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預測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當小孩不吃飯的時候,一位母親常常這樣逗孩子:“趕快吃!你再不吃小心別人都來搶光了!”的確,在中國文化和現實境況中,不少人的行動原則,就是搶先得到實際的好處和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一些人時時處處都不擇手段地“搶”,把我們的社會變成一個越來越崇尚“搶”的世界:在交通路口,我們看到了搶著闖紅燈的行人、自行車和汽車;在凡是需要排隊的地方——無論是物質領域還是精神領域,我們總能看到試圖或已經“加塞兒”的人……
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感受,圍繞“搶”這一社會現象,寫一篇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文體自選,不少于800字。
深度交流
生:老師,怎樣理解作文材料中母親逗孩子所說的話語呢?
師:這位母親的話語需要我們理性客觀地看待,這句話表面上是催促孩子吃飯,深層意思是怕被別人“搶飯碗”,即母親擔憂孩子在未來社會的職場競爭中處于弱勢。這種職場競爭的“搶”與下文中“闖紅燈”的“搶”在性質上是不同的:只要在規(guī)則容許的范圍內,職場競爭的“搶”就無可非議;而“闖紅燈”是違背規(guī)則的“搶”,這是我們明確反對的。因此,這位母親的話語具有一定的主觀色彩,我們則要對此辯證分析,從中體會“搶”的積極意義。
生:謝謝老師,那么針對這則材料,我們應該怎樣立意呢?
師:本則作文材料雖然從多角度分析了“搶”的現象,而且重點從“搶”的不良角度進行了分析,但立意上還是要從正面積極的角度確定文章主旨,即我們應該如何做,而不是空談我們不應該不講規(guī)則地搶。否則,會讓文章帶入一些負面情緒,而且從時代發(fā)展和青年的成長角度觀照,也可寫“搶”的積極意義,只是一定要有辯證思考,明確搶什么、如何搶,才是有積極意義的“搶”。
致作者
根據《著作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作者向我報投稿的作品一經采用,如無特別聲明,即視為投稿者同意授權本報擁有其在報紙、網絡的刊載權、出版權,以及稿件的編輯、復制、發(fā)行等權利;同時,本報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費用。本報刊發(fā)的作品與圖片,因未能聯絡到原作者,未能及時發(fā)放的,敬請作者與本報聯系。
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