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暑期檔,國產動畫電影并未如預期般成為票房的主要驅動力。雖然仍有多部國產動畫電影上映,但整體票房表現(xiàn)平平,缺乏像往年那樣的爆款作品,反而日本粉絲向動漫[1]和歐美系列IP動畫的份額有了較大的攀升。本文以2024年暑期檔的動畫電影市場為例,通過市場現(xiàn)狀分析國產動畫的困境,并提出相應的策略,以期國產動畫電影用高質量的作品來打造品牌效應,實現(xiàn)IP的商業(yè)化開發(fā),從而進一步完善產業(yè)鏈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關鍵詞】暑期檔 動畫電影 電影市場 IP商業(yè)化開發(fā)
近年來,國產IP動畫電影日益崛起。從2015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突破9億元票房,重新喚起了人們對國產動畫的關注;到2020年《姜子牙》作為動畫電影以16億元票房位居當年票房第三名,重振了疫情之下壓抑的市場;再到2023、2024年春節(jié)檔《熊出沒》系列動畫在一眾優(yōu)質電影中突出重圍,取得超10億元的票房,可以說,中國動畫產業(yè)的高速發(fā)展離不開這些優(yōu)質的國產IP動畫的崛起。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暑期檔是全年時間最長、目標受眾電影消費欲望最強的檔期,從6月1日到8月31日,憑借其獨特的優(yōu)勢———全面覆蓋學生假期,成為孕育動畫電影票房奇跡的溫床。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斬獲50億元票房、《長安三萬里》拿下18億元票房,這些高票房動畫電影的背后都離不開暑期檔的助推。
然而,無論是作為產業(yè)鏈“火車頭”的動畫電影的產值,還是IP動漫的產業(yè)運作成熟度,我國的IP動畫與日本、美國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本文以2024年暑期檔為切入點,分析暑期檔國產動畫的現(xiàn)狀,剖析其發(fā)展困境,并對未來打造國產原創(chuàng)IP動畫、全面開發(fā)產業(yè)鏈提出建議。
據國家電影局統(tǒng)計,截至2024年8月31日,暑期檔票房達116. 43億元,觀影人次為2. 85億,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動畫電影方面,總票房22. 5億元,同比降幅不足30%,體現(xiàn)了功能性影片的穩(wěn)定性;上映總數量28部,I6KyI9sNNhjxzklyvtKskiJSdv+v2GRoVNFY+2b0CjE=數量占到整個暑期檔的19. 44%,票房占整個暑期檔的比重為19. 32%,單看這個占比,是可以達到成熟市場對動畫電影的占比期望的(15%-20%)[2]。但是,其中國產動畫票房只占到動畫電影市場的26. 22%,進口批片[3]反而大幅上漲,日本動漫、好萊塢系列動畫的產值不斷提升,國產動畫面臨著很大壓力。
r2inyNAmXcjyLCsUIMKgV6LkvI1iTV5jHtilK+4iu1Y=(一)動畫電影供給分析
如果僅看供給方面,不看票房表現(xiàn), 2024年暑期檔動畫電影的類型、地區(qū)分布較為均衡,一共上映了28部動畫電影(其中5部重映),國產動畫14部,美國3部,日本9部,歐洲2部,并且風格差異明顯(如表1所示);與去年同檔期的25部動畫電影(其中1部重映)相比,在供給數量上也無明顯變化。
1.國產動畫電影供給現(xiàn)狀與特征
在暑期檔動畫電影市場中,國產動畫電影占據半壁江山,共有14部作品上映,數量占比50%,但票房占比僅為26. 22%。回顧近年,國產動畫電影供給數量相對穩(wěn)定,而票房表現(xiàn)上,雖不乏亮點,但破億影片較少,主要由系列IP與國風動畫引領。具體而言,暑期檔國產動畫電影的供給有三大特點:
第一,系列IP動畫競爭力穩(wěn)步上升。系列IP動畫如《白蛇》與《喜羊羊與灰太狼》展現(xiàn)出強大的票房號召力?!栋咨摺废盗型ㄟ^創(chuàng)新故事架構與人物設定,成功打造“白蛇宇宙”,其終章《白蛇:浮生》更是成為暑期國產動畫票房冠軍。而《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憑借長期積累的觀眾基礎與持續(xù)的敘事創(chuàng)新,雖面臨受眾變遷挑戰(zhàn),但仍保持市場活躍度。這些IP的成功,揭示了國產動畫電影在內容創(chuàng)新與品牌塑造上的重要性。
第二,國風動畫市場潛力巨大。以傳統(tǒng)神話故事和國風文化為題材的動畫電影供給增加,如《白蛇:浮生》《落凡塵》及《傘少女》等,均取得不俗反響。這些作品深入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資源,結合現(xiàn)代審美與價值觀念,重述經典故事,重塑傳統(tǒng)形象,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傳承。國風動畫的興起,不僅豐富了國產動畫的類型與題材,也為傳統(tǒng)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出品公司互聯(lián)網化?!栋咨撸焊∩返闹鞒銎贩接胸堁酆吞云逼保瑫r還由貓眼做聯(lián)合發(fā)行;《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守護》背后的主出品有優(yōu)酷,淘票票也是聯(lián)合出品方之一;《落凡塵》主出品方為嗶哩嗶哩,優(yōu)酷為聯(lián)合出品方,淘票票和阿里影業(yè)負責發(fā)行;《傘少女》則由貓眼主控。上述這些案例,足以證明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優(yōu)化算法掌握著用戶數據和偏好,能實現(xiàn)精準營銷的同時還能對上游的生產制作環(huán)節(jié)形成反饋,使得新興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話語權不斷提高,流媒體平臺和線上購票平臺參與出品,甚至主控主投的混戰(zhàn)成為行業(yè)發(fā)展趨勢。
2.進口動畫電影供給現(xiàn)狀與特征
2024年暑期檔的進口動畫一共14部,與國產動畫數量剛好均衡,但破億影片數量卻遠高于國產動畫電影,共7部,《神偷奶爸4》《頭腦特工隊2》《名偵探柯南:百萬美元的五棱星》《加菲貓家族》《你的名字》(重映)《哆啦A夢:大雄的地球交響樂》《排球少年!!垃圾場決戰(zhàn)》作為整個暑期檔的腰部影片滿足著觀眾多樣化的觀影需求。
今年無疑是日本動漫批片的井噴之年,日本二次元動畫電影高達9部,無論是產量還是票房,都表現(xiàn)優(yōu)異,這主要歸功于加大了批片的引進力度,引進片審批速度加快,以《名偵探柯南》為例,以往該IP通常是在每年的11月左右于國內上映,但今年成功躋身暑期檔,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差異化的電影市場,為暑期檔電影市場帶來活力。從市場表現(xiàn)看,新海誠的《你的名字。》(重映)再次證明優(yōu)質內容的持久魅力,票房與口碑雙豐收。而《名偵探柯南:百萬美元的五棱星》等粉絲向IP也展現(xiàn)出穩(wěn)定的票房號召力,說明老牌IP在產品開發(fā)及市場消費中的重要作用。
好萊塢方面,系列IP動畫繼續(xù)主導市場,《神偷奶爸4》《加菲貓家族》等制作精良的爆米花大片均獲億元以上票房。然而,《神偷奶爸4》雖在北美取得3. 5億美元票房,在中國內地只取得了5638. 8萬美元的票房(截至8月31日,數據均來源于貓眼專業(yè)版),而對比2017年上映的同系列IP《神偷奶爸3》在北美取得2. 64億美元,在中國內地取得了1. 42億美元票房的好成績,反映出中國觀眾對好萊塢系列電影的邊際效用遞減,對創(chuàng)新內容的渴望增加。
歐洲動畫方面,《機器人之夢》雖獲多項大獎,但電影以非線性敘事、全片無臺詞、各種隱喻和情感議題為特點,展現(xiàn)人性和科技的哲學思考,延續(xù)了歐洲電影追求藝術感的一貫特色,無疑提高了觀影門檻,讓一些觀眾望而卻步,導致其最終票房僅僅只有1175. 4萬元,票房與口碑不匹配,商業(yè)性和藝術性頗有失衡。
(二)動畫電影需求分析
2024年暑期檔表現(xiàn)不佳,除了供給側的問題,深入了解觀眾需求將成為未來破局的重要方向。
1.不同類型城市的市場份額分布
以暑期檔頭部的6部動畫電影為例(如表2所示),一線城市的平均份額為13. 33%,二線城市平均份額為34. 55%,三線城市平均份額為14. 5%,四線城市平均份額為37. 63%,可見動畫電影市場主要依靠二三四線城市支撐。
對比2023年同期票房排名頭部的6部動畫電影,一線城市的平均份額為11. 63%,二線城市平均份額為31. 26%,三線城市平均份額為13. 23%,四線城市平均份額為43. 83% (如表3所示),其中,一二三線城市份額同比下降,四線城市份額提升。
未來,動畫電影在三四線城市的份額可能會持續(xù)增長,這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動畫電影市場的下沉以及觀眾對動畫電影需求的增長。同時,隨著這些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動畫電影市場的發(fā)展?jié)摿⑦M一步釋放。
2.粉絲向電影青少年觀眾占比大,經典系列動畫親子屬性提升
以暑期檔熱映的6部電影為例,整體的消費人群集中于25歲以下的年輕人群。其中,日本粉絲向動畫有著更強的年輕化特點?!赌愕拿??!?年后的重映,觀眾年輕化顯著, 20歲以下觀眾占比38. 4%;《名偵探柯南》作為粉絲屬性較強的IP,其最新一部系列電影的觀眾有超一半都是25歲以下的青少觀眾(如表4所示)。而一些經典系列IP動畫,則顯得親子屬性更強,《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守護》《頭腦特工隊2》內容更偏向親子向的“合家歡”電影,無論什么年齡段的觀眾都可以看, 30歲以上的觀眾占比超45%,這主要是因為30歲以上的用戶通常會購票全家一起來看,家庭消費的屬性較強。而《白蛇:浮生》相比同系列的前兩部,青少觀眾的占比也有所回升, 25歲以下觀眾占比45. 9% (如圖1所示)。而《神偷奶爸4》相較于同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 35歲以上的觀眾占比增加(如圖2所示),這主要是因為《神偷奶爸2》從2014年在國內上映到現(xiàn)在已經有十年之久,當年的票房主力觀眾如今也都已長大,現(xiàn)在更多是家長帶著孩子去電影院觀看,歸根到底還是親子屬性的提升。
相比去年的暑期檔,有票房超18億元的頭部國產動畫《長安三萬里》坐鎮(zhèn),也有票房近4億元的小成本“黑馬”動畫《茶啊二中》,今年暑期檔的動畫電影市場顯得冷清,頭部電影嚴重缺乏,大IP種子選手的市場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中腰部動畫表現(xiàn)平平。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整個暑期檔較為冷清,缺少差異化的優(yōu)質動畫供給
長達3個月的暑期檔,有14部國產動畫上映,票房超過5000萬的卻只有兩部,不得不說,這和整個暑期檔的大盤走勢有關系。貓眼專業(yè)版顯示,作為暑期檔開局的六月,創(chuàng)下了除三年疫情時期外,近十年的最低票房成績;而有11部影片扎堆的端午檔,總票房僅有3. 83億元,遠低于去年的9. 11億元。整體大盤走勢較冷的情況下,屬于動畫電影的空間更是一縮再縮?!堵浞矇m》上映首日,排片占比只有5. 3%,而到了上映后的第八天,排片占比直接跌至1. 0%,這主要是因為市場頭部大片《抓娃娃》在7月16日上映,直接搶占了超40%的排片。但是正如馬太效應,票房越低、排片越低,進而又讓票房更低,排片與票房陷入了“死循環(huán)”。另外,疫情三年早已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觀眾的觀影習慣,冷靜觀望代替沖動消費,很多觀眾更傾向于參考豆瓣、微博等平臺影片的評價,口碑好、值得票價再去影院觀看,不好就不看,或者等影片上線流媒體平臺再以更低的價格觀看。因此,今年暑期檔的優(yōu)質供給越少,觀眾的觀影熱情越不明顯。
縱觀整個暑期檔的國產動畫電影,除了《喜羊羊與灰太狼》《阿貍》等低幼向動畫,其他的大部分是傳統(tǒng)文化、國風特色的動畫,似乎從《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等國漫爆火之后,很多動畫制作公司紛紛將重心轉向國風動畫。這是因為當一個題材得到市場驗證后,總是不可避免地存在題材慣性,但是這種同質化的畫風和題材造成了一部分觀眾審美疲勞。例如《白蛇:浮生》雖然取得了國產動畫票冠的好成績,但是其票房表現(xiàn)與預期仍有差距,一部分觀眾表示,無論是情節(jié)上,還是人物角色設計上,影片都與《新白娘子傳奇》極其相似,制作團隊受限于傳統(tǒng)創(chuàng)作思維,缺乏創(chuàng)新,同樣是導致觀眾審美疲勞的重要原因。
(二)國產動畫過于依賴IP,但IP的創(chuàng)新度不夠
相比國產動畫電影遇冷,進口動畫電影受到大盤的影響較小,主要是因為進口動畫IP的粘性強,粉絲忠誠度高。例如,《神偷奶爸4》IMDb評分6. 2,豆瓣評分6. 1,而《神偷奶爸》作為絕對的經典動畫電影作品, IMDb評分7. 6,豆瓣評分8. 7,盡管第四部的口碑遠不如同系列第一部,但《神偷奶爸4》仍是中國內地暑期檔動畫電影的冠軍,取得了8. 8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再如《名偵探柯南:百萬美金的五棱星》,盡管有觀眾表示“劇情流水線”“主角光環(huán)夸張”,但每年的柯南劇場版還是會有固定的觀眾群體和穩(wěn)定的票房收入。
國產動畫方面,從題材上來說,認知度較高的神話故事IP到了2024年仍占據主流地位。在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前二十名里,除了《熊出沒》系列占七席,剩下十三部里,四部源于《封神演義》,三部源于《白蛇傳》,一部來自《西游記》。其余五部,分別是《長安三萬里》《深?!贰洞篝~海棠》《茶啊二中》《羅小黑戰(zhàn)記》,其中《深?!肥芤嬗趯а萏飼赠i上一部作品《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口碑影響,《茶啊二中》和《羅小黑戰(zhàn)記》也有動畫TV劇集提前積累的觀眾基礎,唯一稱得上是原創(chuàng)動畫的只剩下《長安三萬里》和《大魚海棠》。IP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起決定性作用,好的內容才是決定影片票房和口碑的關鍵。例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獲成功之后,市場上出現(xiàn)了《我是哪吒2之英雄歸來》這部打著類似旗號的動畫電影,但是該影片在劇情、制作等方面與《哪吒之魔童降世》相去甚遠,只是利用哪吒的IP熱度進行誤導宣傳,最后迎來口碑與票房雙低的局面。
(三)替代品爭奪觀眾注意力,造成威脅
1.進口IP動畫的替代
2024年暑期檔的進口動畫表現(xiàn)較好,美國進口的3部動畫電影票房均超過1億元,分別是《神偷奶爸4》《頭腦特工隊2》《加菲貓家族》;日本也有4部票房過億元的動漫,分別是新海誠導演的《你的名字?!罚ㄖ赜常┖蛣〖疘P的劇場版《哆啦A夢:大雄的地球交響樂》《排球少年??!垃圾場決戰(zhàn)》和《名偵探柯南:百萬美元的五棱星》,均為經典IP的續(xù)作。國內外眾多作品同臺競技,使得觀眾的選擇更加多樣化,增加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壓力。
2.流媒體平臺的替代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線上影院成為新趨勢。具有替代效應的“優(yōu)愛騰”、嗶哩嗶哩等流媒體平臺發(fā)展迅速,為觀眾提供低成本、多樣化的觀影體驗,成為重要的觀影陣地;杜比、IMAX等技術的普及不斷完善著在智能電視上觀影的體驗,與實體影院搶奪電影觀眾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眾的觀影習慣,極大地沖擊著傳統(tǒng)影院。另外,流媒體不僅改變著觀眾的觀影習慣,其平臺上的一些動畫作品有著不輸院線動畫的品質,也在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騰訊側重網文漫改,優(yōu)酷將重點放在“新國風”風格上,愛奇藝重點出品原創(chuàng)動漫,嗶哩嗶哩側重漫畫改編[4],如《天官賜?!肥遣コ鲇趩袅▎袅ㄆ脚_的網絡動畫,自播映以來便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喜愛,截至2024年8月, B站追番人數已突破970萬。諸如此類流媒體平臺的動畫作品,大部分本身就有IP的原著粉絲,自帶流量熱度,另外又不受檔期的限制,觀眾選擇更加靈活多樣,再加上優(yōu)質作品越來越多,競爭力逐漸提升,成為院線動畫強有力的競爭者。
3.其他娛樂行業(yè)的替代
暑期檔同期,于2024年8月20日才正式上架的游戲《黑神話:悟空》,根據VG Insights最新數據,截至8月29日,在steam平臺的銷量已超過1600萬套,周銷量全球第一。而游戲這種業(yè)態(tài),與電影共同分割著消費者的閑暇時間,對影院觀眾形成了分流[5],而短視頻、賽事、劇本殺、密室逃脫等各種文娛業(yè)態(tài),因為它們都能滿足消費者的娛樂、文化、閑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成為院線電影的替代品,對院線電影造成威脅。
(四)宣傳營銷同質化,效果不佳
今年暑期檔很多影片開啟了大規(guī)模點映,如7月12日上映的《落凡塵》于6月25日開始點映; 7月13日上映的《二郎神之深海蛟龍》于7月9日開始點映; 8月17日正式上映的《阿貍》于8月3日開始點映,但是大部分的營銷效果欠佳。因為并非所有大規(guī)模點映的動畫電影都能保證高質量,一方面高質量影片可能因口碑發(fā)酵而更受歡迎,另一方面低質量影片則可能因負面評價而迅速失去市場,觀眾可能因期待過高而失望,進而影響整體觀影體驗。
當國產電影在宣發(fā)渠道、物料方面展開激烈競爭,在短視頻做各式情緒營銷的時候,國產動畫電影的宣傳策略似乎陷入了某種固定的模式,初期宣傳中國傳統(tǒng)文化、東方美學,而一旦票房遇冷,則往往轉向情感牌“賣慘博同情”,這樣的宣發(fā)方式對于票房的提振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對于國產動畫電影而言,未來的關鍵在于有效宣發(fā),必須從影片的核心故事出發(fā),采取適配的宣傳策略,以期實現(xiàn)更加精準和有力的市場滲透。
(一)打造符號化的IP形象,提升識別度
在動畫創(chuàng)作時,應專注打造動畫電影核心角色或全明星群像的塑造。動畫明星和真人明星一樣,都屬于符號化的文本,同樣擁有市場號召力,類似于“明星效應”對于商業(yè)電影的加持,能帶來動畫電影票房增長。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敖丙和哪吒,《名偵探柯南》的柯南、怪盜基德、安室透,《喜羊羊與灰太狼》里的喜羊羊、懶羊羊,以及漫威宇宙的各種復聯(lián)人物,都是具有強“聚光燈效應”的品牌符號。這些IP形象往往具有獨特性和鮮明的特征,能夠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成為影片的標志性符號,有助于觀眾在眾多作品中快速定位并記住該動畫作品。此外,動畫電影中擁有一個或者一系列具有辨識度的IP角色,對于接下來的商業(yè)化運作、衍生品開發(fā)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國產動畫應創(chuàng)作有特色的IP形象,并不斷固化獨有的標簽化特征,通過故事情節(jié)、形象設定等方式,與觀眾建立情感連接并使其產生共鳴和喜愛。
(二)進行系列作品開發(fā),增加觀眾粘性
打造品牌效應,鼓勵和支持更多系列故事的開發(fā)。系列作品能夠延續(xù)和深化原有動畫品牌的影響力,通過持續(xù)的故事講述和角色塑造,增強觀眾對品牌的認知度和忠誠度,每一次新的系列作品推出,都是對原有品牌價值的再次挖掘和提升,有助于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此外,還能夠培養(yǎng)觀眾的粘性和期待感,觀眾在關注一個系列作品的過程中,會逐漸對其中的人物、情節(jié)和世界觀產生深厚的情感連接,這種情感連接會促使觀眾持續(xù)關注并期待新的系列作品推出,為動畫創(chuàng)作者提供更加穩(wěn)定的觀眾基礎,帶來更加穩(wěn)定的票房收益。
因此,國產動畫應進行系列化IP的開發(fā),培養(yǎng)穩(wěn)定的觀眾群體。同時還要在原本IP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提升故事情節(jié)的吸引力和邏輯性,可以引入新元素或新人物,給觀眾帶來新鮮感的同時也能豐富故事內容。
(三)延展IP動漫價值,開發(fā)后產品
隨著國內動畫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衍生品市場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Γ菍崿F(xiàn)IP價值最大化的途徑。日本、美國等國家在動畫產業(yè)發(fā)展中早已形成了一種由影視、游戲、衍生品開發(fā)商共同參與的商業(yè)運作模式。好萊塢的電影產業(yè)中,電影票房通常只占整體收益的20-30%,剩下的70-80%都要依靠電影的衍生品來完成。迪士尼每上映一部新的動畫電影,相關的衍生品就已提前進入市場,電影更像是為其衍生品制作的廣告。再如《名偵探柯南》每年都會和動漫周邊公司達成合作,開設柯南主題餐廳,每個角色都有特別設計的套餐,在細節(jié)上與動漫情節(jié)或人物特征相呼應,顧客在購買菜品的同時也會得到對應的人物卡片或杯墊,當然店鋪也會提供其他衍生品的售賣。這種衍生品,通常能夠激起粉絲強大的購買欲望和忠誠度,增強用戶的粘性。
因此,國產IP動畫也應進一步開發(fā)相關衍生品,延長產業(yè)鏈,形成從內容創(chuàng)作到衍生品生產、銷售的完整產業(yè)鏈。這種產業(yè)鏈的延伸不僅能夠增加IP動畫的附加值,還能夠進一步傳播和強化品牌形象。通過衍生品的廣泛傳播,可以加深消費者對IP動畫的認知和記憶,提升IP本身的商業(yè)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與美、日等動漫強國的動畫產業(yè)相比,我國動畫產業(yè)發(fā)展結構不平衡,票房不穩(wěn)定,也缺乏成熟的商業(yè)運作模式。為了進一步完善國產動畫電影的產業(yè)鏈生態(tài)環(huán)境,動畫電影需要繼續(xù)向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為觀眾帶來更優(yōu)質的動畫內容和更多樣的消費體驗。此外,還需要更加創(chuàng)新化的商業(yè)模式,形成從內容創(chuàng)作、制作、發(fā)行到衍生品開發(fā)等環(huán)節(jié)的完整產業(yè)鏈,以提升動畫電影品牌的IP價值和競爭力,為中國動畫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動力。
注釋
[1]粉絲向動漫,指的是擁有原著特定粉絲群體的動漫作品,一般具有粉絲元素多、粉絲參與度高、粉絲忠誠度和購買力強等特點。
[2]盤劍,姚悅. 2023年暑期檔動畫電影觀察[J].當代動畫, 2023, (04): 95-101.
[3]進口批片,又叫買斷片,即一次性買斷某區(qū)域的發(fā)行權,因多為打捆批量操作,被稱為“批片”,其中多數來自歐洲、日韓的“非美”影片,也包括好萊塢非“七大”公司出品的美國影片。
[4]安歌. 2023年中國動畫電影市場觀察與分析[J].中國電影市場, 2024, (02): 36-48.
[5]程菲,劉正山.從數據比較的視角看2023年國慶檔電影市場[J].中國電影市場, 2023, (11): 4-9.