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蘇州是一座“來了就要吃面”,且能把面條吃出儀式感的城市,一到夏天,風(fēng)扇涼面撐起了主場,但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面條皇帝”——兩面黃。
兩面黃,堪稱面條界中一朵特立獨(dú)行的奇葩,它既非湯面,又非干面,而是把面盤一個圓餅,放油鍋里煎至兩面酥脆金黃,澆上現(xiàn)炒帶汁的澆頭。
我祖父早年經(jīng)商,經(jīng)常奔波于蘇、湖兩地,他每去湖州,當(dāng)?shù)乜蜕瘫赜脿€糊鱔絲面款待,倘若對方來蘇,他亦會回請一頓高檔雙澆“兩面黃”,以略盡地主之誼。在舊時,能吃得起兩面黃的堪稱“土豪”,普通人家的孩子若想吃上一頓兩面黃殺殺饞,多用“湊份子”法,即兩三人合點(diǎn)一份兩面黃,然后分而食之。
兩面黃“金貴”,因其制作起來煩瑣、耗時,用傳統(tǒng)手法制作兩面黃,是一碗一碗地做,沒有半個小時壓根上不了桌面。首先,要挑選面條,面條不宜過細(xì),細(xì)面條容易斷裂;亦不能過粗,否則不易煎透。先將面條放開水中焯一下,斷生之際撈出來,放在漏勺上瀝干,過遍涼水,拌上冷油,防止面條粘連在一起。其次,將面條盤成圓餅狀,下鍋,加少許油,文火慢煎;在煎的過程中,不斷顛鍋翻身,煎至兩面金黃,圓餅邊緣微微發(fā)焦,即可裝盛入盤。
萬事俱備,只欠澆頭。說起蘇州面條的澆頭,可算豐富到極致了,王稼句先生在他的《姑蘇食話》一書中,隨手列舉了數(shù)十種澆頭:燜肉、炒肉、肉絲、爆魚、塊魚、爆鱔、鱔糊、蝦仁、三蝦、鹵鴨、壯雞、頭尾、三鮮、什錦、肚襠、卷菜、白湯蹄髈、素澆……到了2018年,蘇式湯面更是憑借518種澆頭,成功創(chuàng)下“世界上澆頭種類最多的原湯面”紀(jì)錄。作為“面條中的皇帝”,兩面黃的,澆頭更是馬虎不得,由于兩面黃脆、干,須配上湯汁淋漓的現(xiàn)炒澆頭,由上而下滲透至面餅里頭,蝦仁肉絲是標(biāo)配,檔次略高一些的當(dāng)數(shù)蝦仁鱔背、蝦仁蹄筋。說起蘇式蝦仁,本地人喚作“出蝦仁”。也就是把一只只鮮活河蝦掐頭去尾,擠出整條蝦仁,這是一宗費(fèi)功夫的純手工活。鮮蝦“活出”的蝦仁,粒粒飽滿,鮮潔彈牙。將鮮蝦仁放鹽上漿、下油煸炒,起鍋之時個個晶瑩剔透,誠如著名畫家陳逸飛所言,“清淡中帶有甜味、軟糯中帶有鮮味,真是不同凡響”。倘若碰上“六月黃”上市的時節(jié),那正好強(qiáng)強(qiáng)聯(lián)手,“兩面黃”與“六月黃”組合成土豪級別的“黃上黃”。六月的螃蟹當(dāng)數(shù)“童子蟹”,蟹殼軟薄如翼,蟹肉鮮嫩細(xì)軟,蟹膏豐腴軟滑,呈流脂狀,“鮮掉眉毛”的蟹汁澆裹在面餅上,金燦燦、油汪汪,光視覺和味覺上的雙重沖擊就令人饞到哈喇子直流。
老蘇州吃兩面黃很有講究,開吃之前要將面餅翻個身,把澆頭壓在面餅下面,因?yàn)槊骘灡旧沓擞图逑?,再無任何調(diào)料,這樣,面餅充分吸收了澆頭的湯汁,方能吃出“外脆里嫩”的絕佳口感。店家還會貼心地附贈一碗蛋皮湯、一碟糟油,把糟油澆在面上,喝一口湯,再撈一口面,脆香的面餅吸收了澆頭的鮮熱,口感渾若三鮮鍋巴那般松、脆、香、酥,層次感十足。
近些年來,曾經(jīng)沉寂了幾十年的兩面黃開始重見天日。為此,我這個資深“吃貨”專程去了一趟某老字號面館“探店”,店堂雖不大,人氣卻不低。在過去,傳統(tǒng)兩面黃有“硬黃”和“軟黃”兩種做法,“硬黃”即用生面油炸,“軟黃”則用熟面煎炸成金黃色,現(xiàn)在市面上能吃到的多為“兩面皆脆”的“軟黃”。像我祖父這種口味挑剔的老饕,當(dāng)年要求廚師做一種“半軟半硬”的兩面黃,其過程更為復(fù)雜,吃起來口感類似于“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而今幾乎絕跡。牌價上的澆頭倒是琳瑯滿目,大可豐儉由己,檔次低一些,有韭黃肉絲、白菜爛糊;檔次高一些,可生炒腰花、生炒鱔背、生炒蝦仁;最王道的當(dāng)數(shù)用大閘蟹出的蟹肉、蟹黃、蟹膏和蝦仁熱炒的“雙澆”。我點(diǎn)了一份蝦仁鱔背雙澆,尋一個空位子,安靜地等待,鄰桌圍著一群頭發(fā)花白的老頭老太一邊吃面,一邊談笑風(fēng)生:
“想當(dāng)年,吃得起兩面黃的都是有錢人??!”
“是的,一碗兩面黃的價格可抵四碗燜肉大面?!?/p>
“小時候家里窮,只能隔著玻璃看人吃。”
“現(xiàn)在可好了,可以享受一下過去地主的待遇了?!?/p>
看來,這是“組團(tuán)”來嘗鮮的。總而言之,老人們心情大好,總算可以一償兒時夙愿,也算生逢其時了。
談笑風(fēng)生間,我的一客“兩面黃”端上桌了,乍看,是一盤金燦燦的大面餅,顏值相當(dāng)驚艷,對面的小伙兒笑道:“這不是升級版方便面嗎?”店家澆頭也給得很足,但見蝦仁潔白如玉、鱔背烏黑油亮,澆頭湯汁透過蓬松的面餅縫隙淌到盤底,整塊面餅很有層次感:上層是松脆的,夾一筷子酥脆焦香的脆面,往嘴里一送,“嘎吱”一聲脆響;中層半松脆半酥軟,外脆里嫩;底層吸飽湯汁,外軟滑內(nèi)酥香,堪稱面條版“三鮮鍋巴”。我學(xué)起老底子“行家吃貨”的模樣,用筷子將面條翻轉(zhuǎn)拌勻,蝦仁、鱔段一樣樣從面叢里蹦彈出來,連澆頭帶面一起塞入嘴里,混合著鮮美濃郁的湯汁,讓人禁不住大口嗍起來,蝦仁Q彈鮮潔、鱔背肥腴嫩滑,這是來自水鄉(xiāng)河湖的鮮甜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