級里大喊大叫,有時還打其他學生。因此,很多家長怕影響自己家孩子,多次找到學校建議這個孩子回家休學。石老師認為,作為教師不能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在了解情況后,她以身作則,從行動上感化關愛他。兒童節(jié),她總會為他買零食、買衣服;平時放學她都會親自把他帶出校門交到家長手里;沒課的時候,她會把小強帶到辦公室教他說話。同時,她也多次抽時間召開班會,倡導學生關心小強。在她的感召下,無論是學習上還是活動中,大家都爭先恐后地幫助他,帶著他一起融入到群體中。在充滿愛心的氛圍里,小強慢慢地學會了在課上不大喊大叫,當其他學生沒有學習用品時,他還會主動把自己的送給同學。小強在石老師的帶領下,順利地升入了初中。
2016年,她又遇到了一個叫小雯的學生。她天生語言障礙,在幼兒期又因為發(fā)燒導致腦損傷。石老師通過家訪了解了她的家庭情況,得知她的父母打工欠了很多錢,且她與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粗⌒〉乃c拮據(jù)的家庭,石老師希望盡己所能幫助小雯。但由于老人對政策不了解,石老師只能獨自聯(lián)系農場,一次次去縣里相關部門核實資料,通過層層鑒定,最終幫助小雯辦理了殘疾證。同時,她又在學校幫助小雯申請了貧困補助,在生活上給予了小雯最大的幫助。在學習上,她也未曾“丟下”過她,上課時會耐心引導她回答問題,下課后會單獨給她溫習知識。學生們在她的帶領下,也會帶著小雯一起做活動,一起討論問題,一起嘻嘻鬧鬧,使小雯度過了快樂的學生時代。有一天,石老師在回家的路上聽到有人叫她,回頭卻沒有認出是誰,直到她說出“石老師,我是小雯呀”時才想起那個小小的人。
石老師的教育理念一直是用情育人,用真心讓學生回到正軌。在石老師的班級里,曾經(jīng)有這樣一名學生。他成績倒數(shù)、時常逃課、打架斗毆,讓石老師頭疼不已。在調查學生的家庭情況后,石老師發(fā)現(xiàn)這名學生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早早出去務工,一年到頭回不了家,家中只有年邁的奶奶相伴。石老師聯(lián)系到了在山東打工的學生父親,向他反映了情況,并希望他能錄一段平時打工的視頻。后來,石老師把這個孩子帶到家中,給他看了父親平時打工的視頻,看完視頻后,這位學生痛哭流涕,連連向石老師保證今后一定好好學習。
班里有些學生學習差,跟不上講課速度,于是石老師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在假期把學生帶到家里免費為學生輔導功課;班里有些學生活潑好動,總是坐不住板凳,于是石老師挖掘他們在體育等方面的潛力,鼓勵他們多參加運動會、籃球比賽等體育項目;有些學生非常聰明,于是石老師在數(shù)學課時會出幾道奧數(shù)題,鼓勵他們多多活躍思維,引導他們動腦思考問題。
石老師就是這樣,憑借著對事業(yè)的癡心,對學生的愛心,對工作的熱心,對未來的信心,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無私奉獻。
編輯/楊馥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